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3篇 |
综合类 | 16篇 |
基础理论 | 5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21.
22.
研究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邻烯丙氧基本基甲烷(DAoPM)与钻(Ⅵ)的显色反应,在磷酸介质中,Mn(Ⅱ)存在下,DAoPM和铬(Ⅵ)生成橙色产物,λmax=480nm,ε=3.53×105L·mol-1·cm-1。铬(Ⅵ)含量在0~100μg/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铬(Ⅵ)和总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3.
24.
25.
生态用地碳汇为从增汇角度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途径,综合分区优化对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测算中国31省(市、区)各类生态用地碳汇总量及单位面积碳汇量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探究2000-2020年生态用地碳汇空间集聚特征和时空演进趋势,并基于碳汇与绿色GDP的脱钩关系和协调状态构建综合分区,结合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开展优化治理。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生态用地碳汇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均增速为0.077%;在空间上呈显著的集聚效应,湖南、贵州、广西属于高-高集聚区,形成高值辐射中心,山东属于低-低类型,为低值塌陷区。2)生态用地碳汇总量空间差异明显,高碳汇区碳汇能力强于其他地区;核密度估计显示高碳汇区和低碳汇区碳汇呈增加趋势,中碳汇区保持相对稳定,且三者均存在区内集聚特征。3)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用地碳汇与单位生态用地面积碳汇均以高-高集聚类型和低-低集聚类型为主,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尤其南部地区的省(市、区)具有单位面积生态用地碳汇优势和潜力。4)生态用地碳汇与绿色GDP两者以脱钩和多元协调状态为主,大部分省(市、区)单位面积生态用... 相似文献
26.
27.
基于2021年6月16~26日济南市一次典型臭氧(O3)污染过程,结合107种VOCs监测数据,以山区背景点做参照,分析了市区在不同污染时期(清洁期CP、污染上升期PRP、重污染期HPP和污染下降期PDP)O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和箱式模型(OBM)识别VOCs的主要来源和O3生成机制及敏感性物种. 结果表明,市区HPP期ρ(O3-8h)均值为(246.67±11.24)μg·m-3, ρ(O3-1h)峰值为300 μg·m-3,VOCs体积分数和NO2浓度受边界层高度和风速降低影响,分别高出其它3个时期76.99%~145.36%和127.78%~141.18%,是O3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市区VOCs中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卤代烃占比较大,为43.81%、20.98%和17.43%,三者在HPP期增长明显,丙酮、丙烷和乙烷各时期均为体积分数前3物种,异戊烷HPP期增长最多;臭氧生成潜势(OFP)占比较大的有烯烃、烷烃和芳香烃,为40.19%、28.06%和21.92%,1-丁烯、甲苯、异戊烷和异戊二烯是OFP较高的物种,异戊二烯在PRP期最高,除此以外均为1-丁烯最高,异戊烷HPP期受体积分数影响OFP明显升高. VOCs与CO相关系数初步表明机动车尾气与油气挥发是HPP期VOCs主要来源,进一步采用PMF发现溶剂使用源、燃烧源、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植物源是市区VOCs的重要来源,其中HPP期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源对VOCs的贡献高出其他时期3.09~14.72倍,溶剂使用源对VOCs的贡献是CP期和PRP期的2.50倍左右,说明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源和溶剂使用源是造成VOCs体积分数增长的主要来源. 潜在源和浓度权重分析发现VOCs还受东北方向滨州和东营传输的影响. OBM结果表明,市区O3生成主要路径为过氧化羟基自由基(HO2·)和甲基过氧自由基(CH3O2·)两者与NO反应,HPP期臭氧净生成速率[P(O3)net]为24×10-9 h-1,敏感性实验表明O3生成对VOCs中的烯烃组分最敏感,1-丁烯、丙烯、顺-2-丁烯和乙烯是O3生成的优控物种. 相似文献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