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主要架桥设备的种类及安全技术性能检验实施过程,着重介绍1600t架桥机静、动态应力测试。  相似文献   
242.
环渤海潮间带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08年9月在环渤海11个潮间带进行生态调查所获得的30个生物样品,以及对现场测定的温度,pH和ρ(DO)与沉积物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76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5种,软体动物24种,甲壳动物19种,其他类动物8种. 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40±187.30)m-2与(100.90±56.40)g/m2. 数据分析显示,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明显,优势度大于1%的仅有4种,分别为托氏昌螺、四角蛤蜊、哈氏美人虾和中华近方蟹. 物种多样性指数则以位于渤海口的莱州湾最高,为1.909. 11个采样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总体较低,相似系数约为20%. 相关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底质类型显著相关,而与温度,pH和ρ(DO)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与历史资料相比,过去的30 a,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因周围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43.
为掌握渤海湾天津段多条河流入海区和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近岸海域表层(0~5 cm)沉积物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对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6种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优先控制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评估了其潜在生态风险和概率致癌风险. 结果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w(PAHs)(16种PAHs质量分数之和,以干质量计)为23.9~672.8 ng/g,平均值为228.1 ng/g. 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程度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有所加剧,并且呈复合型污染,在天津港港区外海域主要为石油制品污染,在研究区域南部则主要源于燃煤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海河入海口附近和研究区域北部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内概率致癌风险处于较低水平,∑7TEQBaP(7种强致癌PAHs的苯并芘毒性当量浓度之和)占∑16TEQBaP〔16种PAHs的苯并芘毒性当量浓度之和〕的96.8%,其中二苯并蒽的致癌风险最大,其次为苯并芘.   相似文献   
244.
基于2011年5月和9月航次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数据,采用建立在功能摄食群上的摄食均匀度指数(the feeding evenness index,jFD)并辅以建立在群落结构指标上的多元AZTI海洋生物指数(Multivariate AZTI Marine Biological Index,M-AMBI)评价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本研究将所有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5个摄食群,但2个航次均未发现植食者.从物种丰富度的角度看,碎屑食者和肉食者占比最高;从栖息密度的角度看则是浮游生物食者占比最高,而杂食者则在上述两个指标中均占比最低.摄食均匀度指数值大都低于0.60,说明研究区大部分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这可能与该海域所受到的人为干扰如陆源排污、围海造陆有关.与M-AMBI相比,二者指示的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基本一致,且均能敏感地响应渤海湾近岸河口至离岸海域的环境压力梯度.总体上来讲,jFD适用于评价渤海湾的生态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245.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环境中铬(Cr)的污染来源、现状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阐述了Cr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转化机理,并重点综述了土壤重金属Cr(VI)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土壤中的Cr(VI)可以在微生物还原作用、生物吸附、富集等作用下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从而达到Cr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此外,针对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微生物修复Cr污染土壤效果的措施,并对土壤Cr污染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6.
朱宁  蒋勇  加腾征三 《火灾科学》2001,10(4):193-199
本研究在投影角度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超声波CT完成三维温度测量。新CT再构成算法的主要特征如下:在考虑到投影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的同时、在傅里叶变换基础之上利用外插手法来补全不完整的投影数据。我们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以及建立实验系统对上述算地的可靠性进行检验。根据计算机模拟计算和实验的结果,我们认为本研究所提出的CT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受投影角度限制的投影数据。  相似文献   
247.
248.
可燃制冷剂泄漏及爆炸危害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计算可燃工质泄漏后在房间内可燃工质浓度变化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小型空调器可燃工质泄漏引发的爆炸隐患仅局限于空调系统附近的局部区域内。用压力-冲量准则,对可燃工质泄漏产生的最大爆炸当量、危害范围与危害等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充装量很小的可燃制冷剂,泄漏产生爆炸的危险性很小,火灾隐患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49.
三石 《安全与健康》2001,(11):23-26
2 0世纪的科学技术把人类的文明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也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然而 ,如果没有道德力量的约束 ,现代技术运用中的任何一种力量都可能显现出其破坏性特征 ,其结果必定会造成一种难以挽回的毁灭性力量。 2 0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生态危机便是这种毁灭性力量的表现。尽管人们采用各种方法试图缓解和消除生态危机 ,但危机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究其原因 ,不在于我们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 ,而在于缺乏必要的伦理意识。一、从地球变暖的五大危害说起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世界气象组织就预言 ,未来的 2 1…  相似文献   
250.
天然气储气罐破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市天然气储气罐的不断兴建与发展趋势的大型化,对于已建和待建储罐区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安全性问题,指出运用破坏伤害范围评价法可直观地预测破坏效应。通过对储罐爆炸释放能量的估算,采用模拟比法结合TNT爆炸试验数据计算出距离储气罐不同距离处爆破冲击波超压值,运用超压准则模拟预测出不同规格、储压下储罐爆破破坏伤害严重程度及危及半径范围;采用世界银行推荐的危害关系式,结合伤害破坏等级分析天然气爆炸破坏效应并与爆破效应比较。5000m3储气罐、储压1.20MPa下,储罐爆破和天然气爆炸危及距离分别可达144.0m和247.7m。依据预测结果,可将罐区周围划分不同区域,为实际工程中罐区选址、建设、安全距离确定及安全预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