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171篇
环保管理   415篇
综合类   385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2004篇
评价与监测   507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an in-situ bioassay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omplex effluents on freshwaters and to identify toxic components. Reductions in the feeding rate of Gammarus pulex proved to be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the impact of metalliferous effluents on receiving water quality. The effluents contained a mixture of five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By combining information on feeding rates with bioaccumulation data, two metals, iron and manganes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probable toxic agent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validated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from the field study and confirmed that iron was a major toxicant. The sensitivities of Gammarus pulex from a metal-contaminated site and a clean site were compared during both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 studies. Inter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of G. pulex to toxica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field study but not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2.
论述了海洋沉积物岩心记录在过去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按大、中、小三个时间尺度考虑了海洋记录,提出了与这三个时间尺度有关的目标,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列出了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水在地球上地幔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氢(正如水)能影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的数量和组成,而微量氢(~0.001wt%的水)可使土地幔的主要矿物──橄榄石弱化。氢离子的迁移可能是造成较流圈异常高的电导率的主要原因。氢在地幔过程中的重要性必然取决于无水橄榄石中所储存的氢或水的数量以及氢在橄榄石晶格中所处的位置。本文报道了橄榄石单晶的水热实验结果,该实验表明,在1573K和50~30MPa下橄榄石能容纳0.0034wt%的水。氢的溶解度分别取决于氢逸度的一次方和氧逸度的二分之一次方,表明氢离子与氧的间隙或镁的空位有关。将我们的数据外推至大洋地区~100km深处,可得出氢的实际溶解义(0.03wt%的水),经证实橄榄石可能确实是上地幔中氢的主要储体。  相似文献   
34.
本实验采用DL-(~3H)-亮氨酸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从亚细胞水平观察镉、汞、铅在动物体内对肝脏各亚细胞组分蛋白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雄性大鼠腹腔一次注入2.4mg/kg醋酸镉后72h和一次注给2.0mg/kg氯化汞或100mg/kg醋酸铅后24h,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DL-(~3H)-亮氨酸掺入微粒体蛋白,而对其它组分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去微粒体后上清液蛋白中DL-(~3H)-亮氨酸的掺入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5.
<正> 本文制定了一种使用金属锌从毫克量水制备氢气的新方法。对小量样品而言,该方法具有比常用的方法更精确和制备时间更短的优点。本设计方案起源下J.Shepherd的设想,并且最初是为了作天然和人工合成晶体中流体包裹体中极小量水的同位素分析而设计的。通常采用的方法(1,2)需要将水样引入到高真  相似文献   
36.
北大西洋周边区域(SCANNET区域)涵盖了广泛的气候区、自然环境和可用自然资源范围.除了最北部地区,至少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以来,这里就有人和多种文化存在.然而,该区在大的地理尺度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着全球气候并支撑着在北极地区和世界其它大陆之间迁徙的动物.这一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土地利用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预测显示,全球变暖在这里的表现会更强,而土地利用的增加会使剩余的野地急剧减少.因为本区大部分地方人口稀疏(如果有人居住的话),过去环境变化及其影响方面的观测记录也都是很少而且时段很短的.然而,记录现在正在进行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驱动力和预测这些变化的后果变得非常重要了.为了促进认识全球变化对北大西洋区域陆地的影响的研究,同时也为了实时监测这种变化,2000年欧共体资助成立了一个研究站点网络及其下设机构,命名为SCANNET--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丹麦、冰岛的泛称)/北欧陆地野外基础网络.SCANNET目前包括9个核心站及当地网络里面的5个站,它们一起覆盖了该区当前气候和预测的变化的广泛区域.气候指标在网络内部是共同的,而每个站点都选择特殊的环境和生态主题进行精细观测.这既保证了主题覆盖面的多样性又保证了专门技术的多样性.我们总结了SCANNET到目前为止的发现,并概述其资料基础,以增加对北大西洋环境变化数据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总结我们在理解方面的重要缺陷以及SCANNET已经存在机构和行动在促进今后的研究、监测和野外实证行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正> 引言现代地热系统的研究给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和贱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带来了新认识。在许多研究中,蒸气蒸发后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收集的地热水样品中测到的微量金属的浓度,可用来表示地热系统深部的这些微量金属的浓度。其假设是在地热流体排泄过程中金属不会发生有意义的沉淀。然而,在新西兰奥哈阿基(样品编号为BR)和卡韦劳(样品编号  相似文献   
38.
<正> 碳酸盐岩是一组特殊的内生岩石,成因上与超基性碱性侵入岩有关,富含稀有金属元素:Nb、Zr、Sr、RE、Ta、Th 和 U。第一次发现碳酸盐杂岩,约在20世纪初期,但直到50年代,人们都还认为这种杂岩是外  相似文献   
39.
原子吸收法(包括火焰和无焰技术)测定各种元素时,有机络合剂可以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文结合各种原子化的机理,讨论了有机配位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有机试剂在AAS中能够呈现各种效应:(1)改变元素的原子化的程度,而这种改变取决于原子化的形式和机理。有时可提高形成自由原子的效率;(2)在特定组分的AAS测定中,可以抑制或降低共存元素的干扰;(3)将待测元素以金属螯合物或离子缔合物形式萃取至有机溶剂中,能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将萃  相似文献   
40.
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an L  Hao J  Zhou Z  Xie S 《环境科学》2002,23(5):25-28
在进行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时 ,通常以 1°× 1°(经纬度 )的网格为单位进行计算 ,难以反映网格内不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的差异 .为了便于决策者根据临界负荷确定酸沉降控制对策 ,也为了使 1°× 1°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确定了 0 1°× 0 1°网格为单位计算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保证率的概念 ,得到了一系列与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允许有一定损失的 1°× 1°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图 .利用累积分布函数 ,本研究还确定了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