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在一些变电站SF6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液体硅橡胶绝缘护套出现龟裂老化这一现象,对发生老化的硅橡胶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试验,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热失重等手段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变化。研究发现老化后的液体硅橡胶中Si-C、Si-O官能团和Si、C、O元素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且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老化越严重,Si-C键含量越少,C元素的含量越少,O元素含量越多。本文认为,用官能团含量、元素相对含量可以准确地表征液体硅橡胶材料的老化程度。通过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液体硅橡胶进行的憎水性、耐漏电起痕性能的试验也证实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2.
在临界起爆能和高起爆能条件下,对装填碳纤维含量分别为6.5%、8.0%、9.5%和 11.0%球形非金属阻隔防爆材料的油箱进行等效静爆试验,探究球形非金属阻隔防爆材 料中碳纤维含量对其防爆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高速摄像机分别记录油箱爆 炸火球的温度场参数及爆炸过程,并与未填装阻隔防爆材料的油箱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在临界起爆能条件下,装填4种材料的油箱均有一定阻燃防爆效果,油箱爆炸产 生的燃料云团面积有依次减小的趋势;在高起爆能量条件下,4种材料的外场防爆性能 分数分别为16.93、22.04、32.51、94.18,材料的防爆能力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 强。  相似文献   
163.
针对造成巷道底鼓的物理和力学两种重要机制,研究并提出微型碎石管注桩治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新方法。在物理机制方面,微型碎石桩具有渗透性极好的特点,在巷道施工和使用期间可汲取岩体中的渗水并透过碎石桩中的插管排出,从而降低软岩层因遇水膨胀导致的变形;在力学机制方面,微型碎石桩一方面通过钻孔置换出少部分底板软岩,从体量上减少变形岩体,另一方面能利用碎石桩体的侧向可压缩性耗散岩体水平变形,底板岩层中的水平地应力得以释放,极大减缓了促使底鼓变形的力学作用;通过微型碎石桩中的插管注浆加固底板岩体,提高了底板复合地基整体承载力。通过数值分析,阐明该方法在治理软岩巷道底鼓机制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4.
淮河中上游参考作物腾发量趋势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作物腾发量(ET0)是由平均气温(Tm)、实际水汽压(ea)、风速(u2)和净辐射(Rn)等多个气候要素驱动的,因此,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分析ET0和各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获得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了淮河中上游流域1959—2009年ET0及各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并且利用偏相关分析和贡献分析获得ET0和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站点的年ET0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夏季,所有站点的ET0都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且西北部地区尤其显著。其他3个季节显著下降的ET0趋势主要分布在淮河中上游流域的西北部地区。年及夏季的ET0在1970年以后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在1975年以后变的显著,其余3个季节ET0并无明显变化特征,说明夏季ET0的显著减少是年ET0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实际水汽压与ET0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平均温度、净辐射和风速则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论从定性的偏相关关系还是定量的贡献分析都可看出虽然年及四季的平均气温是显著上升的,并且导致了ET0的增加,但是整个流域显著下降的风速和净辐射直接导致了年及夏季ET0的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5.
电梯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修保养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电梯安全运行最主要的环节。《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下称〈规则〉)明确规定:电梯安装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从某地区多年来电梯年度定期检验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看,从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恰恰是上述两个环节已成为电梯安全运行最为薄弱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6.
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的细胞毒性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对新型材料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依据ISO10993及GB/T16886-1997的标准,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assay)比色法对PHBV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选用不同体积分数、不同温度下的PHBV材料浸提液为培养液,以及与PHBV材料直接接触培养来检测1d、3 d、5 d小鼠成纤维细胞BHK-21的相对增值率,确定PHBV材料的毒性程度.实验结果表明,PHBV材料即使在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也很稳定;它的细胞毒性程度为0级,有着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7.
阐述了油箱油罐等填充用阻隔防爆材料的基本概念、产品分类和作用意义,回顾了国内外金属类和非金属类阻隔抑爆材料的发展状况。主要对国内市售的典型金属类(铝合金为主)和非金属类(聚氨酯为主)阻隔防爆材料在油品长期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对油品的使用性能、储存性能、污染情况和变质趋势等进行考察,提出阻隔防爆材料在油品中长期浸泡使用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型阻隔防爆材料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8.
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性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纬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不同纬度下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黄土高原陕北地区不同纬度下5 个典型植被区的34 个典型土样,测定并分析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指标随纬度和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南到北土壤碱性逐渐增强;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等速效养分逐渐降低,纬度变异性较大;土壤速效磷纬度变异性小。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变异性较大,表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土壤速效养分也表现出表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而土壤容重及土壤pH值表现出下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0~5 cm土层土壤的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分别为8.79~22.00、9.91~35.92、1.06~3.25,5~20 cm土层土壤的分别为8.02~21.03、7.36~24.01、0.82~2.22。土壤的C:N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在黄土高原陕北地区随纬度的升高无明显的变化;而土壤C:P、N:P变异性较大,随着纬度的升高显著下降。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碳氮磷等养分逐渐累积,森林植被明显高于荒漠植被及沙区植被。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C:N 与N:P 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P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C:P 与N:P 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黄土高原土壤C:N较为稳定,不随纬度变化;随着植被的恢复,相对于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更容易缺磷;高纬度地区的植被更容易受到N含量的限制,因此对于该区域应该更加注重N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69.
近年来,各类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或社会秩序构成重大威胁.城市的安全稳定,离不开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这些年来安防企业将视频监控应用不断拓展到应急管理业务中,为应急突发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与保障.但目前国内外在应急救灾、突发事件的监控上缺少实时全景视频观察,"看不清、看不全、...  相似文献   
170.
安长生 《环境工程》2010,28(4):115-118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门头沟区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强生态建设成为实现这一定位的重要途径。因此,了解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为此,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门头沟区河流水质、水库水质以及河流底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门头沟区河流现状水质较好,6个监测点中达到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有5个,Ⅱ类水体河长达105.5 km,占监测总河长的88.5%;而2004年对河流底质的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底质状况较好,5个监测断面有3个达到一级标准。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7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点1993—2000年的监测资料的趋势分析表明,水体的总硬度和总氮出现上升趋势,溶解氧、总镉和挥发酚有下降趋势,其他评价项目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