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91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矿区河流底质锌解吸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转速搅拌污染底质与蒸馏水的混合液,以摹拟河流不同流速状态,分析不同转速与底质锌溶出量的关系,分析不同静置时间对悬液中锌浓度的影响,以揭示底质中锌的解吸与水质中锌沉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运动加速了底质中锌的解吸,不同转速显著地影响底质锌溶出量,转速越高,锌溶出量越多。但当水样放置一段时间后,水中锌量不断减少,但放置时间从30分钟至60分钟水中锌量没有显著的区别,120分钟和240分钟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30分钟后,水质中的锌量不断缓慢地衰减。当水样放置30分钟后,各转速间锌量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4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在欣喜于中小企业经济贡献的同时,中小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污染,占全国污染源的60%,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污染主要集中于资本门槛和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这些企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融资风险较大,治污设备造价的高昂导致中小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成本高于规模企业,因而中小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不高.但从长远看,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的经济收益会被环境污染的负效应抵消,其自身发展难以持续;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环境污染救济的成本也会增加,推高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43.
姚晓云 《广州环境科学》1997,12(1):42-42,45
本文主要通过对听证程序各环节的探讨,分析了实施听证制度在行政行为规范化、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44.
基于对污染场地的相关研究,提出建立污染空间的构想;以株洲市为例,应用株洲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12年环境实测资料,首先分别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分别对上述环境要素的污染强度进行了区域划分;然后通过赋予其相应的权重借助Arcgis软件进行叠加,采用自然断点法将污染等级分类,最终识别出株洲市污染空间,结果表明:西北的清水塘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污染程度最大,向东南方向逐渐减轻;综合污染空间的分布与大气和土壤的污染空间分布在地理分布上具有相同的趋势,这充分说明综合污染空间较好的拟合了各环境要素的污染分布情况,为环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5.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有害的气体与噪音所造成的污染较为重视,而对那种不知不觉的光污染,却认识不够易失去警惕,并不十分了解在五彩缤纷的可见光世界里存在着危害人体健康的光污染。 现代灯光的使用,无形中扰乱了存在于人体的‘生物钟’,致使人体生理节奏失调,越来越多的人因睡眠不足而造成心慌、胸  相似文献   
446.
表面活性剂溶液法回收废白土中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面活性剂溶液法回收废白土中油脂,油脂回收率可达96%。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作用原理、工艺条件的设计以及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油脂回收串和油脂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7.
ROV和潜水员联合辅助处理深水沉船溢油事故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深水沉船溢油事故的处置为背景,着重介绍现有的处置作业技术和流程,并分析水下溢油事故处置作业的关键技术及难点,提出了一种水下机器人和潜水员联合处理沉船存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8.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钛(Ti)和CFRP/Ti叠层压板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利用Godbert-Greenwald炉对CFRP粉尘、Ti粉尘及其3种混合粉尘的MITC进行测定,分析了粉尘云质量浓度、喷粉尘压力对不同粉尘MITC的影响,以及CFRP和Ti混合情况下MIT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FRP粉尘及Ti质量分数分别为25%、50%、75%的混合粉尘的MITC均处于510~525℃,Ti粉尘的MITC为470℃;在质量浓度454~4545 g/m^(3)范围内,5种粉尘的MITC均随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质量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小;在喷粉尘压力10~80 kPa范围内,5种粉尘的MITC均先随压力增大而减小,而后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其中CFRP粉尘及3种混合粉尘的MITC在20 kPa时最小,Ti粉尘则在50 kPa时最小;CFRP/Ti混合粉尘的MITC较单种粉尘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449.
不同改性生物炭功能结构特征及其对铵氮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发高性能铵氮(NH_4~+-N)吸附材料,削减水体NH_4~+-N排放负荷,提高农田土壤NH_4~+-N养分持留力,采用3种改性方法制备铁改性生物炭(B1)、酸碱联合改性生物炭(B2)铁氧化改性生物炭(B3)。通过吸附实验对比研究不同改性生物炭对NH_4~+-N的吸附效应,并结合改性前后和吸附前后生物炭组成与结构特征对改性生物炭的NH_4~+-N吸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铁氧化改性生物炭对NH_4~+-N的吸附作用最强,相对于未改性生物炭(B),其NH_4~+-N饱和吸附量提高了23.3%-24.1%;铁改性生物炭次之,NH_4~+-N饱和吸附量较未改性炭提高了14.1%-14.3%;酸碱联合改性生物炭NH_4~+-N饱和吸附量最小。(2)改性生物炭对NH_4~+-N的吸附由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的稳定吸附机制主导,同时存在非均一的多层物理吸附过程。(3)改性后导致的C-O官能团的增加是NH_4~+-N吸附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次Fe-O官能团也参与了NH_4~+-N吸附。因此,采用氧化物对生物炭进行改性,提升生物炭中有氧官能团含量(包括有机和无机有氧官能团)是提高NH_4~+-N吸附效应的有效途径。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备和筛选高性能NH_4~+-N吸附材料,提高生物炭在土水系统NH_4~+-N的去除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0.
磷石膏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磷化工废渣,本文以磷石膏为麦田温室气体减排剂,研究磷石膏对小麦生长、麦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响,并分析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磷石膏2 100kg·hm-2能显著促进小麦生长,增产达37.71%.磷石膏对麦田CO2的减排作用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施用磷石膏1 050 kg·hm-2处理,在小麦生长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对麦田CO2的减排效果较为明显,相比对照分别减少8%、10%和6%;在整个小麦生长季累计减少CO2排放3%;施用磷石膏2 100 kg·hm-2处理,在小麦越冬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相比对照减少CO2排放11%、4%和12%,在小麦生长季累计减少CO2排放7%.磷石膏施用量较大的处理对CO2的抑制和减排效果较好.研究还表明在施用磷石膏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CO2的排放强度(单位鲜重CO2排放与单位产量CO2排放)与小麦穗长、鲜重和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即穗长越长,鲜重和产量越大,CO2的排放效率越低.在碳交易背景下,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对照相比,投入/产出从1∶8.3变为1∶10.7,即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可提高28.92%的产出;每吨磷石膏作为麦田温室气体减排剂,可节省治理环境的费用与增产总额合计约290元.废渣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小麦生长,而且可以减少CO2排放,对发展低碳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农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