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恶臭污染物排放特征,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对宁波市某典型餐厨垃圾处置企业的恶臭污染物成分、含量及成分谱进行研究,共检出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有机物、硫化物及氨等7类物质,其中含氧有机物是主要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恶臭污染物总浓度水平为高温灭菌装置油水分离装置厌氧发酵装置分选装置卸料区,高温灭菌装置、分选装置、油水分离装置、厌氧发酵装置的臭气浓度值较高。结合数据分析初步筛选各单元的特征污染物:卸料区、分选装置:乙醇、硫化氢、二甲二硫醚、氨、柠檬烯;高温灭菌和油水分离装置:乙醇、甲硫醇、硫化氢、二甲二硫醚、柠檬烯;厌氧发酵装置:乙醇、硫化氢、二甲二硫醚、对-二乙苯、柠檬烯。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异味源排放的气味暴露在环境中对居民产生的影响,以某卷烟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测定异味暴露的频率、强度、愉悦度等暴露因子,并结合社会学问卷调查法,量化评价异味源对周边居民产生的烦恼程度,建立能够反映居民真实感受的气味影响评价模型,同时利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思想及方法研究了异味愉悦度(愉快-不愉快)和强度对人群烦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监测周期,通过"气味小时数"得到该卷烟厂排气筒排放异味扩散到周边居民区的频率在2%—37%的范围内,采用六级强度法得到该烟厂排放异味的强度在2—2.8之间,同时根据愉悦度九级度量法,监测得到该烟厂排放异味的愉悦度为-1(稍感不快)—-2.1(中度不快).在居民区异味发生的频率与居民高度烦恼率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型,人群产生的烦恼程度随该卷烟厂异味暴露频率的增大而增加.将该卷烟厂的异味频率控制在不会引起10%的居民产生高度烦恼,则异味频率不能超过7%.暴露-效应关系受到气味强度及愉悦度的影响,愉悦度的影响更为严重(OR=3.3,95%-CI=1.8—6.2),异味源排放的气味越不愉悦,居民产生的烦恼就越严重.研究显示,掌握异味暴露与居民烦恼度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以确定合理的气味可接受水平,为异味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异龙湖基本情况,对异龙湖主要入湖河流(含湿地)进行现状监测,结果显示,按照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大水河入湖口、城河入湖口水质均不达标.若按《异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Ⅴ类水质目标评价,大水河入湖口水质达标,城河入湖口水质不达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
田玲  邓舟  夏洲  胡益铭  张妍 《环境工程》2010,28(5):78-82
比较各种沼气利用方式,其中沼气提纯净化能量损失最小,能量输出率超过79.6%,是最有前景的一种利用方式。另外,在多种沼气提纯方法中,变压吸附沼气提纯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以及装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亦有工程实例。我国变压吸附沼气提纯技术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改进。针对我国沼气工程特点,适宜开发高效的小型化、移动式的成套变压吸附装置。  相似文献   
35.
珠江九沙围河涌河道内埋有二战时期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为了解水体及底泥污染状况,对河段水质、底泥、水生生物进行了采样监测,并采用水质单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沙围河涌及其附近珠江河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IV类标准要求,以有机污染为主.底泥污染较为严重,超标最为严重的为镉、锌、铬和砷,水生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体都在富营养水平以上,底泥中氰化物和砷超标,说明河涌底泥存在被日遗化武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36.
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在中温(35℃)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底物进行中试规模的两相连续式厌氧发酵试验,并对一个周期内不同时间段产甲烷相产生的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其臭气浓度和物质浓度,结合各组分的阈稀释倍数,筛选出主要的恶臭污染物。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稳定运行阶段,产甲烷相产生的臭气浓度较大,都在23万以上;产甲烷相产生的恶臭物质主要包括硫化物、萜烯类、含氧类和芳烃类四类化合物,其中质量浓度最高的恶臭物质是硫化氢,超过了150 mg/m3;产甲烷相的主要致臭物质是硫化物,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硫化氢,其阈稀释倍数都在26万以上,其次为乙硫醇﹥甲硫醇﹥乙硫醚,这3种物质的阈稀释倍数都在4 000以上;除了这4种硫化物,丁醛对恶臭的贡献也比较大,其阈稀释倍数也在4 000以上。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讨妊娠期染毒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acid,PFOA)对子代雌鼠肝脏的损伤作用,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及其调控的下游脂肪酸氧化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将50只孕0 d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孕1~17 d,对照组小鼠每天灌服0.2 mL去离子水,其余4组每天小鼠分别灌服0.2 mL不同剂量(1.0、2.5、5.0、10.0 mg·kg~(-1))的PFOA,仔鼠生长到21日龄剖杀,分离血清并采集肝脏.同时,计算母鼠的流产率、子代存活率、肝脏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最后,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用ELISA方法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用qPCR法检测PPARα及其调控的下游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1) PFOA处理可显著升高母鼠的流产率(p0.05),降低仔鼠成活率(p0.01),极显著增加子代肝脏指数(p0.01),导致肝细胞肿大,发生空泡变性.PFOA处理组中AST和ALT的活性及SOD和CAT的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PPAR-α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其调控的有关脂肪酸氧化基因极显著上升(p0.01).研究表明,妊娠期染毒PFOA可增加母鼠流产率和仔鼠死亡率,增加仔鼠肝脏指数,造成肝细胞肿大和坏死.并且通过激活子代雌鼠PPAR-α通路,加剧脂肪酸氧化,使活性氧沉积,造成氧化应激,导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38.
大气扩散模型是进行恶臭污染管理的有效工具,它可以评估恶臭污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然而,由于恶臭污染的特殊性,通常使用的大气扩散模型模拟结果是小时均值浓度,不能满足恶臭污染评估对瞬时最大值的需求,所以,需要引入峰/均值因子,将扩散模型计算结果从均值浓度(如1 h均值)转换到短时间峰值浓度(如1 s峰值).通过研究国内外峰/均值因子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外恶臭标准、评估技术中峰/均值因子的相关规定,对峰/均值因子的研究理论、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和评述.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峰/均值因子受大气稳定度、距离、地形、污染源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由于影响峰/均值因子的因素较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只能在其恶臭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将峰/均值因子设置为一个或一组固定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我国的恶臭污染评价现状,建议将峰/均值因子理论引入我国,综合考虑我国的恶臭污染特点、气象特征、地形等,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类型的峰/均值因子.峰/均值因子的研究可为我国恶臭污染的精准模拟、恶臭防护距离的制订、恶臭暴露-效应关系的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9.
国土生态修复研究的演进脉络与前沿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国土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加速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计量和网络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196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国土生态修复研究动态趋势、合作关系和研究热点,进一步辨析演进脉络和前沿进展。研究表明:(1)国土生态修复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生态学和环境学领域;(2)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学者和机构在该领域影响力突出,中国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是新兴合作团体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机构;(3)以生态为核心的水、土壤和人口等要素是该领域主要研究对象,人文和自然学科交叉下的综合性研究是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利用环境空气监测资料,采用Da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m秩相关系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宝鸡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研究了宝鸡市2007—2013年间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2013年宝鸡市满足二级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均达到了85%以上;宝鸡市大气中的PM10污染物指数最高,其次是SO2,最后是NO2;2007—2013年,宝鸡市NO2、SO2的浓度分别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但变化效果不显著,污染指数最高的PM10呈现下降趋势,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