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是灾害风险评价和管理的基础,目前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还不足。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提出自然灾害风险的形成需要具备发灾场、致灾力和承灾体三个要素,发灾场是灾害风险形成的空间场所,致灾力是自然事件对承灾体的破坏力,承灾体的暴露性和抵抗力是决定灾害风险是否能够形成的重要因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说,灾害风险产生的实质是人类活动与灾害事件争夺地理空间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灾害事件致灾力与承灾体抵抗力之间的较量,只有当灾害事件的致灾力大于承灾体抵抗力时,灾害风险才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大小由灾害事件的致灾力、承灾体抵抗力和暴露性共同决定。根据人灾冲突的理论,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灾关系,关键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公众对灾害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既受客观灾害事件的影响,又受主观风险认知的影响,因此可接受风险研究必须将主观与客观风险结合起来。公众对灾害风险的主观判断,主要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在现有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概率距离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人际距离、信息距离、情绪距离三个维度,共同组成心理距离体系。公众离心理距离原点越远,灾害风险认知越弱。心理距离影响着灾害风险传输到公众的过程,会使公众感知的主观风险增大或减小,其与公众个体属性、灾害风险情景都会影响公众的可接受风险,但是公众个体属性与可接受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可以通过心理距离和灾害风险情景的分析来评价公众灾害风险接受性,接受性越小,公众越不能接受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53.
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的4个主要因素,包括泥石流强度、泥石流发生时间、风险人口脆弱性和泥石流警报时间.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将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风险定义为一次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与其可能造成的潜在死亡人数的乘积,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价模型.根据2003年四川省两次泥石流灾害的有限数据,评估了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生命损失风险,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有一定差异,主要原因是风险人口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4.
沙漠化过程中科尔沁沙地植物-土壤系统碳氮储量动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阶段(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植物-土壤系统的有机碳与氮储量,以揭示沙漠化对碳氮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潜在沙漠化到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生物量(地上与地下)有机碳储量分别下降26.4%、51.0%、79.0%和91.0%,生物量氮储量分别下降33.6%、66.9%、87.4%和93.2%;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下降52.2%、75.9%、87.0%和90.1%,土壤全氮储量分别下降43.5%、71.0%、81.3%和82.7%.植物-土壤系统的有机碳与氮储量大小为:潜在沙漠化(C:5 266 g·m-2和N:534 g·m-2)>轻度沙漠化(C:2 619 g·m-2和N:303 g·m-2>中度沙漠化(C:1368 g·m-2和N:156 g·m-2)>重度沙漠化(C:715 g·m--2和N:99 g·m-2)>严重沙漠化(C:517 g·m-2和N:91 g·m-2).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碳氮储量的衰减在沙漠化后期(从重度到严重)快于沙漠化初期(从潜在到轻度),而土壤碳氮储量的衰减在沙漠化初期快于沙漠化后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衰减要快于全氮,而生物量氮储量的衰减在沙漠化初期快于碳,在后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55.
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树脂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VABR)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的中试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研究过程,并着重分析了COD容积负荷和盐分对COD的去除率及出水VFA的影响,并确定了该废水的厌氧产沼气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37±1℃)环境下,容积负荷在9 kg COD/(m3.d)左右时,HRT为24 h的条件下,VA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保持在70%左右,平均每去除1 kg COD约产生沼气0.44 m3,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56.
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腐蚀作用,测定这种腐蚀作用程度和类别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建筑物基础的坚固性。 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的分析在水质分析中称为常规分析或简分析,分析项目为pH、游离二氧化碳、碱度、氯化物、硫酸盐、钙、镁、硬度、总矿化度、侵蚀性二氧  相似文献   
57.
4-氨基安替比林(以下简称4-AAP)萃取光度法是环境分析中测定挥发性酚的首选方法。该法操作容易,分析快速,重复性好,试剂稳定。但是显色剂4-AAP易吸潮结块和受氧化,从而使试剂空白明显增高。方法规定,试剂空白以氯仿为参比的吸光度应低于  相似文献   
58.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孙景云,左犀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是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有7亿人口饮用地下水源,半数以上的城市、乡村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在我国地下水水资源的总量大约有870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  相似文献   
59.
日本环境厅1990年度预算总额为496.84亿日元,与1989年的484.6亿日元相比,增加了12.78亿日元,主要预算分配如下: 1.为保护地球环境发挥积极作用21.47亿日元·促进地球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18.27亿日元·促进地球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研究3.2亿日元 2.完善自然环境保护的组织体制35.93亿日元·加强尾濑等地区的公园管理1.07亿日元·增进人类与大自然的接触29.6亿日元  相似文献   
60.
循环经济与PCB行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三赢”经济,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针对我国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回收利用价值的PCB废弃物的现状,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于PCB行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探讨了PCB废弃物处理模式从“单向非闭合型”向“循环闭合型”转变的途径,进而实现PCB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