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9 毫秒
91.
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关于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式的研究更是旅游界以及各级政府、旅游规划部门等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综述以及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式的评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驱动型、经济驱动型、项目带动型、市场推动型、政策主动型、区域联动型等六类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式,并以安徽省会经济圈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2.
汽油的中毒途径比较广泛,它即可通过直接接触引起中毒,亦可在间接接触过程中出现中毒症状。如直接用汽油洗手、擦试机器,手经常在含铅汽油里浸泡,铅就会慢慢地通过皮肤渗入体内,积累一定量时,就会患上“铅中毒症”。如果穿着沾有汽油的工作服,就可能使皮肤脂溶解,促使皮肤干裂,再加上作业中有灰尘粘附在皮肤上,很易发生毛囊炎、皮炎、疖肿等病症。若直接用嘴吸入汽油,则中毒可能性更大。长期在超过容许浓度(国家规定工作场所汽油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0 ml/m3)的汽油蒸气环境中工作,会引起间接慢性中毒。   预防汽油中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认清汽油的含铅标记。为了引起职工的注意,特意在含铅汽油中加红色、黄色或蓝色染料,用来区分一般汽油,并警告大家不要用这种汽油洗手或擦洗机器。   (2)要注意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尤其长期在汽油蒸汽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经常打开门窗,检查室内汽油蒸汽的浓度。避免在超浓度环境中工作。   (3)要保持皮肤清洁。尽量不使皮肤直接接触汽油,一旦接触汽油要及时清洗,更不能用嘴吸油。  相似文献   
93.
94.
95.
综述了遗传毒性化学物质与DNA的加合作用,以及DNA加合物形成后在致癌作用中的影响,说明DNA加合物的形成及剂量关系可以为化学物质致癌能力的指标,比较了DNA加合物检测方法的特点及DNA加合物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96.
工地噩梦     
在建筑工地上施工的人员一直都属于高危行业从业者,除了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更主要的是工地现场危机四伏,像砖头、水泥板、各种各样的施工器材,一不小心,都可能成为伤人的凶器.  相似文献   
97.
在分析沈阳市黄家傍河水源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场地监测-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家水源地河水入渗过程孔隙水氧化还原分带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河床沉积带在河水入渗途径上存在氧化还原分带,在水流垂向入渗的初始0~20cm、20~80cm、80~90cm及后续范围内依次存在O2-NO3-混和还原带、锰氧化物还原带和铁氧化物还原带;反应中河水中溶解有机碳不能提供足够的电子还原氧化剂,溶解至入渗水流中的沉积物有机碳与河水溶解有机碳一起作为碳源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98.
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在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储备不足的问题,提出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应遵循逐级筛选、分类分级评价的思路,突出对不同尺度的控制,将区域地下水尺度划分为区域(流域、平原)、局部地区(城市、单元)和场地(水源地、污染场地)3个层次. 通过分析区域地下水环境中风险源—受体—危害分析—生态终点的暴露响应途径,提出适宜大尺度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的评价方法;选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表征区域污染源,以地下水水质以及供水量变化为生态终点,采用相对风险模型分析大尺度区域环境风险. 针对大尺度区域内高环境风险区,采用源—路径—受体控制模型建立城市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模型,并结合当地污染源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现状进行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针对局部地区的高污染风险区,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理论,突出水质安全保障,确定小尺度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的内涵与评价方法,提出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流程采用过程模拟方法确定污染物在包气带—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定量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高环境风险区位于沈阳浑河冲洪积扇区域,而细河是区域内地下水高健康风险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
以柠檬酸(CA)络合亚铁离子CA-Fe(II)为活化剂,活化过硫酸盐(S2O82-,PS)产生强氧化剂硫酸根自由基(SO4·-),进而催化氧化苯酚.从CA/Fe(II)物质的量比、Fe(II)浓度、过硫酸盐(PS)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4个因素来考察络合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苯酚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PS投加量的增加,苯酚的去除率随之提高;但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CA/Fe(II)物质的量比为1/5时,能够保持水溶液中足量的亚铁离子,有利于苯酚的氧化去除;当PS/CA/Fe(II)/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00/10/50/1时,苯酚的去除率最高,反应15min后去除率达到98%,此时,苯酚的氧化反应速率k也达到最高值0.430min-1.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苯酚的过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在CA/Fe(II)/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0/50/1条件下,苯酚氧化反应速率与过硫酸盐投加量呈线性正相关(R2 = 0.953).  相似文献   
100.
以2017—2018年安徽省13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国控点66个,省控点67个)228万条PM2.5质量浓度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自相关和地统计方法对该区PM2.5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年平均PM2.5质量浓度为49.63 μg/m3,88%的监测站点PM2.5质量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限值;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季适中的特征,日变化曲线呈双峰结构,峰值在09:00和22:00前后,低值在16:00—17:00;全省PM2.5浓度全局Moran指数为0.673 6,月度指数为0.389 6~0.745 6,均表现为空间聚集性,且冬季PM2.5浓度的空间聚集性更强;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表明全省PM2.5浓度呈西北高-高集聚、东南低-低集聚的特点,低值集聚区稳定在黄山市及其周边;全省PM2.5浓度总体表现为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但受局部地形的影响,PM2.5浓度在西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结果综合了国控点和省控点监测数据,更加详细地表征区域PM2.5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为该区实施有效的环境污染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