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砷污染问题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尤为严重。砷通过食物链传递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研究发现海洋鱼类具有独特的高砷甜菜碱(arsenobetaine, AsB)富集能力,人类通过摄食海洋鱼类会摄取大量的AsB,可能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然而,AsB在不同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合成和降解)过程尚不清楚。本文对已知和推测的AsB合成和降解过程进行综述,探究海洋生物体内高AsB富集原因和可能的合成途径,哺乳动物体内的AsB代谢过程,以及环境中微生物在AsB降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加深我们对AsB沿食物链传递和代谢过程的认识,为防治砷污染,降低砷污染对生态与人体健康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砷生态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空气流动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自动监测技术之一,在自动监测领域应用广泛。文中通过实例,介绍了南京市空气流动监测车在监测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油田作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讨论了作业废水的组成与特点,并对近年来钻井废水处理工艺,酸化废水处理工艺,压裂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根据作业废水的处理现状,对未来作业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油田废水处理主要向以下三个方面发展:开发新型处理药剂;建立高效处理工艺流程;从污水源头开始控制。  相似文献   
24.
张纯  张伟  汪彩文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299-330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利用磷酸活化-微波热解制取改性污泥。以此污泥作为吸附剂,对含Cd2+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反应时间、Cd2+浓度、pH值和吸附剂用量对镉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出吸附等温线,并考察了改性污泥吸附剂吸附Cd2+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污泥对Cd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最佳pH值为6.0,吸附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和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反应发生12 h后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25.
酸改性泥炭对含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硝酸对泥炭进行改性处理获得酸改性泥炭,并将其用于处理亚甲基蓝废水。考察初始溶液pH、接触时间、酸改性泥炭投加量和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酸改性泥炭吸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溶液pH、接触时间、酸改性泥炭投加量和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对酸改性泥炭吸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接触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5℃,初始溶液pH为7.12,酸改性泥炭投加量为2 g),亚甲基蓝去除率可达90.88%,其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ΔG<0、ΔS>0,表明该吸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且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8)。  相似文献   
26.
以1961~2007年三江源区的气象及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 K法和R/S分析法分析三江源区气候及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进行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径流过程的主要驱动要素。研究表明:三江源区气温普遍显著升高,水面蒸发和地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不断增加,降水的增加并不显著,而年径流尤其是夏秋季节径流存在明显减小的趋势。R/S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和水文要素未来总体的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三江源区径流过程是由气温起主导作用,径流对气温变化较降水变化更为敏感。本研究将为三江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借鉴,同时为三江源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安全文化建设是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动力。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坚持以安全文化为安全生产“导航掌舵”,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用易于接受的安全理念、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为实现2008年度安全生产无事故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8.
氯气泄漏事故的洗消及救援处置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恒  张伟  王勇 《安防科技》2009,(10):60-63
本文结合氯气的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探究了根据事故现场氯气形态差异而采用的洗消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应用的局限.根据氯气泄漏事故的特点,提出了氯气泄漏事故相应的应急处置的救援对策.  相似文献   
29.
为了提高煤矿应急资源在日常的分类分级管理和在突发事故救援过程中的统一调度,把煤矿应急资源划分为人员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并且通过构建煤矿应急资源救援调度模型和建立煤矿应急资源实时监控机制,提高应急资源在突发事故或预案演练中的应急保障能力,最终实现应急资源的日常分类管理、灾时统一调度的应急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30.
海岸带自然湿地具有重要的水鸟保育价值。近年来,大规模的海岸带围垦造成了海岸带自然湿地的消失和质量退化,导致水鸟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急剧下降,严重降低了水鸟的保育效果。海岸带自然湿地围垦后,部分转化为水鸟保育效果较差的工业模式水稻田。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关键在于改善水稻田的构建技术。根据海岸带水稻田的种植管理模式和水鸟的生境选择特点,提出了一种以水鸟保育为目标的水稻田构建技术,以生态工程手段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该技术的核心内容为在水稻田中构建水池单元,并设置生境小岛等功能组件,建立水稻田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多种种植和养殖。在满足水稻田生产管理需要的同时,为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多样性栖息场所。为验证该技术的水鸟保育效果,2013年夏季在崇明东滩依此技术构建了10 hm~2水稻试验田。2013年秋季至2014年春季,对比工业模式水稻田,各选取总面积10 hm~2的调查样方,开展一个完整年度的水鸟群落调查,每个季度调查5次,共计15次水鸟调查。水稻试验田共记录到水鸟34种,平均密度为41.87±6.62只/hm~2;工业模式水稻田共记录到水鸟12种,平均密度为2.08±0.45只/hm~2,水稻试验田的水鸟种类和密度均显著高于工业模式水稻田。结果表明,水稻田构建技术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从而弥补海岸带自然湿地缺失对水鸟造成的影响。水稻田构建技术可以为海岸带水稻田的水鸟保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海岸带受损湿地的修复和水鸟栖息地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