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江苏省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农村地籍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建立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以江苏省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为例,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框架结构、数据库建设、功能构成和系统特色,探讨了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2.
张家口市水体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张家口市目前水体的污染治理情况,分析了水体中污染物质的主要成分,并从工业、生活和农业三方面分析水体的污染情况,认为生活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污水处理厂及城市管网建设、生态减污等措施防止水体污染,实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3.
土壤中结合态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2甲4氯(MCPA),2,4-D和除草醚在三种土壤中的结合残留.结果表明,在培养200d的时间内,MCPA的结合残留量为1.0l-5.12mg·kg-1,占添加总量的2.0-10.1%;2,4-D的结合残留量为0.24-2.65mg·kg-1,占添加总量的0.5-5.3%;除草醚的结合残留量为6.53-19.30mg·kg-1,占添加总邑的12.9—38.2%.农药结合态与游离态含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4.
1静置时间的选取 :水体静置 2小时取其上清液消解 ,测定值稳定 ,比用 0 .4 5μm滤膜过滤效果好。2富含泥沙水样采样后应尽快分析 ,同时水样低温保存以降低反应速率。 3由于富含泥沙水样经消解氧化后 ,氮、磷几乎全部以硝酸盐和 (正 )磷酸盐形式存在 ,该两种物质比较稳定 ,因此在一定时间内 (如一天 ) ,消解后溶液的总氮、总磷浓度变化不大。富含泥沙水样总氮总磷测定干扰因素的排除@陆子川$宁波市环境监测站!浙江宁波315000 @罗宏德$宁波市环境监测站!浙江宁波315000  相似文献   
235.
实验采用共沉淀法,以无机盐SnCl4·5H2O、Sb2O3、Gd(NO3)3为前驱体,制备稀土Gd掺杂SnO2/Ti多组分涂层阳极。研究了用不同沉淀剂制备的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特性,以考察沉淀剂对稀土Gd掺杂SnO2/Ti阳极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涂层阳极进行了SEM、XRD、XPS等表征及阳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测试,分析并讨论了沉淀剂对稀土Gd掺杂SnO2/Ti阳极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沉淀剂对稀土Gd掺杂SnO2/Ti电极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以氨水为沉淀剂所制备的电极电催化性能较好,稳定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236.
通过对2020年位于洱海湖区周边4个站点大气降水的实地监测,定量揭示了大气湿沉降不同形态氮素(TN、DTN、AN、NN、NIT、PN)的浓度和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氮素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而明确了大气氮湿沉降对湖区外源性氮素输入的贡献程度,评估了氮素湿沉降入湖负荷对湖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监测点降水中氮素浓度年内总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总氮浓度为0.18~8.73 mg/L,平均浓度为1.34±0.686 mg/L,氮素浓度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变化规律;氮素湿沉降通量月际变化大致呈M双峰型,沉降通量峰值出现在浓度最低但降雨量最大的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沉降通量AN/NN为1.97,农业生产活动的氮素排放是湿沉降的主要来源;2020年洱海湖面湿沉降总氮直接输入负荷量约为170.11 t,其中铵态氮86.86 t,硝态氮51.58 t,总氮直接入湖负荷约占流域农业面源排放量的6.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