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51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空间载体,运用熵值法、重心模型和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重心变动特征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城市韧性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均呈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②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重心经历了复杂的迁移过程,且二者重心的空间叠置性显著上升,迁移方向基本趋于一致,空间耦合趋势明显。③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阶段,总体呈“成都、重庆双核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科技创新滞后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22.
大部分池塘养殖尾水中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偏高,测定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耗时较长且影响准确度。实验室分析时,通常采用过硫酸钾对尾水样品进行消解,其配置过程对温度要求较高,易析出晶体,且耗时较长。而过硫酸钠易溶于水,受温度影响较小,易配制。因此,分别采用上述2种过硫酸盐消解液对样品进行消解并同时测定总氮、总磷的质量浓度,比较2种消解方式对校准曲线、加标回收率、养殖尾水实际样品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质量或等物质的量的过硫酸钠消解液均能满足总氮、总磷的消解要求,且后者消解样品无须改变氢氧化钠的加入量和调整pH值,即可达到同等消解效果。因此,可采用等物质的量的过硫酸钠代替过硫酸钾同时消解养殖尾水中的总氮、总磷。  相似文献   
923.
于2020年对江苏省沿海脊尾白虾养殖区池塘的海水、沉积物和脊尾白虾肌肉组织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沉积物重金属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水体中铜(Cu)、铅(Pb)、镉(Cd)和锌(Z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3,1.02,0.094和28.02 μg/L;沉积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2.88,19.93,0.18和140.69 mg/kg;虾肌肉组织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49,0.50,0.18和28.65 mg/k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水体中Cu、Pb和Cd的质量浓度达到一类标准,Zn的质量浓度达到二类标准,属于清洁水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为Cd>Zn>Cu>Pb,整体为轻微生态风险等级,Cd为主要污染元素;虾肌肉组织中重金属Pb和Cd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无公害食品 海水虾》(NY 5058—2006)标准。  相似文献   
924.
为提升以沸石为代表的天然吸附材料对重金属污染物吸附效果,并将新型功能材料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有效应用于实际工程,采用水浴-共沉淀法制备两种Fe系碳酸型LDHs即时负载于沸石填料表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改性前后的沸石表面形态、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等温吸附及解吸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竞争离子吸附和不同pH吸附试验,对比原始及改性沸石对Cd(Ⅱ)的吸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改性沸石对Cd(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②相较于原始沸石,两种改性沸石对Cd(Ⅱ)的吸附性能明显提升,且MgFe-LDHs负载改性沸石理论最大饱和吸附容量更高.③沸石改性后对Cd(Ⅱ)的吸附由放热过程变为吸热过程.④吸附时间、竞争离子及pH对沸石吸附Cd(Ⅱ)的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显示,MgFe-LDHs负载改性沸石最大饱和吸附容量显著提升,吸附能力更强,且在不同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吸附特性,具有作为高效除镉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925.
基于LHS-MC青岛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及不确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琬莹  付飞  吕建华  李瑞芃  邵蕊  和慧  李淑芬  左华 《环境科学》2021,42(11):5180-5192
采用自下而上法,逐一采集企业活动水平,抽样调查企业获取治理措施变量,使用优化后的排放系数法建立青岛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同时将MC和LHS方法联合,模拟单变量和多变量对VOCs清单不确定性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青岛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4.47万t (未优化排放系数法:3.11万t),排放贡献较大行业依次为橡胶与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占总量40.26%.多变量模拟的不确定性高于单变量,工艺过程源(-9.72%~230.51%)和溶剂使用源(-14.14%~122.77%) VOCs清单的不确定性明显高于燃烧源(-15.62%~36.41%).影响VOCs清单不确定性的行业和主要因素为:化工、造纸和纺织(排放因子);金属制品、汽车制造和化工(去除率和设施运行率);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属冶炼(样本数少).VOCs排放主要集中在:西海岸新区东部、大珠山北部、即墨区南部、城阳区北部、胶州市东北部、平度市建成区和莱西市东南部.  相似文献   
926.
<正>该市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加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用电、捡拾垃圾等活动,“爱护生态,从我做起”“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美容师”“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氛围在青少年中逐渐形成。“你拍一,我拍一,保护生态是第一;你拍二,我拍二,爱护小草和花儿;你拍三,我拍三,绿水青山是金山……你拍十,我拍十,争做环保小卫士。”这是在安徽省池州市中小学经常听到的青少年学生朗诵、传唱的《生态道德歌》,也是池州市关工委系统组织离退休“五老”和有关专家精心编写的“生态道德教育进校园”乡土教材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27.
阿卡波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发酵废渣,目前采用焚烧法进行处理成本高昂,亟须一种环保低廉的处理方法.采用多级厌氧系统对阿卡波糖废渣进行处理,进料负荷达到4.173 kg/(m3 ·d)时,多级厌氧系统平均总产气量为390.4 m3/d,出料平均可溶性COD为8946 mg/L,系统可将废渣中残余的菌丝体降解完全,废渣固体...  相似文献   
928.
为跟踪各地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践进展,本文通过比较各地发布的相关实施意见文本,结合实地调研座谈,总结典型案例,分析发现:①由于各地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关注的重点领域有所不同,部分地方突破了“七大体系”。②实践中,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政府监管服务、规范市场化建设、协同推进区域共建共保、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增强科学精准治理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③《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七大体系”推进程度不均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三大主体的力量结构失衡状态改善不明显,主要体现为“三多三少”,即政府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多,企业环境责任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少;关注规范第三方环境服务、落实“放管服”多,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的案例少;社会治理以宣传活动和网格员机制多,践行绿色生活的全民行动体系成果少。为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针对环境治理薄弱环节,协调推进“七大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29.
基于2017—2021年MODIS、VIIRS和Himawari-8等多套卫星的火点辐射能量(FRE)和云量反演数据,使用更高分辨率的火点替代相邻位置低分辨率火点的融合方法,利用晴空的火点分布数据对被云遮蔽的区域进行补偿,核算得到了2 km高分辨率的广西秸秆露天燃烧排放数据,并针对2017—2021年的广西秸秆露天燃烧排放量展开精细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1年广西秸秆露天燃烧的CO、NOx、SO2、NH3、VOCs、PM10和PM2.5的年排放量均值分别为12.91万、0.78万、0.16万、0.17万、2.77万、2.26万、2.21万t,排放高值区域分布在广西中部及西南部。秸秆露天燃烧排放的主要时间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时值晚稻收割期和甘蔗榨季,占全年排放量的60%以上。广西秸秆露天燃烧PM2.5年均排放量是全广西PM2.5人为源年排放量的8.74%,通过逐日排放贡献分析发现,秸秆露天燃烧具有短期排放量较大的特点,2017—2021年,在1—2月有34 d出现秸秆露天燃烧导致PM2.5排放量超过人为源排放量50%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