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秸秆还田作为广泛推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不仅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还能固碳减排,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为进一步探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吸附固定重金属的影响,选择我国黑土(BS)、水稻土(PS)、砖红壤(LS)和红壤(RS)4种典型土壤,开展吸附等温试验,考察粉碎处理(S)、焚烧处理(D)和发酵处理(F)等秸秆还田方式下4种土壤对Cd~(2+)的吸附性能及固定作用。Langmuir拟合结果显示所用土壤对Cd~(2+)吸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黑土(4 703~10 598 mg·kg~(-1))、水稻土(2 804~4 100 mg·kg~(-1))和砖红壤(2 387~3 906 mg·kg~(-1));Freundlich拟合参数n值由小到大依次为砖红壤(0.13~0.19)、水稻土(0.28~0.43)、黑土(0.27~0.65)和红壤(0.91~2.74),这表明砖红壤、水稻土、黑土和红壤对Cd~(2+)的亲和力逐渐减弱。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中,就黑土而言,不添加秸秆的对照组Cd~(2+)吸附量最高,为10 598 mg·kg~(-1);就水稻土和砖红壤而言,秸秆焚烧处理Cd~(2+)吸附量(3 109~4 100 mg·kg~(-1))高于其他秸秆处理(2 387~3 290 mg·kg~(-1))和对照组(2 444~2 872 mg·kg~(-1))。就黑土而言,秸秆焚烧处理Cd~(2+)吸附能(-6.40~-5.01 kJ·mol~(-1))最小;就水稻土、砖红壤和红壤而言,秸秆焚烧处理Cd~(2+)吸附能(-16.67~-3.13 kJ·mol~(-1))对照(-10.54~-2.35 kJ·mol~(-1))其他秸秆处理(-10.66~-2.17 kJ·mol~(-1))。由于灰分中含有无机矿物成分且能增加土壤pH,秸秆焚烧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和亲和力。针对4种供试土壤,粉碎处理、焚烧处理和发酵处理秸秆还田方式均不适合黑土,比较适合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添加焚烧处理秸秆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对Cd~(2+)的固定量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32.
以环氧氯丙烷活化米糠,与乙二胺反应引入氨基制备了胺化米糠吸附剂。系统研究胺化米糠对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胺化米糠对Cr(Ⅵ)有很强的吸附作用,3.5 h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吸附方程。吸附容量随Cr(Ⅵ)浓度增加而增大,胺化米糠与Cr(Ⅵ)离子发生单层吸附,对Cr(Ⅵ)最大吸附容量为36.1 mg/g。溶液的pH和吸附温度对吸附特性有较大影响,最佳吸附pH为3,同时,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热力学参数ΔH为正值和ΔG为负值表明胺化米糠吸附Cr(Ⅵ)是吸热的自发吸附。  相似文献   
33.
浅谈我国土壤问题特征及国外土壤环境管理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显露。而且我国土壤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工作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是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分析我国与国外土壤环境问题的差异,总结美国、荷兰、日本三个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综合考虑我国发展国情、土壤环境问题特征及土壤环境管理基础,确定我国土壤环境管理要依靠"行政推动和法律监管相结合",提出一个涵盖土壤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技术和装备能力建设(监测、监管、监理、风险管控)、人员队伍建设的适应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特征的综合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4.
以胺化木质素作吸附剂对水中Cu2+、Cd2+的去除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结果表明,胺化木质素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Cu2+、Cd2+,且对Cd2+的吸附能力大于Cu2+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均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氢自养反硝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氢气作为电子受体,将硝酸盐氮污染物彻底还原为氮气.通过原位共沉淀/柠檬酸钠交联法制备了一种磁性壳聚糖微球,将氢自养反硝化菌固定于磁性壳聚糖微球上组成固定化微生物反硝化体系.利用16SrDNA菌种鉴定、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固定化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与游离的氢自养反硝化菌进行对比,同时进行静态批实验考察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硝酸盐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氢自养反硝化菌属于陶厄氏菌属(MK928401),且被成功固定在磁性壳聚糖微球上;相同时间内,固定化氢自养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去除率高出游离细菌59%,说明固定化菌克服了由于游离菌易团聚而限制反硝化速率的缺点;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氢自养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浓度的适应范围,同时拓宽了氢自养反硝化菌对pH的耐受范围;固定化氢自养反硝化菌经5次重复利用后,仍能高效还原硝酸盐氮,相比于游离细菌具有可回收和循环利用性.以上结果得出,以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氢自养反硝化菌,为高效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工业企业中存在的有毒作业危害,以某汽车工业企业为例,采用改良后的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对企业中各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险程度大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工作量小,计算结果可靠,使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更具针对性,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7.
关文玲  周艳  赵代英  胡卫萱 《安全》2014,35(10):73-75
2010年国家针对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安全工程专业作为我国1997年以后各高校的新上专业,和传统的工科专业有所不同,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按照教育部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8.
黄剑波  姜登登  温冰  王磊  石佳奇  周艳 《环境科学》2023,44(4):2204-2214
为探明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健康风险,在云南省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农田采集56个表层土壤(0~20 cm),分析了土壤中pH和重金属Pb、 Cd、 Zn、 As、 Cu和Hg的含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概率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ω(Pb)、ω(Cd)、ω(Zn)、ω(As)、ω(Cu)和ω(Hg)的平均值分别为4 413.93、 6.89、 1 672.76、 44.45、 47.61和0.21 mg·kg-1,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Cd的地累积指数(Igeo)平均值为0.24,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为30.4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平均值为1 312.60,是研究区污染最重以及生态风险最高的重金属.蒙特卡罗概率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分别为2.42E-01和9.36E-01,儿童的非致癌风险超过控制值的比例为36.63%;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TCR)分别为6.98E-05和5.93E-04,儿童的致癌风...  相似文献   
39.
冯亚凝  周艳 《安全》2021,42(1):57-61,68
为更加合理、客观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更新周期,切实保障冶金工业人员作业安全,本文以安全管理原理和作业循环检查规范为依据,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HAZOP),系统辨识某冶金高炉车间岗位人员操作行为;通过资料分析,建立典型操作程序信息表,选用风险发生次数、受伤程度、经济损失、作业次数4个指标作为综合评价依据;将熵权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结合,确定客观权重,并分析操作偏差危害程度与最劣方案的贴近程度,确定各操作规程更新周期为月检、季检、半年检、年检。结果表明:模型排序与现实情况相符,检查更新周期有效规范人员操作偏差,扩展作业循环分析规范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0.
孙爱冬  周艳 《安全》2021,42(1):62-68
为优化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本文根据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和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研究,采用危险源辨识、事故因果连锁论、安全风险分级和层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阶段子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性的危险源辨识、辨析临界事故发生的紧急情况事件、各事件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和安全管理资源分配等问题。结果表明: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理论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形成企业自查自改自治的闭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对风险管控的效果;并且优化后的安全管理方法对管理资源的利用更为科学,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