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1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56篇 |
综合类 | 232篇 |
基础理论 | 89篇 |
污染及防治 | 30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
53.
以北京市餐饮企业分布密度最大的西城区为案例区,通过对研究区域内餐饮企业进行实地污染物检测及排放活动水平调查,计算得到基于就餐人数、就餐时间、烹饪油用量和灶头数4种核算基准的餐饮业VOCs和PM2.5排放因子,并利用排放因子法分别估算该区域在餐饮废气净化设备升级改造前后餐饮企业VOCs和PM2.5年排放量.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域餐饮业废气净化设备升级改造前VOCs排放量范围为319.03~506.38t/a,改造后为92.14~109.89t/a;改造前PM2.5排放量范围为166.55~211.09t/a,改造后为30.22~36.05t/a,排放量明显减少.餐饮业废气净化设备改造后VOCs和PM2.5减排率分别为71%~82%和80%~86%,餐饮业废气净化设备升级改造减排效果良好.计算得到以街道为单元的餐饮源VOCs和PM2.5排放强度范围分别为1.45~4.32t/km2和0.47~1.42t/km2.通过PM2.5实测浓度(小时值)数据分析,餐饮业废气净化设备升级改造前、后PM2.5浓度平均减少了28.9%,最接近于用油量为核算基准的排放因子降低比例. 相似文献
54.
以南京市某15层长廊型高层建筑办公楼为研究对象,采用FDS(fire dynamic simulation)对室外风影响下的着火层长廊内不同防排烟模式以及不同高度着火楼层的火灾烟气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当室外风风速为0 m/s时,长廊内ρ(CO_2)为6 160 mg/m~3,自然排烟可以满足人员逃生的需求;当室外风风速为2.4 m/s时,长廊内ρ(CO_2)为10 084 mg/m~3,仅通过自然排烟不能满足人员逃生需求,需加设机械排烟降低长廊内CO_2浓度。由于室外风随着高度呈指数型增加,不同高度相同物理模型的着火楼层在相同的排烟模式下,长廊内CO_2浓度随着着火楼层高度的增大而增加,且着火楼层为12层及12层以上时,传统的机械排烟模式不能满足长廊内人员的逃生需求。而应根据长廊内CO_2的浓度相应地增加机械排烟量。 相似文献
55.
田间条件下,淹水稻田由于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扩散作用,使其表层土壤存在约1 cm厚的微氧层,这个特殊层次中碳氮转化的特征尚未明晰.以亚热带典型稻田土壤为对象,采用100 d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13C稳定同位素示踪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稻田土壤微氧层(0~1 cm)和还原层(1~5 cm)外源新鲜有机碳(13C-水稻秸秆)和原有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氮肥施用[(NH4)2SO4]的响应规律及其微生物过程.结果表明,氮素添加使土壤总CO2和13C-CO2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11.4%和12.3%;培养结束时,氮素添加下还原层比微氧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13C回收率分别降低2.4%和9.2%.培养前期(5 d),氮素添加提高还原层微生物总PLFAs,且细菌和真菌PLFAs响应一致,但对微氧层微生物丰度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对微氧层和还原层总13C-PLFAs丰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6.
57.
<正> 一般认为,对癌症的病因,包括环境及其它方面的病因,目前所知甚少;但如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对环境致癌作用还是有相当认识的。但首先要澄清“环境”一词的涵义。从流行病学方面看来,除个体从其亲代接受的遗传物质以外的其它任何影响,皆可称之为“环境”。因此,环境这一概念可以有条件地称之为“接触”(exposure),有时接触的是单一物质或因子,而较经常接触的则是复杂的混合物质。由于接触经常是混合性的,一般可包括职业性、居住条件、地理性或长时间的接触等。有人将各地癌症发生率作了比较,认为多达90%的癌症与环境有关。必须指出,这里包括的是 相似文献
58.
59.
60.
黄河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泥沙对其参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干流1980,1992~1999年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泥沙含量监测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泥沙中腐殖质的成分之一富里酸能溶解于酸,在水样加酸处理过程中将进入水相,且富里酸能被化学氧化剂所氧化,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生物氧化和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因此,由于泥沙的影响,CODMn夸大了耗氧性有机物的污染;(2)黄河干流河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从上游至下游存在增加的趋势;(3)1992年干流河水的BOD5显著大于1980年的BOD5,在1992~1999年间,河水BOD5的年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枯水期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而丰水期均值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由此表明,耗氧性有机污染物的点源排放在增加,而面源排放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甚至存在降低的趋势;(4)黄河干流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排放,BOD5的点源与面源负荷的多年均值之比为2 8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