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微塑料对鲫鱼生长、肝脏损伤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能会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较少.以淡水杂食性鱼类鲫鱼作为研究对象,喂食不同微塑料浓度的鱼食进行为期30 d的食源暴露试验,分析微塑料对鲫鱼生长、肝脏损伤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鲫鱼的身长没有明显变化,但低浓度组的鲫鱼体重显著增加,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体重明显下降.低浓度组的鲫鱼肝脏组织基本正常,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异常现象,其中高浓度组的肝脏损伤最为严重.鲫鱼肠道中,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种,葡萄球菌属和劳尔氏菌属等致病菌在各试验组鲫鱼肠道中均有出现;α多样性结果表明高浓度组的鲫鱼肠道微生物菌群最为丰富;PCoA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鲫鱼肠道微生物存在明显的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32.
pH6.0酸性条件下产甲烷EGSB反应器的运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中性颗粒污泥接种,运行一个3.1L的EGSB反应器共345d,通过逐步降低pH值,获得了耐酸的产甲烷颗粒污泥并实现厌氧反应器在低pH、低碱度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在pH 6.0,进水COD 3000mg/L,COD容积负荷5kg/(m3·d)时,反应器的COD平均去除率为95.0%,出水总碱度(以CaCO3计)仅为328.5mg/L,每g去除COD的沼气产量为372.2mL,沼气中甲烷含量约为57.6%;在进水COD 4 000mg/L,COD容积负荷7.5kg/(m3·d)时,COD平均去除率为90.9%,出水总碱度仅为404.8mg/L,每g去除COD的沼气产量为446.3mL,甲烷含量约为55.9%.EGSB反应器在pH6.0~6.1的范围内共运行112d,表明在低pH、低碱度下实现稳定的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利用有机物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主要介绍利用有机物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途径,并对国内外在厌氧生物制氢领域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厌氧生物制氢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4.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UASB反应器中的启动运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UASB反应器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运行研究。以自配高氮低碳废水为进水,普通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温度35℃,pH7.5~8.0的条件下连续运行220d,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氨氮容积负荷为0.43kg/(m~3·d)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88.3%,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污泥中的细菌以形状不规则的短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35.
高氨氮浓度下的亚硝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小试 CSTR反应器对高氨氮浓度条件下的亚硝化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35℃时 ,在无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运行 2 6 d后即实现了亚硝化 ,从第 73d开始出水中检测不出 NO3- ;在增加了连续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反应器的运行更稳定 ,且出水中仍检测不到 NO3- ;反应器内的污泥具有很高的氨氧化活性 ,其最大氨氧化速率可达 3.0 1 kg N H+ 4- N / ( kg VSS· d) ;并利用间歇试验对 p H和 DO等对氨氧化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6.
贵州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南明河为例,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全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综合分析.污染识别结果表明,外源污染是造成南明河污染的关键原因,其对南明河COD、氨氮和TP等污染物的贡献分别达68%、95%和77%;COD和氨氮是南明河的主要入河污染物(80%和60%的入河外源来水中COD和氨氮水平劣于地表V类水).采取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及河底清淤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可共削减南明河COD、氨氮和TP污染负荷41414.6、874.2和218.0 t·a~(-1);通过生态建设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并运行半年后,南明河整治段劣V类河道长度占比从整治前的51.0%下降至17.4%,达到地表水V类的水质段由原来的10.1%提高至24.3%.建立MIKE模型预测综合整治措施3期工程全部完工时南明河水质运营情况发现,南明河下游水质断面能稳定达到IV类水体,但在枯水期仍可能存在部分河段TP和氨氮超标的情况.通过从上游水库(红枫湖,II类水)进行生态补水以保障南明河干流城区段稳定达标IV类水体,在考虑模拟误差且保证率高于90%的情况下,枯水期最高补水量应达到3.47m~3·s~(-1).  相似文献   
37.
河底沉积物培养耐酸产甲烷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底沉积物作为接种污泥,在一个3.1L的EGSB反应器中进行培养耐酸产甲烷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GSB反应器在pH6.0,出水碱度低于400mg CaCO3/L,容积负荷5.3kg COD/(m3d)的条件下培养出具有良好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的耐酸颗粒污泥.形成耐酸颗粒污泥后,EGSB反应器在pH5.8~6.0,进水COD 3000mg/L,容积负荷5.2kg COD/(m3d)的条件下稳定运行29d, COD去除率平均为89.2%,出水总碱度仅为264.4mg CaCO3/L,沼气中甲烷的含量约为56.9%.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颗粒污泥内部存在成簇生长的索氏甲烷丝菌  相似文献   
38.
厌氧消化1号模型(ADM1)简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2002年2月国际水质学会(IWA)推出的厌氧消化1号模型(ADM1).该模型主要描述了厌氧消化中的生化和物化过程,共涉及厌氧体系中的七大类微生物、19个生化动力学过程、3个气液传质动力学过程,共有26个组分和8个隐式代数变量,能够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较好的预测和模拟.ADM1还提供了开放的建模平台以及与活性污泥模型(ASM)的接口,可广泛应用于对各种厌氧-好氧组合工艺的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39.
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分子生物学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厌氧反应器内不同状态下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污泥中真细菌明显多于古细菌,但随着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古细菌明显增加,其中产甲烷丝菌也明显增加;真细菌多分布生长在颗粒污泥的外层,而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古细菌多分布生长在内层,且随着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这种层状分布的特点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0.
为达到欧盟水框架指令(2000/60/EC)对水体化学和生态指标的严格限制,欧盟各国必须对雨水进行有效管理。文章对欧盟国家雨水管理的法律、政策及技术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1)与欧盟雨水管理相关的主要法律指令;(2)欧盟国家所采用的雨水管理政策和技术,重点分析了雨水费政策、城市排水体制、末端处理方法和最佳管理实践;(3)对德国和希腊在雨水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德国是欧洲乃至世界上雨水管理政策最为完善、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而目前希腊对雨水管理尚未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