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1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45篇 |
综合类 | 238篇 |
基础理论 | 63篇 |
污染及防治 | 42篇 |
评价与监测 | 29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91.
海南岛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及存在威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物量范围为71.24~727.24 g/m2,平均为410.26 g/m2;海草密度范围为4 131.20~550.40株/m2,平均为1 753.39株/m2。海南岛海草主要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渔业活动、非法渔业等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92.
建立了便携式GC-MS快速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卤代烃方法,26种卤代烃内标定量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0.985,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2.33%~18.1%;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为101%~134%;方法检出限为0.002 ppm~0.016 ppm.在实际现场监测固定污染源中挥发性卤代烃时,使用便携式GC-MS的速查(Survey)功能初步判断样品浓度,确定稀释倍数,并验证了气袋和玻璃注射器采样对挥发性卤代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石油烃降解混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克拉玛依地区的部分石油污染样品进行了富集分离,得到了5组石油烃高效降解混合菌,其中混合菌KL9-1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宽,并且石油烃的降解效率最高。该混合菌在45℃的条件下,通过7 d的降解,稀油的降解率达到43.27%,稠油的降解率达到20.09%。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环境因素对混合菌KL9-1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KL9-1的接种量、石油烃仞始浓度、初始pH、摇床转速、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都会影响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在35℃的条件下,当接种量6.0%、石油烃初始浓度1.5%、仞始pH 7.5、摇床转速120 r/min及添加200 mg/kg Tween80表面活性剂时,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都达到最高,其中稀油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2.49%,稠油的降解率达到40.36%。 相似文献
196.
为在不同营养状况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选择相应的养分吸收效率的水生植物,比较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氨氮、硝态氮和磷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黑藻和苦草对氨氮、硝态氮和磷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分别为4.38、5.31;3.15、2.23;1.63、3.57μmol/(L.h.g)。米氏常数Km分别为84.7、376.7;45.8、6.0;54.4、516.2μmol/L。苦草对氨氮和磷的吸收具有较高的Vmax和Km值,而黑藻对氨氮和磷的吸收具有较低的Vmax和Km值。 相似文献
197.
添加外源微生物对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究高效、低成本的圾堆肥技术,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生活垃圾为原料,采用7 d翻堆一次的方式,进行为期45 d的堆肥试验。试验设常规和添加5%发酵剂堆肥处理,研究添加外源菌剂对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物理和化学特性变化的影响及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5%菌剂的堆肥处理在堆肥24 h后温度达到53℃,堆肥过程中最高温度达到65℃,温度保持50℃以上达24 d;使堆肥C/N迅速下降,并在35 d后,该值稳定在12.2左右;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开始迅速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最终比值稳定在1.2,油菜种子的发芽指数达到85%以上。说明添加5%外源微生物菌剂能加速城市垃圾堆肥腐熟进程。 相似文献
198.
高性能生物滴滤器净化甲苯气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开发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的高性能生物滴滤器 ,以甲苯为唯一碳源筛选出对甲苯具有高生化降解能力的适宜微生物菌种 ,采用气液相同步驯化菌种 ,强化接种 ,投加营养改善挂膜的方法 ,挂膜周期由 2 3d左右缩短为 7d。甲苯气体的生物滴滤器净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入口气体甲苯浓度范围为 0 4 2~ 4 71mg L和表观气速为 4 8~ 12 0m h(停留时间 10 5~ 2 6 7s)的条件下 ,该生物滴滤塔对废气中甲苯的最大去除能力为 6 2 6g m3·h ,稳定甲苯净化去除能力为 36 0g m3·h。 相似文献
199.
结合实验室方法确认工作中的经验,从方法确认的内容、过程、结果以及记录的形成等方面,阐述了实验室方法确认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0.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土壤垂直剖面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运用气相色谱法对四川省南充市区土壤中PAHs的纵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PAHs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炼油厂附近土壤剖面中检测出12种,加油站检出14种.土壤垂直剖面中PAHs总质量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0~30 cm,而不是表层;50 cm以下土层中PAHs质量比和种类数目锐减.低环PAHs在土壤各剖层均被检出,以2环和3环为主,单种PAH以芴、菲和荧蒽为主;而高环PAHs多出现在地表附近的土层.各剖层中PAHs质量比和种类数目的变化表明,低环PAHs比高环PAHs更容易往土壤深层迁移.聚类分析揭示了土壤中PAHs污染源来自于煤的不完全燃烧和石油及相关产品的泄漏、挥发及燃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