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概述了自然景区园林化的概念。分析了自然景区园林化对景区内大气.土壤.水体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自然景区园林化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真性.整体性.园林化过程减弱了植被对有害气体的吸收能力.使自然景区的大气质量下降;园林化后旅游活动的加剧。降低了土壤中的有机质以及氮、磷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含量;园林化活动改变了自然景区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污染了水环境;园林化破坏了植被。干扰了野生动物捕食.交配等活动。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不同浓度铜(Cu)、锌(Zn)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乔木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及为植物修复蠡河重金属污染岸带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幼苗,采用土培法浇灌重金属溶液模拟土壤污染环境,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Cu/Zn对乔木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单一及复合影响。实验表明,单一Cu胁迫对广玉兰、香樟和榉树的毒害作用较单一,Zn胁迫严重;Cu/Zn复合作用下,3种乔木抗氧化指标均在Cu15和Zn110时达到最大值,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后随着复合作用强度增加,重金属对其毒害作用增大;75μg/gCu和210μg/gZn单一及复合胁迫时,广玉兰丙二醛含量相对香樟和榉树较接近对照值,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大,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综合分析,不同乔木在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下抗氧化指标作出不同响应,广玉兰对高浓度Cu/Zn胁迫不敏感,承受能力和抗性较强,适合于修复Cu/Zn污染较严重土壤。  相似文献   
63.
大豆种子萌发对镉与模拟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壤中镉(Cd)与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的环境生物学效应,采用种子常规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溶液与模拟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比酸雨明显,是构成复合污染的主要因素.Cd~(2+)和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效应,即存在协同作用.Cd~(2+)与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有影响,但不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表明复合污染对这两项指标是两种污染物单因素效应的简单叠加.综合考虑,Cd~(2+)与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4.
周青  黄晓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4):201-203,221
采用叶圆片法研究了模拟 Pb- Cd胁迫污染对 5种树木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Pb- Cd胁迫 ( Pb70 0 m g·L-1 ,Cd2 0 m g/ L)使 5种树木的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片内 Pb和 Cd的富集量均产生明显变化。经 Sm- G ly-VB6处理的 5种树木 ,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幅明显减小 ,说明 Sm- G ly- VB6对重金属伤害植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5.
La对Pb伤害大豆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盆载法研究了Pb对大豆幼苗的伤害及La对Pb伤害的生态生理效应.结果显示,1000mgL-1PbAc2能严重抑制大豆幼苗代谢与生长,叶面喷布30mgL-1LaCl31次,能减轻Pb造成的毒害.实验证明,此与La能增加大豆幼苗光合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与体内Pb含量,维持TTC还原力等多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6.
镧-甘氨酸配合物对镉伤害小白菜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盆栽法研究Cd对小白菜的伤害与La-Gly对Cd伤害小白菜的生态生理效应。结果表明,200mg/LCdCl2严重抑制小白菜代谢与生长,叶面施用100mg/LLa-Gly1次,能减轻Cd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67.
UV-B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UV-B辐射胁迫对大豆幼苗的伤害机制,采用水培法和模拟UV-B辐射方法研究紫外辐射(UV-B,280~320 nm)胁迫对大豆"台湾292"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静态试验结果表明,UV-B辐射降低了大豆幼苗叶片的自由水含量,UV-B处理组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自由水/束缚水)低于CK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UV-B辐射期大豆幼苗叶片含水量下降,恢复期含水量逐渐提升.UV-B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两种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同,可使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而使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在低剂量UV-B辐射下对维持叶片含水量的作用明显;而在高剂量UV-B辐射下,细胞严重失水,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渗透调节作用有限.研究表明,UV-B辐射会抑制大豆幼苗水分代谢.  相似文献   
68.
为探索UV-B辐射胁迫对大豆幼苗的伤害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紫外辐射(UV-B,280~320 nm)胁迫作用对大豆(Glycine max)幼苗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脱落酸(AB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降低了大豆幼苗气孔密度,UV-B处理组气孔密度低于对照CK(喷水)组.动态曲线显示,较之CK(喷水),UV-B辐射使大豆幼苗GS下降,且最终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ABA和H2O2含量、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GS的变化趋势不同,与CK(喷水)相比,UV-B辐射导致ABA和H2O2积累,CAT活性提高.研究表明,UV-B辐射抑制大豆幼苗水分代谢.  相似文献   
69.
为探索稀上元素镧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复合影响,以大豆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培养,模拟酸雨和镧处理试材.结果表明,在酸雨(AR_1/pH=3.0,AR_2/pH=4.0,AR_3/pH=5.0)单独作用下,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稀士La(RE_1/20 mg·L~(-1),RE_2/60 mg·L~(-1),RE_3/100 mg·L~(-1))单独作用下,生长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规律.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RE_1和AR复合对大豆幼茵生长抑制程度低于AR单独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RE_2、RE_3与AR对大豆幼苗的复合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豆幼苗的Chl含量和P_n,与其他乍长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AR、RE及AR+RE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其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0.
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无锡原锡山市为例。进行了农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实际测算。并在对原锡山市农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特别引入了邻近城市(上海)辐射、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两项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在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上海)辐射、人口、耕地保护政策变化、农业集约化,以及城市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以前3项因素的作用为重。研究还表明,农地利用变化强度标准的引入是可行和有实际意义的。最后总结了区域农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并从土地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决策等方面,就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