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汶川地震大型厂房框排架结构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是我国火电厂主厂房常用的结构型式,结构质量、刚度分布不均匀,其整体抗震性能较差.5.12汶川8.0级地震中,某电厂主厂房遭受较大损害,电厂短期内无法正常发电.针对该主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震害特征,对震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由此提出了有关加强主厂房抗震措施的建议,以期提高此类特殊工业厂房的抗震防灾水平,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性质的差异,揭示土壤酶活性与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采样,测定土壤容重、含水量和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等指标,分析山西阳泉矿区煤矸石山复垦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物理性质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1、4、7和10月)特征.结果显示:经过人工植被恢复的根际土壤物理性质与酶...  相似文献   
73.
运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总氮的标准样品及实际样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得出了当前常用的精密度及准确度方面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研究表明:标准样品在0.5~3.5mg/L浓度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5.0%;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相对误差RE≤±10%;实际样品在0.07~10mg/L浓度范围内时,相对偏差RD≤10.0%;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110%。  相似文献   
74.
文章通过采用SEM、XRD、FTIR分析4A分子筛吸附重金属离子Pb~(2+)、Cd~(2+)、Zn~(2+)、Cu~(2+)前后形貌和结构的变化,探讨了这4种重金属离子在4A分子筛上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4A分子筛吸附Pb~(2+)和Cd~(2+)后,分子筛的形貌和结构未发生改变,吸附Zn~(2+)和Cu~(2+)后,4A分子筛表面有氢氧化物沉淀附着;吸附Cu~(2+)后,4A分子筛的XRD特征衍射峰消失,表明其晶相结构发生了改变,转化为无定形,此外,属于4A分子筛骨架的部分红外特征吸收峰减弱至几乎消失;Pb~(2+)、Cd~(2+)、Zn~(2+)、Cu~(2+)在4A分子筛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18、2.514、2.317、1.877 mmol/g,而拟二级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Pb~(2+)Cd~(2+)Cu~(2+)Zn~(2+)。4A分子筛对Pb~(2+)和Cd~(2+)的去除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沉淀,对Cu~(2+)和Zn~(2+)的去除则既有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沉淀作用,又有化学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75.
骑摩托车戴头盔.看似小事。但笔者常有“戴个头盔咋就这么难”的感慨。  相似文献   
76.
水中臭氧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77.
在加拿大探亲的时间里,我对加拿大的城市交通感到既新奇又兴奋。新奇的是它的与众不同,兴奋的是直观了它的科学与先进。加拿大的一些城市道路以沥青路面为主,据说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但一直使用到现在仍然保  相似文献   
78.
79.
西太湖区域水环境容量分配及水质可控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太湖流域产业、人口集聚,水环境污染一直以来是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利用2010年的监测数据对西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湖体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域工业点源、城镇和农村生活源、农田面源和畜禽水产污染源排污的分布情况调查,并计算了入河污染物量;利用构建的西太湖区域水量水质数学模型,估算了区域水环境容量,依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与水域面积分配到了各市/区,在充分调查现有与规划的各类型污染源总量控制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量化出具有空间分布的流域污染削减率,并提出水质可控目标。结果表明:太湖湖体受总氮污染影响总体水质劣于Ⅴ类,研究区域主要入湖河流基本处于Ⅳ类,氨氮超标最严重;进入水体的COD为25 410.2 t/a,氨氮2 795.4 t/a,总氮4 646.4 t/a,总磷313.8 t/a,其中城镇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的比例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35%~50%,尤以宜兴市和常州武进区负荷较大;各控制单元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基本都超过了水环境容量,近期各市/区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削减率分别为8.0%~56.0%,8.0%~62.1%,6.0%~41.8%,8.0%~59.9%,远期污染物削减率更高;最终通过模型推算,定出西太湖湖体各污染因子的可控目标,2015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4.50、0.80、3.50和0.08 mg/L,2020年进一步达到4.50、0.60、3.00和0.07 mg/L,为西太湖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光细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以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特点。以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为代表毒物,建立毒物污染模型,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毒物的浓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0~-0.99,P0.01。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用15 min时使发光细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浓度(EC50-15 min值)分别为2 210.00,245.28和880.28 mg/L。该方法在土壤中有毒污染物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