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水杨酸及其磺基衍生物(5磺基水杨酸)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00和改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99上的平衡吸附遵循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其放热的优惠吸附特征。NDA-100树脂的吸附主要依赖π-π作用,而5-磺基水杨酸在NDA-99上的吸附受静电作用的影响明显。随着双组分体系内5-磺基水杨酸初始浓度的增大,水杨酸在NDA-99上的吸附量减小,而在NDA-100上的吸附量增大。另外对于两种树脂,随着水杨酸初始浓度的增大,5磺基水杨酸的吸附量均减小。吸附作用力的强弱导致溶质组分在树脂活性位点上的直接竞争现象。在5-磺基水杨酸存在的吸附体系内,NDA-100对水杨酸的吸附选择性远远优越于NDA-99。NDA-100串联NDA-99组合吸附工艺可以有效实现水杨酸和5-磺基水杨酸的选择性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42.
高效混凝-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制的高效廉价混凝剂,结合仿生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到:混凝后CODcr的去除率平均达75.1%,色度分别从1250倍和390倍降为30倍和12倍.透过率达到84.6%和86.2%,浊度在10度以下。再经仿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出水CODcr低于50mg/L,CODcr、,去除率为96.2%,出水无色无味,达到部分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43.
三维电极法处理氯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电极法处理氯苯废水。研究了外加槽电流、停留时间、氯苯初始质量浓度、废水初始pH等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加槽电流增大,氯苯去除率明显提高;停留时间延长,氯苯去除率提高;而废水初始pH和氯苯初始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氯苯去除率影响不大。在外加槽电流为2.0A、氯苯初始质量浓度为1~200mg/L、停留时间为40~60min、废水初始pH为7的条件下,氯苯去除率达83%以上。并探讨了氯苯的电化学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4.
饮用水源有机毒物污染及其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饮用水源中的有机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 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综述国内外饮用水源有机毒物 污染现状,介绍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膜分离及光 催化氧化等饮用水源有机毒物处理技术的典型应用及 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5.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总结了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应用情况,重点回顾了一些改进方法,包括进水方式、湿地植物选择、人工基质及其在寒冷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46.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对经水解、接触氧化二级处理的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针对达到二级标准的生化处理出水,BAF水力负荷为0.9—1.6m/h,气水比(2~3):1时,COD去除率稳定在50%左右,出水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COD≤100mg/L)。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氯苯及其电催化降解中间产物对氯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反丁烯二酸的方法,优化了色谱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SD在0.3%~1.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5%~104%之间,适用于氯苯电催化降解过程的追踪测定.  相似文献   
48.
针对印染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ρ(BOD5)/ρ(CODCr)低、色度高的特点,以苏南某污水厂(印染废水比例大于90%)调节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ABR(折流板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处理规模为2 L/h,重点考察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下ABR对CODCr、色度的去除和对ρ(BOD5)/ρ(CODCr)的提升效果. 结果表明:①当进水平均ρ(CODCr)为517 mg/L、色度为380倍、ρ(BOD5)/ρ(CODCr)为0.20时,随着HRT(32、24、18、14和10 h)的缩短,CODCr平均去除率由46.1%降至22.5%,色度平均去除率由60.6%降至51.0%,出水ρ(BOD5)/ρ(CODCr)由0.39降至0.30. ②随着格室数量的增加,ρ(CODCr)和色度逐渐降低,其中第1格室的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占总去除率的20.0%和51.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也证明了这一点. ③经过ABR厌氧水解后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说明ABR厌氧水解作用较好,可为后续好氧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次性培养的方式,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对数期和稳定期进行人工打捞模拟试验,通过测定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研究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的后续生长影响差异很大;在对数期进行人工打捞,铜绿微囊藻仍可以较好地生长,并且随着打捞强度的加大,微囊藻进入指数生长期的时间延长,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呈升高趋势;而在稳定期进行人工打捞,铜绿微囊藻很快就进入稳定期,抑制了其后续生长。藻体内丙二醛(MDA)积累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打捞消除了微囊藻生长过程中的密度制约,延缓了藻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50.
试验比较加压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同等条件下常规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运行参数及性能,研究表明,加压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性能有较大提高。在P=0.3MPa条件下,最佳HRT为1.0h左右,当CODCr容积负荷不超过15kg/(m3·d),维持DO为4~5mg/L,则CODCr去除率为80%~95%,出水CODCr低于100mg/L,气水比仅需(1~4)∶1。同等条件下常压生物接触氧化法气水比为10∶1,HRT为1.5~2.0h,可承受的CODCr容积负荷为5.3kg(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