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2013—2015年南昌市9个空气环境监测点的连续数据,分析了空气PM_(2.5)、PM_(10)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并以景观格局指数为定量指标,研究了监测点的两种颗粒物浓度与其周边500 m半径、1000 m半径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昌市3年来PM_(2.5)和PM_(10)浓度逐年显著降低.(2)通过聚类分析,9个监测站依据颗粒物污染可分为4大类,表现出一致的城乡梯度差异.(3)在斑块类型水平上,PM_(2.5)和PM_(10)浓度与500、1000 m半径缓冲区的C-PLAND(建筑用地覆盖率)、C-SHDI(建筑用地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与1000m缓冲区的F-ED(林地边界密度)显著正相关;与F-PLAND(林地覆盖率)、C-Fi(建筑用地分离度指数)、F-MPS(林地平均斑块面积)显著负相关.在景观水平上,PM_(2.5)和PM_(10)浓度在500 m缓冲区与LPI(最大斑块所占景观比例)显著负相关;与1000 m缓冲区的MPS(平均斑块面积)显著负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直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它与PM_(2.5)和PM_(10)浓度的相关性,表现出生态学中典型的"源汇景观"关系.  相似文献   
42.
阴极电场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去除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流强度、反应液初始pH值、电解质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分析,探究了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与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比较,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显著提升.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中电流强度对体系影响不显著,臭氧浓度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有一定影响,反应初始液的pH值对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体系的影响较大.水中无机盐如硫酸钠、硝酸钠及氯化钠的存在会抑制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此外,单独臭氧对活性炭纤维有破坏作用,降低了活性炭纤维对反应的促进效果,外加阴极电场时,不仅活性炭纤维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提升,而且保证了活性炭纤维结构不被臭氧所破坏.  相似文献   
43.
张帅  石金辉  姚小红  高会旺 《环境科学》2018,39(4):1512-1519
于2012-12~2013-04在青岛采集119个气溶胶样品,分析了冬、春季节气溶胶中乙二酸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乙二酸的浓度冬季为31~370 ng·m-3,平均为104 ng·m-3;春季为11~1926 ng·m-3,平均为400 ng·m-3,二者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天气状况影响气溶胶中乙二酸的分布,霾天时乙二酸浓度最高,其次是沙尘天,雾天与晴天时的基本相当,雨天时的浓度最低.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乙二酸与温度和太阳辐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光化学氧化的二次生成过程对气溶胶中的乙二酸有一定影响.冬、春季气溶胶中乙二酸二次生成的机理可能不同,冬季主要为水相氧化过程、春季为气相氧化过程.PMF源解析结果也显示,二次源是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乙二酸的主要来源,其贡献冬季约为45%、春季约为70%.春季青岛气溶胶中乙二酸浓度显著高于冬季,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春季温度和太阳辐射显著高于冬季,增强了颗粒态乙二酸的二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4.
田禹  张帅  陈琳  张赛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2):464-472
利用水生蠕虫的捕食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泥减量.为了研究环境条件波动对蠕虫捕食污泥减量效率的影响,应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分别预测蠕虫反应器的污泥减量速率.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D0)、温度(T)、蠕虫密度和污泥负荷是蠕虫捕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性能比较得出ANFIS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r)为0.82,绝对平均误差百分比(MAPE)为71.5%,均方根误差(RMSE)为16.7.根据ANFIS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出蠕虫反应器的最适运行条件为:DO 1.8 ~3.1mg·L-1,温度18.4~21.7℃,蠕虫密度低于1.7 g·cm-2(以湿重计),污泥负荷563~734 mg·g-1(以TSS计),在此操作条件下获得的污泥减量速率均高于100 mg· g-1·d-1.  相似文献   
45.
10万m^(3)原油储罐是重要的大型能源存储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本文通过重大事故情景构建技术,利用底线思维,构建10万m^(3)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情景,借助定量评估手段,分析储罐沸溢后果,进行情景演化推演,并辨识应急过程中关键阶段,分析不同演化阶段对应的应急任务,为油库开展针对性应急准备和科学性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以2000—2020年30个省份的实体经济数据为样本,利用四成分随机前沿模型检验了我国实体经济生产率困境的客观存在、形成机制及金融粘性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生产率困境,具体表现为短期生产效率远高于长期生产效率,且长期生产效率增长趋于停滞。(2)效率与创新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实体经济生产率困境的成因。(3)金融粘性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体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体现在提高对国有部门的信贷会加剧生产率困境,增加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有助于缓解生产率困境。(4)要突破我国实体经济的生产率困境,不仅需要增强国有部门对新技术高地的攻关和布局,更需要鼓励非国有部门对前沿技术的吸收和引进,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对非国有部门创新企业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选择就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策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了解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其次,探索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方法,如建设完善的森林防火机制、重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力求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以免出现火灾带来更为严重影响;最后,分析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力求为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利用污泥制备活性炭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但是目前对污泥基活性炭(SDAC)制备工艺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以污水厂污泥制备活性炭为对象,建立了制备工艺流程图,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定量揭示制备工艺的环境影响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个制备工艺中焙烧步骤对环境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研磨或浸渍步骤,最后是洗涤和干燥步骤。水蒸气物理活化、CO2物理活化、KOH浸渍法、ZnCl2浸渍法、H3PO4浸渍法、ZnCl2熔融盐法、物理化学法的能量消耗量分别为68.976,79.776,47.376,53.964,48.564,45.828,46.764 MJ/kg活性炭,而全球变暖潜力值分别为14.93,17.06,15.54,13.42,14.51,12.65,13.91 kg CO2 eq/kg活性炭。LCA结果表明,利用CO2物理活化方法制备活性炭对环境影响最大,而ZnCl2熔融盐法对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9.
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帅  程昊 《环境工程学报》2009,3(3):489-492
用2%海藻酸钠与1%明胶混合作为包埋剂固定啤酒废酵母,研究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 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吸附Cr(Ⅵ) 受吸附时间、起始pH 、固定化菌体浓度、Cr(Ⅵ) 起始浓度及共存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 最佳吸附条件为:pH 2,Cr(Ⅵ) 起始浓度100 mg/L ,固定化菌体浓度2 g/L,吸附90 min 。此条件下Cr(Ⅵ) 的吸附率可达96.8%。Pd2+等并存离子可抑制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 的吸附。用1 mol/L盐酸洗脱固定化啤酒废酵母所吸附的Cr(Ⅵ) 3 h,解吸率为93.6%。  相似文献   
50.
针对城市雨水管网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特性尚不清楚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南京江北新区3种不同功能区(文教区、交通区及商业区)分流制雨水管网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功能区雨水管网沉积物中细菌耐药性,分析了β-内酰胺类和四环素类两类典型ARGs的组成种类及其相对丰度差异,重点探讨了上述典型ARGs在不同粒径颗粒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可培养细菌总数大小顺序为商业区 > 文教区 > 交通区,而携带典型ARGs的耐药菌(ARB)相对含量大小顺序却为文教区 > 商业区 > 交通区;交通区的典型ARGs相对丰度高于文教区和商业区1个数量级;随着干期长度的增加,各功能区雨水管网沉积物中典型ARGs种类及相对丰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文教区雨水管道沉积物中典型ARGs的丰度变化不大,交通区的雨水管道沉积物中典型ARGs的丰度则呈增加趋势,而商业区的无明显规律;粒径较小的颗粒中可移动遗传因子(MGEs)对ARGs的分布影响更大,且以<75 μm粒径段颗粒中的最明显(相关系数为0.8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