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酵母废水循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糖蜜酵母废水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作者对酵母废水的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循环使用以后,生产一吨酵母的糖蜜消耗减少了10.81%,一、二级离心分离后废水的排放量减少了76.17%,排放的一、二级分离废不总的生物耗氧量减少了72.88%化学耗氧量减少了62.58%。  相似文献   
102.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所以,有关恶性肿瘤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等的研究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在肿瘤的病因学研究中发现,由环境因素导致的肿瘤占90%以上,因此,环境致癌物的致癌机理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环境致癌物的种类、致癌作用及机理等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3.
农药杀虫双的代谢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绪卿  陈君石 《环境化学》1997,16(2):159-162
杀虫双为我国首创的农用杀虫剂,属沙蚕毒互类农药,以同位素示踪法和现代化学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杀虫双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转化、动力学以及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等一系列研究,杀虫双进入体现人首先转化成沙蚕毒素,胃是主要转化部位,进入体循环,在血液中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且吸收、分布、排泄迅速,不易蓄积,杀虫双与沙蚕毒素、巴丹、易卫杀的最终代谢产物轮相符,杀虫双中毒死者血液中分离鉴定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104.
论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建立以来实施了资源管理和生态监测等适应性管护措施并取的成效。但还存在管理机构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建议完善管理机构,推进社区参与,共同管理,调整功能区,强化生物资源的管理、恢复和发展,同时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05.
近几年来,一种新鲜刺激的爬树运动,日渐受到欢迎。许多人为了反朴归真,强身健体,纷纷加入了爬树的行列,使爬树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6.
一、引言大约十年前,日本遭受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并且体验了有害物质引起的严重疾病。伴随大量技术革新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缺乏关于有害物质的充分的科学情报以及未能迅速对高人口密度作出反应,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环境污染的一些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反过来导致了立法,管理和企业采用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说明日本油气田具不同产状天然气(开采气、水溶性气、煤成气、地表气苗)的成因特征,分析了其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在两个图中分别用烃的组成与甲烷~(13)C的相关关系和甲烷~(13)C与乙烷~(13)C的相关关系说明了细菌成因气与热解生成气的特征。大部分与石油伴生的开采气都是细菌成因气与热解生成气的混合物。这两个图还可示出诸如烃的运移和氧化之类的二次作用的影响。地表气苗通常遭受这种二次作用的影响。新(?)北部油气田中天然气的成因和运移与该地区南部油气田不同。南部地区(长冈-柏崎地区)的开采气仅由热解生成气组成,与其储集层深度或者时代无关。另一方面,北部地区(新(?)-北蒲原地区)的开采气则主要由混合气组成;年轻的储集层含有大量的细菌成因气,而古老的储集层却主要由热解生成气组成。这种区城性分布可能受本文所探讨的地质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8.
锈污的废旧钢材中 ,有相当数量仍有复新利用价值。利用本技术 ,可使之旧貌换新颜、锈污全消、变得乌黑湛兰、如同新品、从而附加值大大提高 ,可与新品等值利用。本技术将为废旧钢材的再生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9.
设计、合成一种联水杨醛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表征.光谱实验表明,在甲醇溶液中,该探针可实现对Al3+的turn-on检测,在识别Al3+后,荧光强度增强约110倍,并具有良好的离子选择性.荧光滴定实验中,Al3+浓度在25~55μ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探针对Al3+检出限为5.4×10-9mol/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Al3+含量最低标准(7.4×10-6mol/L).高分辨质谱数据表明,探针分子与Al3+的络合比例为2:1.在活体生物Al3+检测中,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明其在水体及生物体Al3+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针对酸溶态占比高的Cr(Ⅵ)污染土壤还原解毒不彻底、后期易返黄的问题,确定了水溶态Cr(Ⅵ)快速还原、酸溶态Cr(Ⅵ)长效缓释还原的修复思路。试验考察了单独添加硫铁矿对Cr(Ⅵ)处理的效果,并采用FeSO4·7H2O、硫铁矿分步还原法探究处理后污染土壤的长效稳定性,进行了540 d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FeSO4·7H2O还原药剂长效性较差,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失去还原效能,无法完全还原缓慢释放的酸溶态Cr(Ⅵ),有必要加入长效还原缓释药剂对酸溶态Cr(Ⅵ)进行持续还原。硫铁矿单独修复水溶态Cr(Ⅵ)为主的污染土壤,在添加20%的硫铁矿,反应14 d的条件下,土壤中Cr(Ⅵ)浸出浓度降至30.4 mg/L。采用FeSO4·7H2O和硫铁矿分步还原酸溶态Cr(Ⅵ)污染土壤,先加入2%的FeSO4·7H2O,养护3 d后再加入3%的硫铁矿反应27 d,Cr(Ⅵ)浸出浓度即降至0.29 mg/L,加入5%的硫铁矿,反应4 d后Cr(Ⅵ)浸出浓度即可降至0.43 mg/L,之后Cr(Ⅵ)浸出浓度保持稳定。经过540 d的长期监测未发现浸出浓度有上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