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化学共沉淀法,利用微波辅助成功合成了γ-Fe_2O_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合成扩大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提高了生物炭表面γ-Fe_2O_3颗粒的分散度.此外,微波效应使得γ-Fe_2O_3牢固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并提高了吸附剂的磁性.在最佳pH=6.0的条件下,微波辅助合成的磁性生物炭对环丙沙星(CIP)的吸附量为8.30 mg·g~(-1),吸附量高于传统法制备的吸附剂(4.50 mg·g~(-1)).吸附过程受多重机制控制,5次循环实验证实由微波辅助合成的γ-Fe_2O_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稳定、可重复使用的吸附剂.微波辅助合成给磁性生物炭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为提高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2.
农药企业棕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凤  何欢  孙成  王荣俊  蔡焕兴 《环境化学》2011,30(8):1456-1461
为了解农药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在某农药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的不同功能区设置采样点,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其污染物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表层、亚表层土壤样品中PAHs含量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PAHs含量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通过研究污染物的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  相似文献   
33.
周芳  孙成  刘浩 《环境科技》2008,21(1):71-73,78
结合固相萃取预处理技术原理和普遍操作流程,提出改进固相萃取预处理操作过程的方案.并以水中有机磷农药加标回收率为表征.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操作过程优化对提高整个实验的准确性起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操作过程简化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实验效率.因此该改进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Bi2WO6,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表征其晶相结构、形貌及比表面积;然后以2,3,4,6-四氯酚(TeCP)为目标物考察了Bi2WO6在微波场中的光催化活性;最后探讨了TeCP在微波光催化反应体系中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微波辅助Bi2WO6光催化能够有效降解TeCP,反应20minTeCP(30mg/L)的去除率为94%,相应的动力学常数为0.191min-1;用GC/MS分析检测了此反应中TeCP的7种降解中间产物:2,3,4-三氯酚、2,3,5-三氯酚、2,3,6-三氯酚、2,4,5-三氯酚、2,4,6-三氯酚、3,4,5-三氯酚和2,3,5,6-四氯酚;推断在微波辅助Bi2WO6光催化反应体系TeCP的降解机理为TeCP异构化、脱氯、三氯酚异构化和矿化。  相似文献   
35.
毒死蜱的微波辅助无极汞灯光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死蜱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有机磷杀虫剂之一,光化学降解是其主要的环境降解途径.文章研究了毒死蜱在水相中微波辅助无极汞灯(MW-EDML)下光降解过程,并应用LC-MS法对其降解产物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中的密度泛函数方法B3LYP/6-31G(d)基组计算了毒死蜱的量子化学参数,探讨了其光降解特性与分子结...  相似文献   
36.
林丹、毒死蜱对淡水藻类毒性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两大类农药,以有机氯农药林丹以及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它们对长江中下游常见的3种淡水藻类包括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的毒性效应。通过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了林丹和毒死蜱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林丹和毒死蜱对3种藻的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强,其中低质量浓度的毒死蜱对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还获得了两种农药对3种不同藻类的急慢性毒性数据,以96 h生物量计,林丹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442μg·L-1,LOEC=120μg·L-1,NOEC=60μg·L-1,MATC=85μg·L-1;对普通小球藻的EC50=524μg·L-1,LOEC=128μg·L-1,NOEC=61μg·L-1,MATC=88μg·L-1;对梅尼小环藻的EC50=11 849μg·L-1,LOEC=1 295μg·L-1,NOEC=406μg·L-1,MATC=725μg·L-1。毒死蜱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2 720μg·L-1,LOEC=1 026μg·L-1,NOEC=615μg·L-1,MATC=794μg·L-1;对普通小球藻的EC50=5 374μg·L-1,LOEC=1 978μg·L-1,NOEC=1 172μg·L-1,MATC=1 522μg·L-1;对梅尼小环藻的EC50=11 109μg·L-1,LOEC=2 792μg·L-1,NOEC=1 355μg·L-1,MATC=1 945μg·L-1。结果表明,林丹和毒死蜱对3种藻的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毒性数据显示相比于梅尼小环藻,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对两种农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7.
通过等温吸附平衡法研究了强力霉素在凹凸棒土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反应时间、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8.5时,饱和吸附容量最大,为293.35μmol.g-1;强力霉素在凹凸棒土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型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拟合;离子强度对强力霉素的吸附影响不是很明显;0.05 mol.L-1NaOH能显著地将强力霉素从凹凸棒土上解吸下来.红外表征结果说明凹凸棒土对强力霉素的吸附可能是化学吸附,酸性条件下,强力霉素主要通过阳离子交换、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等吸附在凹凸棒土上,部分H+可能通过强力霉素质子化吸附到凹凸棒土上.弱碱性条件下主要通过水桥接,与凹凸棒土层间阳离子配位以及结合于凹凸棒土边缘吸附位点达到吸附.  相似文献   
38.
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76,自引:10,他引:66  
袁旭音  王禹  陈骏  孙成  许乃政 《环境科学》2003,24(1):121-125
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艾氏剂、狄氏剂、六氯苯、七氯等在几乎所有的样品中均被检出.其中β-HCH、p,p'-DDE和六氯苯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6.572ng/g、1.432ng/g和2.158ng/g(干重),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高于DDTs.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地表径流入湖、大气沉降和工业污水排放.数据表明太湖沉积物的HCHs、DDTs比报道的中国江河沉积物高,但低于海湾沉积物.根据海洋风险评估值进行对比,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9.
可靠性加速试验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水面舰船电子设备,本文简要介绍了可靠性加速试验的原理和流程,以某推进监控装置为例,针对设备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加速试验方案。基于温度应力加速模型,确定了加速因子、制定了加速试验剖面,为可靠性指标较高、受试样机数量紧缩的电子设备指标验证问题提供了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0.
氰戊菊酯及代谢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研究了氰戊菊酯及其代谢产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也不同,浓度越高,对供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越强烈;在氰戊菊酯浓度为1,10,40,150g/g时,其影响过程为先抑制后激活再恢复,而在高浓度(150g/g)的氰戊菊酯作用下,激活作用最强;氰戊菊酯的代谢产物(水解和光解产物)对供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略小于氰戊菊酯原药;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氰戊菊酯光解产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减弱,即对供试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