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41.
对2018年11月21日~12月2日期间青岛市大气PM1的质量浓度、化学组分和数浓度进行连续观测,结合国控站点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分析青岛市秋末冬初一次典型霾-沙尘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可分为霾前(11月21~23日)、霾期(11月24~25日)、霾-沙尘叠加期(11月26日)、沙尘期(11月27~29日)、沙尘后(11月30日~12月2日)5个发展阶段,观测期间PM1质量浓度为(40±20)μg/m3,霾期PM1为沙尘期的2.03倍.冷锋锋前以人为污染物气团为主,锋后以冷干沙尘气团为主,并在长距离传输中保持干燥,受沙尘传输过程中经过区域的影响较小,导致沙尘阶段PM2.5和PM10错峰12h出现.霾期PM1中SO42-、NO3-质量浓度比霾前分别升高73%、111%,SOR、NOR分别升高28%、67%,表明霾期NO3-的二次转化明显升高.PM1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为富氨条件.本次沙尘事件气团传输过程中途经山西、河北、山东西北部等污染物高强度排放区域,前锋到达青岛时,携带的人为污染物占主导,导致沙尘期PM1中OC、EC占比为霾期的1.73、1.53倍.霾期SOC/OC值为0.43,略低于沙尘期,表明霾期SOC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2.
短期填埋龄垃圾堆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过程一般经历好氧过渡、水解酸化、初期产甲烷及稳定产甲烷阶段,固相垃圾的厌氧水解酸化阶段常被视为垃圾降解的限速步骤,而这一阶段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影响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关键.以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短期填埋龄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填埋龄0~1、1.0~1.5、1.5~2 a垃圾堆体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种群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1 a填埋龄垃圾微生物多样性高于1.0~1.5 a和1.5~2 a垃圾堆体,且微生物多样性整体上随填埋深度呈降低趋势.参与垃圾降解细菌多样性比真菌更丰富,而真菌多样性随填埋区域、填埋龄的不同呈现更显著的差异.参与短期填埋龄垃圾降解的细菌中,Firmicutes在填埋层上层为优势菌门,最大比例达到65%,Proteobacteria在填埋层中下层为优势菌门,最大比例达到88%.填埋上层细菌菌属以Defluviitoga、Aerococcus、Clostridium III和Proteiniphilum为主,而在中下层以Thiopseudomonas、Sporosarcina和Eionea为主.真菌主要包括3个菌门,Ascomycota在各点位均为最优势菌门,属水平上Kernia及Aspergillus作为常见的腐生菌属,在不同点位均有较高的丰度.冗余分析表明短期填埋龄垃圾堆体内微生物不同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性,且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受pH值影响较大,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垃圾有机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孙英杰  吴昊  王亚楠 《生态环境》2011,20(2):384-388
结合N2O的产生机理,分析温度、含水率、NO2--N和底物质量浓度、pH和碱度、O2以及基质等因素对N2O释放的影响,试图探讨不同因素对N2O释放的影响规律,以期对生化过程中N2O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N2O的释放是温度、含水率、C/N、O2浓度、反应底物质量浓度、基质以及传输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含水率、C/N、基质及温度等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溶解氧的质量浓度而影响N2O释放量;pH、NO2--N、NH3-N及温度等通过影响硝化、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或对各阶段酶的抑制作用而影响N2O释放;土壤利用类型、植被种类、污水脱氮过程各参数等,会间接影响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从而影响N2O的释放。  相似文献   
44.
西安高新区第二污水厂近期和远期设计规模分别为5×104m3/d和10×104m3/d,采用A2/O-混合反应沉淀-砂滤组合工艺,出水执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同时采用活性氧进行除臭。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来水量的变化,在各处理单元进行合理选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5.
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对渗滤液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但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有强温室气体N2O的产生.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回灌渗滤液盐度(7~30 g·L-1)对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渗滤液处理及N2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盐度的增加对COD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其去除率始终大于85%;然而盐度对氮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大.NH+4-N和TN的去除率由7 g·L-1时的98.23%、91.48%下降至30 g·L-1时的31.75%、34.24%.此外,盐度在30 g·L-1时,出现了显著的NO-2-N积累现象.盐度对硝化、反硝化细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硝化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反硝化菌.随着盐度的增加,N2O产生量大幅增加,在盐度为30 g·L-1时N2O产生量最高,为1 397μg±369.88μg,占TN去除总量的8.87‰,是低盐度条件下(7~20 g·L-1)的6~117倍,单周期内N2O产生峰值随着盐度增加呈延后趋势.从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渗滤液回灌处理时,进水盐度过高会影响脱氮效果及N2O释放.可见,盐度是渗滤液回灌时重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6.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分散型餐饮废水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多。分散型餐饮废水的不合理处理处置对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以矿化垃圾作为基质材料来处理分散型餐饮废水,并对比了矿化垃圾和土壤淋滤系统对分散型餐饮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餐饮废水经矿化垃圾反应床连续运行21 d后,出水COD和氨氮分别为42,3.8 mg/L,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2.6%和77%以上。与土壤淋滤系统相比,矿化垃圾反应床的处理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7.
纳滤浓缩液腐殖质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滤装置对纳滤浓缩液的腐殖质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滤浓缩液中TOC(总有机碳)主要以腐殖质为主,约占总TOC含量的82%,腐殖质中以FA(富里酸)为主,约占总TOC的72.2%,HA(胡敏酸)含量较低,仅占9.8%。逐级超滤分离实验表明,纳滤浓缩液中有51.3%的腐殖质分子量小于1 k Da,大于10 k Da仅占3.45%;FA主要以分子量<1 k Da的小分子有机物为主,HA则主要集中在3 k Da以上。  相似文献   
48.
由于飞灰的主要成分与粉煤灰、高炉矿渣等非常接近,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飞灰中含有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路面周围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对飞灰沥青混凝土采用水槽浸出试验得到重金属的长期累积释放量,并构建出重金属渗入地下水的迁移扩散模型,对道路中重金属进入地下水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最后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推算出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重金属的有效量限值。结果表明:As、Cr的致癌风险值分别为2.26×10~(-10)、2.33×10~(-10),Zn、Cd、Hg的非致癌危害商分别为4.17×10~(-7)、2.43×10~(-7)、7.22×10~(-6),分别未超过风险表征限值10~(-6)与1;造粒飞灰沥青混凝土路面中Cr、Zn、As、Cd、Hg的有效量限值分别为25.46、279.83、1.10、12.19、0.07mg/kg。  相似文献   
49.
尿素厂高氨废水预处理-氨吹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吹脱法除却尿素厂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可行性,对吹脱过程的影响因素:pH值、气水比等进行分析探讨,对不同碱源调节pH值对吹脱除氨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解吸液吹脱维持气水比为5000到6000,pH=11.0~12.0,可使氨氮去除率达到78%,氨氮浓度由1800~2000mg/L降至400~500mg/L.吹脱法预处理高浓度氨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渗滤液的同质与异质回灌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承受回灌封场单元的稳定化程度、渗滤液与回灌载体的同质或异质关系,提出了渗滤液在其母体垃圾体中回灌的同质回灌概念和渗滤液在非母体垃圾中回灌的异质回灌概念.在异质回灌中,渗滤液可以引到稳定化程度较高的非母体填埋单元回灌,从而明显提高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质回灌中,渗滤液与回灌垃圾载体性质相似,处理效果较差,其回灌意义基本上是自然蒸发减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