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考察ZnO NPs粒径效应对人工湿地运行性能的影响,在进水COD约为216.00 mg·L-1、总氮约为11.10 mg·L-1和总磷约为3.84 mg·L-1的条件下连续运行126 d,对暴露于不同粒径ZnO NPs(10.00mg·L-1)的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性能、填料渗透系数、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产量和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投加ZnONPs)相比,进水中投加15、50和90nm ZnO NPs后,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8.73%、7.55%和6.97%;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21.96%和10.95%、17.75%和10.00%以及15.34%和3.78%.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ZnO NPs粒径越小,对硝化菌属Thauera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投加Zn ONPs后,其释放的Zn2+会与水中磷酸盐结合生成磷酸锌等不溶物,同时会增加异养硝化菌Acinetobacter的相对丰度,从而导致总磷的去除率比对照组提高了42.49%~56.38%.此外,与对照组(97.18 mg·g-1)相比,投加15、50和90 nm的ZnO NPs后EPS的产量分别增加到212.97、156.30和128.53 mg·g-1.EPS分泌量的增大,导致填料渗透系数快速降低,在运行83 d后分别下降了71.17%、67.83%和37.50%.  相似文献   
22.
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环境压力,研究近郊区土壤污染特征对城市规划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3 km×3 km网格布点,系统采样调查了北京市近郊区5~6环路之间167个样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中砷的含量,分析了城市近郊区土壤砷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为2.89~11.38 mg.kg-1,平均值为7.11mg.kg-1.平均值在90年代末的背景值调查数据的范围之内,但是各个分位数级别的值均小于80年代初的北京市土壤背景值调查数据.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与来源于成土母质的Co、Mn和Ni元素一组.克里格插值得到的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空间分布图表明,西北与东部及东南部分土壤砷含量较东北和西南部高,砷含量最高25%的土壤样点与点源污染有关,而砷含量最低25%的样点大多远离污染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砷的比较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中砷的累积,生活区与农田土壤砷含量相似且显著大于绿地和荒地.污染源对生活区和绿地与荒地土壤中砷的累积有显著影响,工厂区附近的土壤砷含量显著比远离工厂区和交通区的土壤高.因此,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在整体空间分布上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然而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砷的累积.  相似文献   
23.
北京市居家空气微生物粒径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室内外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不仅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而且还与微生物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粒径的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同.在北京市不同方向选取31户有1~10岁儿童的家庭进行空气微生物取样,系统研究了室内家庭空气微生物粒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室内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径分布特征不随家庭环境、季节特征、儿童性别、房屋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但空气细菌和真菌的粒径分布特征不同.总体上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径均呈对数正态分布,但空气细菌粒子百分比从Ⅰ级(>8.2μm)到Ⅴ级(1.0~2.0μm)逐渐增加,Ⅵ级(<1.0μm)细菌粒子百分比急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Ⅴ级,而空气真菌粒径百分比从Ⅰ级~Ⅳ级(2.0~3.5μm)逐渐增加,而后从Ⅳ级~Ⅵ级真菌粒径百分比急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Ⅳ级.不同优势真菌属的粒径分布也不相同,枝孢属、青霉属和曲霉属呈对数正态分布,最高值出现在Ⅳ级,而链格孢属为偏态分布,最高值出现在Ⅱ级(5.0~10.4μm).室内空气细菌的中值直径明显大于空气真菌,1 a中空气细菌和真菌春、夏、秋季的粒径明显大于冬季.  相似文献   
24.
嗜热厌氧乙醇菌在纤维素酒精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热纤维梭菌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X514和Thermoanaerobacter pseudoethanolicus 39E)为对象,以不同浓度纤维素Avicel为底物,研究嗜热厌氧乙醇菌加入LQR...  相似文献   
25.
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有效防范、应对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必须事先必须制订科学、翔实、可操作的《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这  相似文献   
26.
阳宗海沉积物中磷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剂(Fe Cl3)治理阳宗海砷污染的过程中,水体中的磷被大量沉积进入底泥,弄清其是否会在环境条件变化后发生反溶形成二次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实验模拟泥-水界面p H变化、物理扰动和微生物活动的变化,旨在分析这些环境因子变化对沉积物中磷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宗海水体在目前这种磷浓度下,底泥的磷会随时间的增加而溶出再次造成水体磷污染,当暴露在清洁水条件下时磷的释放率会增加;这种由于絮凝剂吸附沉淀到湖底的磷,在上覆水p H增加0.5时底泥磷解吸附释放速率增加;每年秋季湖泊上下层水的交换活动会造成水体磷浓度的季节性升高,形成不可忽视的磷内源。而夏季水温分层导致湖泊底部厌氧,使厌氧微生物活性增强,这将进一步促进底泥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27.
为探明酸雨和臭氧(O3)对作物是否存在复合影响,运用田间原位开顶气室研究了pH4.0模拟酸雨(SAR)和O3对冬小麦气体交换、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实验包括3种处理:CF处理采用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作为对照;CF100处理采用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加人恒定浓度为100 nL·L-1的O3;CF100 SAR处理为在CF100的基础上对冬小麦喷施pH 4.0模拟酸雨,喷施量为150 mL·m-2,每10d一次.结果表明:①CF100和CF100 SAR组冬小麦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光合色素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降低,抑制了作物生长,导致生物量和产量下降.与CF相比,CF100和CF100 SAR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分别降低了68.2%和63.6%;②与CF100组相比,CF100 SAR组对冬小麦细胞膜系统和叶绿素a含量产生显著的复合影响(p<0.05),而对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气体交换、小麦生长、生物量和产量的复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概况,探讨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介绍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艺,并对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色谱、光谱及联用技术在多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介绍了国内外多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状况,综述了色谱法、光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光谱联用法、多维气相色谱技术的特点及在多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指出多农药残留检测在今后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0.
巧云 《民防苑》2009,(6):24-25
在城市,木炭是一种最主要的烧烤类燃料;在农村,许多家庭用木材或木炭做饭。但是,产生木炭或柴禾需要砍伐树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法国科研人员在西非的塞内加尔研制出一种木炭的替代品。这种新开发的被称作“绿炭”的燃料不仅更加环保,而且成本低廉。在西非某些地区的市场上,这种新燃料已经上市销售,并且推广速度较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