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20a来,无锡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建成区面积显著增加,耕地面积锐减;能源消耗量、汽车拥有量以及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增加。利用1955~2012年无锡市气象资料,对无锡市近6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气候变化特征对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60a来无锡市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高温日数逐年增加,且1980年后尤为明显,低温日数减少,气温日较差减小。(2)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下降明显,年平均相对湿度≤75%的年份有10a,全部都出现在2002年后。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小雨频次减少,雨量区域性分布不均匀;极端降水年增加,且雨量较为集中。低云量和日照时数减少,2002年以后低云量基本在25%以下,90年代日照时数降幅最明显,平均日照时数减少了129.1h。(3)城市热岛效应全年都较显著,冬季更为显著,城市气温高于区域均值0.3℃~0.8℃,沿湖地区和乡村则基本低于区域均值0℃~0.8℃。(4)霾日数明显增多雾日数显著减少,2003年后霾日数大都在30d以上,雾日数在10d左右。(5)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引起了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浊岛效应,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影响了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的时空分布,也导致了霾日的增加和雾日的减少。  相似文献   
22.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创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城市绿地景观,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等5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3.
周彬 《劳动保护》2006,(5):70-71
2006年5月1日起实施的《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在原石油工业部颁布的《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经有关专家的多次修改,并征求了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意见后,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审定形成的。2006年1月6日经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2月7日以总局4号局长令颁布《。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是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基础性规章,对涉及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如企业的安全管理、政府的监管、中介机构的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等,都作出了原则规定,形成了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24.
以重庆缙云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呼吸及其Q10(温度敏感性系数,指温度增加10℃所造成的呼吸速率改变的商)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二者受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 2011年4—12月采用LI-8100二氧化碳通量测量系统观测选取样地的RS (土壤呼吸速率)、土壤5cm深处的T5(土壤温度)和W5(土壤湿度),分析RS与Q10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探讨T5和W5对RS、Q10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在观测期内RS和T5月均值均呈单峰曲线变化;RS的变化范围在(1.38±0.15)~(3.94±0.21)μmol/(m2·s)之间,T5的变化范围在(9.28±0.65)~(22.99±1.14)℃之间;由于受到自然降水影响,W5的月际变化不规律. ②Q10季节差异明显,最大值(3.31)出现在春季,观测期内的平均值为2.01. ③RS与T5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5的关系不明显(P>0.05);RS与T5、W5的关系模型拟合度分别为87%和26%;T5与W5的复合模型对RS的变化解释能力为89%,高于单一模型. ④影响Q10的主要因素是T5,其次为W5.   相似文献   
25.
西南地区天然林资源近60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然林资源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天然林资源动态对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南地区1949年以来天然林资源数据的挖掘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林发展可以1981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因木材消耗分别降低了26%和33%,后阶段在生态建设工程推动下两者分别增加了58%和42%,达到2008年的25.87×106hm2和31.84×108m3,恢复到了1949年的资源总量水平;但天然林整体质量提高缓慢,平均每hm2蓄积123 m3尚处历史低位;天然林年龄结构也不均衡,幼、中龄林的面积占天然林的58%,蓄积仅占30%,成、过熟林面积占28%,蓄积却占55%;目前天然林中公益林和商品林的面积比约7∶3,蓄积量比约8∶2;商品材采伐量在天然林保护(简称天保)工程实施初期锐减了80%,但在2008年又回升到了天保工程前,且总体增长趋势未变。经过10 a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目前西南地区天然林总面积增长放缓,但单位面积的蓄积还很低,故建议天然林发展策略从增加天然林面积转向保持面积和提高整体质量。保持面积的关键是划定天然林面积红线和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提高整体质量的重点是调整商品林年龄结构,适当提高薪炭林和特用林面积比重,加强退化天然林的生态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