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91.
环境因子及外源化学物质对植物花色素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色素苷对彩叶植物叶片呈色以及果实果皮着色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但关于环境因子以及外源化学物质对花色素苷的影响研究缺乏系统评述.依据国内外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在阐述花色素苷的生理作用和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综述了光照、温度、水分、pH值等有关环境因子和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矿质元素等外源化学物质对植物花色素苷积累、含量变化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对多数彩叶植物而言,全光照和较强光照、较低的生长温度、适度的土壤和大气干旱以及低pH值介质条件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稳定和积累;而外源物质中,可溶糖、柠檬酸等有机物能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和积累,乙烯、脱落酸(ABA)、金雀异黄素(GNT)、5.氨基乙酰丙酸(ALA)和茉莉酸(JA)等生长调节物质具有促进花色素苷合成和积累的作用,铜、钾、钙等矿质元素可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和积累.论文还分析归纳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外界因子对不同种类的花色素苷合成及比例变化的影响有何不同?),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重点应明确环境因子是如何影响花色素苷的代谢路径以及不同种类植物中的花色素苷对外界影响因子响应机制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92.
论强化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境管理中,存在两种基本手段:一种是命令—控制型手段,是指以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或法规条例的形式,向污染者提出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而得到直接或间接限制污染排放、改善环境的目的;另一种是经济手段,即从影响成本和收益入手,使得价格能反映全部社会成本,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行为选择,以便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目标,其作用在于影响决定者的决策和生产、消费方式的选择,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经济手段应用较少,效率不高,而使政府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现就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和我国国情,对如何加大和增强经济手…  相似文献   
193.
微量滴定法测定微痕量铀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瑾瑜  纪玉玲 《干旱环境监测》1998,12(4):210-212,239
在磷酸介质中,试样经硫酸亚铁铵、亚硝酸钠、尿素预处理后,铀为4价,以二苯基联苯胺二磺酸钠为指示剂,用标准钒酸铵滴定至微红色,实现了不经分离与富集直接测定。n×10-5g/g以上的痕量铀的微量滴定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廉价,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194.
随着质谱质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和物质数据库的扩大,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快速发展,为组成复杂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识别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综述了环境分析中非靶向筛查技术[气相色谱-高分辩率质谱法(GC-HRMS)和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LC-HRMS)]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非靶向分析平台、数据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非靶向筛查技术在分析环境水样、沉积物样品及土壤样品中的应用,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5.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被称为“水-能源-粮食”纽带。中国水资源、能源和粮食(耕地)资源时空分布不匹配,影响资源流动效率。随着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管理方式亟需从“单资源”规划向“多资源”协同转变,因此,开展“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估对推动多资源协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共生理论,构建“水-能源-粮食”系统共生架构,提出区域“水-能源-粮食”系统适配概念,将“水-能源-粮食”系统适配性分解为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于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模型构建适配性评估指标体系,对2000—2016年我国区域“水-能源-粮食”系统适配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①可持续性对“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影响最大,协调性是适配性提升的短板,稳定性是适配性的重要基础。②我国“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的整体适配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稳定性指数小幅波动,趋于平稳。③我国“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时空分异特征明显,东北、东部地区的适配性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呈上升趋势;中部、西部地区的适配性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呈下降趋势。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水资源、能源、农业、土地等多部门协同,增加科技、水利、能源等方面投资力度,协调水-能源、水-粮食和能源-粮食关系,提高水资源、能源和粮食系统之间转化效率。②引导自然资源从富集区域向匮乏区域流动,引导高端产业、先进技术和投资等社会资源从发达地区向自然资源富集区域转移,缓解资源匮乏区供需矛盾,提高资源附加值,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6.
以隔油-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共代谢为组合工艺处理切削液废水,探究各处理单元对不同种类有机物的转化规律和去除能力;对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采用超滤膜法进行分子质量分级,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各单元出水及其滤后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隔油池出水DOM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 kDa小分子质量区间和100 kDa的大分子质量区间,分子质量占比分别为46.04%、42.79%,混凝沉淀对大分子质量的DOM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混凝沉淀出水、水解酸化池出水、好氧池出水的DOM主要分布在1 kDa区间。切削液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5个荧光峰,其中峰A和峰B可能为多环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的混合物;峰C为石油类;峰D可能是废切削液中滋生的微生物和细菌的细胞物质及其分泌物或单环芳香烃;峰E可能为杂环化合物或多环芳烃类腐殖酸。经一级处理(隔油和混凝沉淀)后峰A和峰B的去除率分别为60%和35%;峰C和峰D去除率均大于99%。经二级处理(水解酸化和好氧共代谢),峰A和峰B的去除率分别为23%和48%。该工艺流程对切削液废水中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石油类、COD、TOC、BOD_5的总去除率可达99.99%、98.81%、98.74%、99.78%,达到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B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7.
为高效去除水体中的对硝基苯甲酸、开发新型水处理技术,提出以超声与单质锌联用降解水中的对硝基苯甲酸。考察了锌投加量、溶液初始pH、声功率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0US/Zn)的影响,比较了US、Zn0和US/Zn03体系下的降解常数,并对US/Zn0体系的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以上4种因素对k0US/Zn均有很大影响,k0US/Zn分别在溶液初始pH为5、声功率为120 W、溶液初始浓度为0.04 mmol/L时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锌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超声与单质锌在降解对硝基苯甲酸的过程中存在很好的协同作用,在最优条件下,k0US/Zn=0.052 min-1,分别是单独超声降解及单独锌降解的21.5倍和2.53倍。在联用体系中,主要是依靠OH·氧化及单质锌还原的相互加强来去除对硝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198.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化学品生产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研发了一系列环境暴露预测模型,包含了点源暴露到面源暴露各种排放模式,局部暴露、区域暴露及洲际暴露的各种预测尺度,筛选评估到确认水平的不同评估层级,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潜在风险。本文从模型功能、机理出发,综述了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涉及的排放估计、水/土/气、多介质以及食物链评估模型,以期为推动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模型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9.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靠知识与监测无法完全认识其复杂的演变机制,是一种典型的"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理论的模型在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这种以模型为核心的评价方法难以抽象或概化出模型所需的条件,因此出现了评价方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不兼容"现象。传统的方法是利用人为的主观判断来获取评价模型所需的条件,不可避免地带来评价的随意性与主观性。通过引入信息熵理论,对传统的灰色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的灰色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四川青川县为例,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0.
对台风灾情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台风灾害案例历史案例分析、综合模糊数学和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估模型;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将台风灾情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再设定一极重灾为参考序列。根据台风各评估指标与参考序列的距离,计算出关联系数;将关联系数加权平均和定义为灾度,根据灾度值评定台风的灾级。并以广东省台风灾情为例,验证了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