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不断深入,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的监测来说,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大气进行有效监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气监测自动化的实现是以传感器等硬件为依托,以大气中的各种参数所创建的系统数据库为基础,以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分析、查询、打印以及维护系统为手段,走采样、分析、上报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着重阐述从大气监测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的硬件要求到系统数据库的创建以及在编写计算机管理软件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重点加强对计算机管理软件的编写,着力提高大气监测自动化程度,使各级环保部门在自动化管理下少走弯路,切实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科技“含金量”,这对改善环境监测条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2.
我国涂装危害现状、与国外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装是表面保护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涂装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开发。但是,涂装不但具有多种危害,而且也是危害比较严重、劳动条件较差的作业,世界各国都予以高度重视。一、 涂装危害现状(一)涂装危害概况1.火灾事故仍然十分严重。199  相似文献   
383.
发改委解禁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21号令的公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社会上各种不解和质疑之声四起:一项明令淘汰多年的产品,为何得以重新入市?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重回市场到底可行吗?又会不会重新造成白色污染呢?专家称,要关注"真问题" 有专家表示,市场永远有自身的规律,如果一项拥有弊端的产品无法找到它的替代品,那么仅仅依靠禁止,必然难以让其自动退出市场.即便监管部门动真格,下大力气、大成本做到"令行禁止",但此类靠堵的做法势必难以持久,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384.
安全警句     
1.人人安全,家家幸福。2.多留一分心,少流一滴血。3.遵章守纪好,安全事故少。4.不要一生后悔,平时严格遵守。5.人人遵守规章,个个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85.
运用刚度退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泊松比ν和弹性模量E进行调整,提出变刚度隧道围岩强度折减法。以某小净距隧道为例,在只调整ν或E、同时调整ν和E、保持ν和E不变4种情况下,探讨了刚度退化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ν对隧道拱顶下沉、拱底沉降、最大主应力的影响要强于E;隧道两拱脚向内位移随折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内侧拱脚向内位移比外侧拱脚的要大,且在刚度调整时拱脚位移要比保持刚度不变时大;等效塑性应变随折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刚度调整导致等效塑性应变区减小,考虑刚度退化推迟了中夹岩柱塑性区贯通;将变刚度隧道围岩强度折减法应用于小净距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可依据安全系数的大小来评判设计的合理性,为支护参数及施工技术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6.
为了快速检测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瓦斯反应体系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提出了一种苯甲酸荧光法测定·OH含量的方法。Fenton试剂产生的·OH能与苯甲酸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羟基苯甲酸,利用荧光强度的变化可间接测定反应体系中·OH的含量,系统研究了H2O2浓度、Fe2+浓度、初始pH值等因素对·OH产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浓度、Fe2+浓度、初始pH值是影响Fenton试剂产生·OH的主要因素,当c(H2O2)=100 mmol/L、c(Fe2+)=2.0 mmol/L、pH=2.5时,溶液荧光强度F最大,同时Fenton试剂降解瓦斯反应体系的·OH生成量最大。  相似文献   
387.
为了研究司马矿薄基岩厚松散层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采动覆岩破坏、渗流等特性,评价发生顶板突水的危险性,建立了薄基岩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研究了随工作面推进采场的变形、破坏、渗流和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司马矿薄基岩厚松散层这一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工作面涌水量、顶板破坏高度均随工作面推进不断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当工作面推进到200 m时,顶板破坏高度约为80 m,工作面涌水量约为33 m3/min,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随着开采的进行,在采空区后方煤层的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几乎不变,在工作面前方形成的支承压力峰值极值点位置不断前移,应力集中系数约为2.0;在司马矿薄基岩区,在煤层采厚为5 m、基岩厚度为40 m的条件下,若顶板黏土层厚度大于40 m,将不会发生顶板突水。  相似文献   
388.
通过对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碳(TOC)、氮(TN)、C/N值、δ13C及δ15N含量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沉积物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表层沉积物中TOC的含量(干重)在0.63%~1.86%之间,平均值为(1.15±0.35)%(n=9),比其主支流TOC含量高; 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6%,平均值为(0.10±0.03)%(n=9),各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有机质TN含量处在0.03%~0.08%之间,平均值为(0.06±0.02)%(n=6).鄱阳湖湖区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25.66‰~-12.56‰和3.51‰~6.27‰,平均值分别为(-22.48±4.10)‰和(4.71±0.95)‰(n=9).各入湖河流沉积物δ13C和δ15N值含量范围分别为-25.24‰~-19.55‰和0.94‰~4.64‰,平均值分别为(-23.27±2.42)‰和(3.19±1.30)‰(n=6).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浮游植物是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沉积有机质主要的3种来源,其中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最大;土壤有机质和人工合成肥料是其沉积物氮素主要来源,对于入湖河流来说,人工合成肥料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389.
刘勇    张涛    魏建平      梁博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1):117-122
为明确磨料形状对高压磨料气体射流冲蚀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LS-DYNA数值分析了磨料冲蚀靶体应力分布,根据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建立了考虑磨料球形度的磨料射流冲蚀体积计算模型;分析了磨料形状的球形度,通过高压磨料气体射流破岩实验得出了磨料形状对冲蚀体积影响规律;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验证计算模型吻合度较高,模型数学形式简单,且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得出,磨料形状对冲蚀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随磨料球形度的增大,冲蚀体积呈指数增加;在相同冲蚀粒子数以及冲击动能情况下,磨料粒子球形度越高,棱角越尖锐,冲蚀体积越大。为高压磨料气体射流的磨料优选提供理论依据,冲蚀性能预测提供简易算法。  相似文献   
390.
水射流割缝卸压增透时存在淹没射流和非淹没射流两种情况,导致煤体上下割缝半径不同,若仅根据一种半径进行钻孔布置,则易出现抽采空白带或增大工程量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淹没射流和非淹没射流不同破碎半径的钻孔布置新工艺。在分析两种射流速度场分布的基础上,理论计算了两种射流破碎半径,对比分析得出非淹没射流与淹没射流的破碎半径之比是1.48∶1。运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两种射流并存情况下的瓦斯压力变化,并与不考虑淹没射流时抽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射流并存时抽采范围为不考虑淹没射流的86.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采用交叉割缝的方式,同一行中相邻两割缝终孔间距为7.5 m,相邻两行中,垂直间距相隔5.8 m,且两端割缝中心相错3.75 m的布孔方案,并用comsol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交叉割缝布孔具有较好的抽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