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8篇 |
综合类 | 100篇 |
基础理论 | 15篇 |
污染及防治 | 10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γ-Al2O3作为催化臭氧化催化剂,以偶氮染料橙黄G模拟废水为目标物,分析了γ-Al2O3和臭氧之间的协同作用,考察了催化剂粒径、pH、臭氧浓度等对橙黄G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添加叔丁醇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初步探讨了催化臭氧化处理橙黄G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与单一臭氧降解和单一γ-Al2O3吸附体系相比,O3/γ-Al2O3体系能显著提高色度及COD去除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1000 mg/L的橙黄G模拟废水经120 min反应其色度去除率可达99.9%,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6.1%;投加羟基抑制剂叔丁醇,分析得出γ-Al2O3催化臭氧降解橙黄G是臭氧直接作用和羟基自由基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2.
本文简要介绍了控制爆破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控制爆破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各种负效应,着重对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4.
模拟胃肠液用Tenax提取法测定多溴联苯醚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灰尘和鱼样为介质,利用Tenax提取,采用动态方法模拟污染物在人体肠道中的消化吸收,研究多溴联苯醚(PBDEs)的口服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18 mL模拟胃肠液中,随着胃肠液中Tenax质量增加,Tenax吸附的PBDEs(BDE28、47、66、100、99、85、154、153、138、183和209)增加,当Tenax的质量达到200 mg后,增加Tenax的用量不会增加PBDEs在Tenax中的吸附总量.对于灰尘,3—7溴BDEs的生物有效性为50.8%,而添加Tenax后,随着Tenax质量的增大,其修正后的生物有效性从84.9%增大到101.1%;类似,对于鱼样,PBDEs修正后的生物有效性从43.7%升高到70.7%.这种修正后的生物有效性比未进行修正的结果更接近活体实验测得的PBDEs的生物利用度数据.因此,在18 mL模拟胃肠液中,采用200 mg的Tenax,用于模拟小肠对胃肠液中PBDEs的吸收,可以获得最差场景条件下PBDEs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5.
用新疆柯尔碱膨润土制备不同干密度土样进行土水特征曲线实验和渗透实验,得到不同干密度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通过van Genuchten模型预测出相应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而得到不同干密度土样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含水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非饱和渗透系数随着含水率的减小非线性的减小,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含水率较高时,非饱和渗透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比较小;当含水率较小时,渗透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比较大。而干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伴随整个实验过程,当干密度较小时,随着干密度的增大,渗透系数受干密度影响较大。当干密度较大时,此时干密度的进一步增大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6.
以区(县)为评价单元,采用野生动物丰富度、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受威胁物种丰富度等评价指标,应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成渝经济区148个区(县)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以阐明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 归一化处理时修正了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野生动物丰富度、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丰富度4个指标的最大值. 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中12个区(县)的生物多样性等级为高,71个区(县)为中,55个区(县)为一般,10个区(县)为低. 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区域主要包括大巴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渝南金佛山、四面山、三峡库区、龙门山、川西南山地,而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平坝、渝西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等区域. 评价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7.
半干旱草原地—气温室气体交换速率测定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重点介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低交换速率的半干旱草原地-气间温室气体交换速率的采样分析系统的配置及操作,将静态采样箱置于采样点,用50cm^3或100cm^3的塑料注射器现场取样,转存于气袋中并送到实验室分析,用改进了进样系统并装有FID和ECD的气相色谱仪(GC)分析其中的CH4、CO2和N2O浓度,计算出地-气痕量温室气体的交换速率云南人蒙古羊草草原、草甸草原N2O、CO2和CH4交换速率 相似文献
168.
梓叶槭的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是分布狭窄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充分了解梓叶槭分布地种群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种群保护,对其5个分布点——财神庙(CSM)、般若寺(BRS)、张山村(ZSC)、伏虎寺(FHS)、报国寺(BGS)——进行群落调查,研究其种群结构及其生存群落的物种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梓叶槭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不同样地的梓叶槭群落层次,即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分别有伴生植物52种、74种和52种.从梓叶槭的多度分配比例来看,BRS样地最大,为26.04%,随后依次是FHS、ZSC、BGS和CSM.梓叶槭生存群落内,FHS、BRS、BGS和CSM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但ZSC相对较低;在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中发现,梓叶槭幼苗及幼树等级分布出现残缺,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综上所述,梓叶槭生存群落内,不同生长层优势种占有较大的环境资源,是影响梓叶槭种子萌发、幼苗幼树生长和种群发展的主要障碍;本研究结果可为梓叶槭种群回归与复壮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9.
<正> 本文研究了哈马尔-达班中部中等压力带状变质杂岩中稀土元素的分配。该变质杂岩在文献1—3中已有描述。取样是沿着科尔尼洛夫组的变泥岩层、舒布图依组的变粉砂岩和变硬砂岩层,从绿片岩相的绿泥石-黑云母带 相似文献
170.
针对三峡库区农业区非点源氮,建立氮平衡变化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三峡库区各县2001-2005年的氮平衡变化,然后汇总库区氮的输入、输出及平衡量.结果表明.库区农业区2001年氮的输人量为6.60×105t/a,输出量为1.18×105t/a,平衡世为5.42×105t/a.其中进入水体量为1.98×105 t/a;2005年全流域农业区氮的输人量为5.84 ×105,t/a,输出为1.23×105 t/a,平衡量为4.61 × 105t/a.其中进人水体量为1.75×105t/a;2001-2005年三峡库区农业区氮输入量变化为0.76×105t/a,输出量变化为0.05 × 105t/a,平衡量变化0.81×105t/a.其中进入水体氮变化昔为0.23×105t/a.研究表明,长寿区、石柱县、武隆县、江津市、丰都县、巴东县、宜昌县、兴山县和巴南区2001-2005年非点源氮进入水体量变化较大,为今后三峡库区农业区水体氮污染重点防治区,并提出了一些非点源氮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