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由于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造成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时有发生,其中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一类重要疾病.如2019年末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疾病COVID-19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威胁.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病毒感染检测方法是应对这种突发性传染疾病并有效开展疫病防控工作的先决条件.本文针对包括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鼻病毒在内的呼吸道病毒,综述了其病原学特征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有效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未来还需加强各种环境介质(如空气颗粒物)中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以满足病毒传播途径、生存周期等方面探索的需求.  相似文献   
42.
根际细菌的筛选研究有助于构建有效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蒌蒿根际土壤中分离耐Cd产酸的根际细菌,并对菌株Pb2+、Cu2+和Sb3+的耐受性,分泌吲哚乙酸(IAA)、铁载体、解磷特性及对土壤中Cd的活化效果进行了测定,基于形态特性、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蒌蒿根际土壤中分离到能耐50 mg/L镉浓度且产酸能力较强的根际细菌1株T3,菌株T3对Pb2+、Cu2+和Sb3+均具一定的耐受性,能分泌一定量的IAA和铁载体,但不具解磷特性,能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经鉴定可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蒌蒿修复镉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日常接触到的环境荷尔蒙物质的来源、种类,总结了现有水处理工艺对环境荷尔蒙的去除效果,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4.
根据Ensembl、Genbank登录的鱼类cat、gapdh和gst基因的CDS序列设计普通PCR扩增引物,寻找食蚊鱼的cat、gapdh和gst基因的c DNA片段,并根据定量引物设计要求设计出相应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引物,建立了食蚊鱼cat、gapdh和gst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方法。该方法在104~108数量级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1.000);熔解曲线显示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均为单一峰值;质粒标准品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的批内试验变异系数与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均低于2%。利用该方法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选择了水体中常见典型药物污染物——双氯芬酸,研究其对食蚊鱼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食蚊鱼暴露在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0.005、0.05、0.5和5 mg·L-1)24 h后,其肝脏cat、gapdh和gst的mRNA呈现显著变化,相对于对照组,在低浓度0.005 mg·L-1时,cat与gst mRNA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上升(p0.01),而其它浓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精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为利用该类小型鱼类的原位污染物的生物监测和生态毒理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5.
利用菱铁矿的热分解特性,在空气中不同温度下(400、500、600、700、800℃)煅烧天然菱铁矿制备具有纳米尺寸形貌特征的α-Fe_2O_3,作为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气固相催化反应系统对催化剂的NH_3-SCR脱硝活性和N_2选择性进行评价,同时考察其抗水抗硫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菱铁矿于空气中500℃煅烧相变为α-Fe_2O_3,具有最低的晶体尺寸(约10 nm)、最高的比表面积(39.68 m~2·g~(-1))和最优的脱硝活性;500℃煅烧菱铁矿制备的催化剂在250~400℃温度窗口内脱硝效率达到100%,并能保持较高的N_2选择性,这主要归因于其具有的纳米多孔结构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丰富的酸性位点和吸附态氧.当同时存在5%H_2O和0.04%SO_2时,α-Fe_2O_3在250~400℃区间的脱硝效率高于88%,且在300℃下持续反应360 min,脱硝效率维持在75%以上,表明500℃煅烧菱铁矿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水抗硫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以小麦秸秆和菱铁矿为原料,在500℃下热处理改性,制备了一种C-Fe_3O_4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BET、磁化率仪对C-Fe_3O_4复合材料(以下统称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接触时间、初始pH、初始Cd~(2+)浓度、离子强度对Cd~(2+)去除率的影响,结合吸附前后表征结果分析了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及单独煅烧制备的小麦秸秆炭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3.38 m~2·g~(-1)和7.20 m~2·g~(-1),孔容积分别为1.04×10-1cm~3·g~(-1)和2.23×10-2cm~3·g~(-1),平均孔径分别为17.74 nm和12.38 nm;红外光谱显示复合材料和小麦秸秆炭表面富含羧基、羟基等具有金属离子吸附活性的官能团;磁化率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质量磁化率为42 900×10~(-8)m~3·kg~(-1).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最好;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pH在3.0~6.0之间,吸附容量随pH增大而升高,pH在6.0~9.0之间,吸附容量趋于稳定;pH在4.0~9.0之间,解析量随pH增大而减少;离子强度从1 mmol·L~(-1)增至100 mmol·L~(-1),Cd~(2+)的吸附容量略有减少,解析率由0.51%提升至8.5%;说明复合材料主要通过表面络合作用及离子交换去除溶液中的Cd~(2+).此外,复合材料的磁化性能使其在固液分离方面比一般的吸附材料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47.
48.
49.
概况云锡矿床为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上部为土状氧化矿,下部为坚硬致密的硫化矿。矿体产状复杂,零星分散。上盘为大理岩,夹一些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溶洞较多,渗透性好。下盘为花岗岩,裂隙不发育,不透水。氧化矿多采用方框进路的分层崩落法,硫化矿多用小中段空场法开采。云锡各矿都有上百年开采历史。范围广,井下四通八达,巷道总长2200余公里。采空区总数达数百个,总体积约1~2千万米~3 ,多已塌陷,部分塌陷至地表。属矽尘危害较小的矿山。长期以来,基  相似文献   
50.
从有利于实现极板的有效清灰、减少二次飞损、防止极板变形以及造就在气流方向任一横断面每个通道两侧板面的收尘机率均等出发,经水力模型模拟对比试验和分析比较,本文提出大C形极板采用挂钩悬挂,同一阳极排中相邻两块极板的防风沟在气流方向的异侧且每个通道两侧板面形状对通道中心平面均是对称的布置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