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31篇
安全科学   27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073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动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污染监测技术突飞猛进,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生物监测能发现化学监测所发现不了的污染,应该用来作为化学一物理监测重要的附加手段。对污染物的分析常常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长时间的监测数据,才具有代表性,这将促进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不断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2.
洞庭湖平原典型水稻土氮素固持动态及氮的残留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洞庭湖平原2个典型水稻土(红黄泥和紫潮泥)为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淹水培养条件下稻草+硫铵配施(S+15NA)和单施硫铵(15NA)土壤微生物和粘土矿物对化肥氮的固定与释放及氮的残留形态.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条件下BN(SMBN)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培养前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固定态铵在整个试验期间变化相对较小,但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淹水培养条件下, BN 以原有BN为主.标记底物BN的比例红黄泥为0.30%~6.67%;紫潮泥为1.00%~3.47%.微生物同化的标记底物硫铵氮的比例红黄泥为0.15%~20.65%,紫潮泥为2.06%~15.93%;有机无机配施处理(S+15NA)均大于单施化肥(15NA),红黄泥S+15NA处理平均为6.78%,高于红黄泥15NA处理;紫潮泥S+15NA处理(10.78%)也高于紫潮泥15NA处理.粘土矿物对标记底物氮的固定率,红黄泥为2.48%~10.57%,紫潮泥为12.55%~30.04%.红黄泥S+15NA处理平均为7.14%,低于红黄泥15NA 处理;紫潮泥S+15NA处理(21.53%)也低于紫潮泥15NA处理.淹水培养条件下底物硫铵氮的残留率均大于30%,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提高了无机氮的残留率.红黄泥底物氮的残留形态主要为酸解有机氮(>72%),而紫潮泥以酸解有机氮(44.0%~53.2%)和固定态铵(35.2%~37.5%)为主,两种土壤底物氮矿质氮形态残留在10%~20%之间.研究表明土壤对外源无机氮的固定与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施肥方式和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对该过程有重要影响.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能增强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同化,降低土壤粘土矿物对无机氮的固持.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在降低化肥氮损失的同时提高了酸不溶性氮态的残留率,降低了无机氮形态(固定态铵和矿质氮)的残留.  相似文献   
63.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不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北京市夏冬季不同尺寸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计算颗粒物(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4.
固体燃料燃烧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易导致人体健康损害。文章采用WHO推荐的基于燃料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对贵州省使用固体燃料(柴薪和煤)的农村农户炉灶及燃料改良干预的成本-健康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清洁能源(沼气)替代、无烟囱炉灶改造、部分清洁能源和部分炉灶改造结合的3种干预情景下,均能取得较高的健康效益,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所致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成人肺癌的发病率,测算出这3种干预场景减少的早死亡病例数分别可达9 419、2 617、5 509例,健康效益/成本比BCR分别为3.6、2.3、3.0,在贵州农村地区实行炉灶干预措施能取得较好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65.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66.
利用UAFB反应器富集培养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厌氧氨氧化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RT对厌氧氨氧化系统影响较大,当HRT为4 h时,系统出水NH4+-N、NO2--N去除率降至65%~60%,出水浓度则分别为15 mg/L、20 mg/L,表明过短HRT会导致含氮污染物去除不完全;HRT为6 h时,系统中NH4+-N去除率均在95%以上,出水NH4+-N≈1 mg/L。系统中NO2--N去除率均在92%以上,出水NO2--N≤5 mg/L;当HRT继续延长至10 h,去除效果无明显变化,出水NH4+-N≈1 mg/L,NO2--N≤5 mg/L,NO3--N平均5.6 mg/L。因此,在该研究中HRT为6 h效果最佳,总氮容积去除负荷为0.57 kg/(m3·d),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氨氮去除量、亚硝态氮去除量和硝态氮生成量之比为1∶1.19∶0.39。  相似文献   
67.
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对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1 a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水热因子及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上旬[7.03μmol·(m2·s)-1]和7月下旬[5.12μmol·(m2·s)-1];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分别为3.74μmol·(m2·s)-1和3.05μmol·(m2·s)-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分别可以解释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变化的80.1%和81.0%;天然林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人工林两者不具有相关关系;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当月凋落物量和前一个月凋落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指数方程计算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1.86和2.01,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值分别为14.34 t·(hm2·a)-1和11.18 t·(hm2·a)-1,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后,土壤呼吸年通量下降了22.03%.  相似文献   
68.
苏州高新区精密机械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以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分析了苏州高新区精密机械加工业的现状及问题。继而分别从企业、行业、社会这三个层面重点提出了苏州高新区精密机械加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为其按循环经济的规律运行作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其循环经济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针对我国环境事件频繁发生和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缺位、体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结合矩阵管理与应急管理理念,创建了基于事件分级、事件生命周期和事件运行管理为三维的矩阵管理模式,并以此模式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阶段性建议。  相似文献   
70.
柠檬酸浸出废弃电池材料中镍钴锰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锂离子电池使用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产销量日益增长,由此产生的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如何提高废旧电池中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的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是目前环境科研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柠檬酸为浸出酸,研究了废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在柠檬酸溶液中浸出效果,比较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柠檬酸浓度、固液比以及添加双氧水和硫代硫酸钠对镍钴锰浸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温度和柠檬酸浓度有利于有价金属的浸出,双氧水和硫代硫酸钠的添加对镍钴锰的浸出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