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8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61.
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组成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堆肥浸提液与渗滤液组成相似,研究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组成与演化特征可以为堆肥过程污染控制和堆肥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基本理化指标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的组成和转化特性。结果显示,在堆肥一次和二次发酵过程中,浸提液p H由5.43上升至9.24,无机阴离子无显著变化,电导率(EC)稳定在7.50m S/cm上下波动,ORP为正值,总氮从611.08 mg/L下降至177.43 mg/L,NH+4-N和NO-3-N浓度变化不明显,NO-2-N从未检出到后期达10.28 mg/L,有机氮从246.64 mg/L下降至172.52 mg/L。溶解性有有机物含量(DOC)从7 419.00 mg/L降至5 569.00 mg/L,其中的有机物发生降解和转化,生成胡敏酸和富里酸等物质。浸提液中重金属Fe、Cd、Cu、Zn、Cr、Mn、Ni和As浓度升高。通过研究发现,在堆肥中添加木屑等填料可以降低浸提液中NH+4-N的浓度,具有除臭作用,同时对p H值、EC和ORP均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堆肥的土地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362.
采用邻苯二甲醛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污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issolvedfreeami.nOacid,DFAA)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污水样品有无前处理对DFAA分析的影响,并采用气相酸水解方法对污水中总溶解氨基酸(dissolvedtotalaminoacid,DTA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经过pH调节和N,流清洗后,可以明显去除氨和挥发性胺的干扰,色谱峰更加清晰;前处理后的水样经RP—HPLC分析,能够快速检测出14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在一定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应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92%~102%。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氨基酸主要以溶解结合氨基酸(dissolvedcombinedaminoacid,DCAA)为主,与进水相比,出水中DFAA含量减少了0.22μmol/L,DTAA由5.68μmol/L降至3.08μmol/L。  相似文献   
363.
以不锈钢板为阴阳主电极,以柱状活性炭为感应粒子电极,构建固定床三维电极反应器,并用其深度处理炼油废水。考察了施加电压、水力停留时间、废水pH和曝气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施加电压10 V、水力停留时间60 min、废水pH=7.0、曝气量120 L/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COD=27.1 mg/L,满足"超滤—反渗透"单元对进水COD的要求(COD30.0 mg/L)。  相似文献   
364.
不同垃圾渗滤液组合处理工艺中DOM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表征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特性变化,分别采用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2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不同单元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二级RO和厌氧+好氧+MBR+NF+RO工艺对渗滤液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8.7%、99.0%和98.8%、98.6%。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2个处理工艺中DOM的SUVA254、E253/E203分别由0.74、0.33和0.46、0.12下降至0.015、0.014和0.010、0.012,有机物的芳香性和不饱和性下降,脂肪链芳香烃化合物开始增加。不同处理阶段渗透液DOM三维荧光光谱表明,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芳构化程度开始降低。其中二级RO系统对渗滤液中类富里酸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厌氧-好氧-MBR-NF-RO工艺中,类酪氨酸物质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去除,NF和RO膜对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的截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65.
科学合理的碳核算方法是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生活垃圾分类下收运环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统性核算方法有待完善.为了科学核算分类下生活垃圾收运环节温室气体排放,该研究依据《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及《温室气体协议》,开展了生活垃圾收运环节核算范围的确定、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排放种类的识别及核算模型构建.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收运环节核算范围包括投放点、暂存点、中转站以及处置点4个核算单元,排放源包括移动源、固定源和工艺/过程排放,移动源为收运车辆用电隐含排放CO2以及燃料燃烧排放的CO2、CH4和N2O,固定源为中转站用能设施隐含排放的CO2,工艺/过程排放为收运车辆尾气净化消耗催化剂产生的CO2.同时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模型,对北京市顺义区生活垃圾收运环节碳排放当量进行核算,结果显示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运环节温室气体排放量存在差异,其中单位厨余垃圾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24.78 kg/t,...  相似文献   
366.
使用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定量测定天然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RR、YR、LR、LA、LY)的分析方法。比较甲醇/三氟乙酸(TFA)水溶液与甲醇/磷酸两种流动相体系,待测物质的响应程度,结果发现,TFA作为缓冲溶液时,基线较磷酸稳定,因此,选择甲醇/TFA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比较不同TFA体积比例,待测物质的分离程度,结果显示,甲醇/0.02%的TFA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时,5种MCs含量的分离度较好。比较等度和梯度洗脱条件,发现,梯度洗脱条件5种MCs的分离度较等度洗脱条件好。该方法 MC-RR、YR、LR、LA、LY的最低检出限(LOD)分别为0.015、0.035、0.018、0.032和0.026μg/L,最低定量限(LOQ)分别是0.049、0.117、0.062、0.106和0.086μg/L。在0.10~1.50μ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实际水样回收率为73.9%~103.3%。  相似文献   
367.
中国不同生态分区的湖泊在成因、类型、演变过程、营养物效应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同时湖泊流域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湖泊普遍受人类扰动大,科学地筛选出不同生态分区的参照湖泊是建立生态分区湖泊营养物基准的重要基础。详细介绍了参照湖泊筛选的主要程序、筛选的指标体系和筛选方法,论述了筛选出参照湖泊后的量化评价和检验的方法,以去除不满足要求的参照湖泊。针对中国湖泊特点,分析了中国不同生态分区参照湖泊确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指导不同生态分区参照湖泊的确定。  相似文献   
368.
在前置库中构建固定化微生物-水生生物强化系统处理太湖入湖河道污水,以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在驯化期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30 mg/kg,驯化期后每月投加1次(20 mg/kg),强化微生物的活性.监测期间(5-11月)库水进水ρ(TN)为0.54~1.59 mg/L,ρ(TP)为0.079~0.172 mg/L,ρ(CODMn)为5.41~13.40mg/L,前置库水力停留时间约为9 d,TN,T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42.2%和50.8%.固定化微生物区域微生物数量高于水生植物根际区1~2个数量级,反硝化菌数量达到109,水生植物根区微生物数量也高于示范区自然水体2~3个数量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水生生物强化系统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明显,但其在前置库中的长效运行,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69.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动态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回顾了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发展过程,介绍了UASB、EGSB、IC反应器工作原理、特点、最新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指出近期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70.
为探索碱处理玉米秸秆过程中水吸力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常规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w为0(对照)、2%、4%、6%、8%和10%的碱处理秸秆试验。结果表明,在0~48 h内各处理组水吸力均呈上升趋势,且水吸力增幅随碱浓度的升高而增加,w(NaOH)为0、2%、4%、6%、8%和10%处理组水吸力分别由0.14 kPa上升至0.41、2.30、2.60、2.78、2.94和3.21 kPa。随碱浓度增加,水吸力上升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由对照组的40~48 h缩短至w(NaOH)为8%和10%处理组的0~3 h。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秸秆基质颗粒的水吸力与碱处理浸提液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性有机碳(DOC)、NH4+-N和NO3--N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碱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均能使基质颗粒的水吸力值增加,且水吸力值的增加趋势与常规理化指标COD、DOC、NH4+-N和NO3--N浓度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