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小型制药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制药厂生产废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应用普通处理工艺很难适应水质、水量的大幅度波动。多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应用该工艺可以使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并实现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2.
现代环境规划学及其创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规划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局限性 ,给出了满足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现代环境规划学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并论述了实现环境规划学现代化所需要的外在条件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应用水文学、水动力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多年野外工作获得大量数据基础上,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汛期、非汛期尾矿砂悬移量计算模式,系统研究了图们江干流中悬移性污染物沉积动态特点及迁移规律。为图们江环境质量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4.
战略替代方案是指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产生的,原有战略方案之外的方案.形成和选择战略的替代方案是战略环境评价的关键技术环节.论文简要分析了形成和选择战略替代方案的一般原则和战略替代方案比较分析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适用于战略形成和战略替代方案比较分析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5.
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程序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众参与贯穿于战略环境评价(SEA)的主要过程,是提高SEA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简要介绍了公众参与SEA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解析了公众参与在SEA整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参与内容;对公众参与SEA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方法及参与方式进行了探讨.将为公众成功的参与SEA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6.
针对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非连续运动特征,基于尖点突变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对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突变过程及其响应机制进行定量描述与分析。吉林省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吉林省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例分析,能够为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与筛选提供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矿业的衰退将成为影响吉林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吉林省资源消耗总量与万元产值消耗量的突变,标志着吉林省对钢铁和水泥等大宗固体矿产的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受生态省建设战略影响,固体废物、SO2、粉尘的排放总量与万元产值SO2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发生根本性转变,吉林省生态环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7.
阐述了在农业开发中实施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SEA)的必要性。根据农业开发SEA的介入时机,将其划分为预测性SEA、监控性SEA和回顾性SEA3种类型。初步探讨了农业开发SEA的基本内容,即评价对象、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集和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农业开发SEA的基本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28.
战略环境评价(SEA)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手段.已经被融入到各种战略决策中。基于国外近几年交通运输SEA的文献。阐述了国外开展交通运输SEA的现状。分析了国外开展交通运输SEA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开展交通运输SEA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模糊关联分析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环境污染指数为基础,提出了综合集成方法--模糊关联分析法(FRA),并将其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之中.该方法融合了模糊综合评判法(FCE)和灰色关联法(GR)的优点,能够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信息,在亦此亦彼的现象中寻求差异,判断出在上一层次中亦此亦彼的信息,在下一层次可能是非此即彼.通过实例分析和与其它方法的比较,该方法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30.
我国环境规划理论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削弱了环境规划在实践中的作用。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实践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环境规划理论的框架体系。环境规划是一个从编制到实施管理的一体化过程,环境规划的理论体系应为此过程提供全面的指导。故其理论体系不仅应包括技术性原理,还要包括哲学性和伦理性原理。对环境规划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基本理论、分枝理论、方法手段、实施运行五个层次的建设可以较完整地涵盖上述三个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