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微生物技术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重复接种是提高外部菌群在实际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潜在而有力的手段,是保证高效修复的关键.该研究选择了从石油污染环境中分离获得的2株烃降解菌(SW-1、SW-4)及2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F、F2),按不同比例复配,构建高效烃降解菌群,研究了重复接种该菌群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监测了修复过程中石油降解率、细菌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由4株菌等比例组成的菌群在7d内降解率最高;与单次接种相比,重复接种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烃的降解率,GC-MS分析表明菌群对C15~C30烷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相关性分析表明降解率与土壤中细菌数量和酶活性的增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环境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后有效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如何量化评价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和方法学上的初步探索,重点研究了评价基本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界定了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评价的含义,提出理论框架和工作流程,设计了1套指标体系.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的内涵,由此实现了对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的量化评价。并通过上海市某区项目案例研究,验证了文章中评价理论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
张怡  胡韧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环境》2012,21(1):107-117
南屏、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拱北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对澳门供水的主要水库。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这两座水库逐月采样,依据Padisák等(2009)功能类群方法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功能类群以不同的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来命名。并结合水库的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生境特征,分析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动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泽丝藻(Limnothrix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丝状蓝藻代表的S1功能类群与薄甲藻(Glenodinium sp.)代表的Y功能类群在6、7月份相对稳定水体中共同占优势,是南屏水库丰水期浮游植物演替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枯水期则主要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适应混合水体的C+D+P功能类群为优势群落。竹仙洞水库中几乎全年以C+D+P功能类群占优势,推测是因为竹仙洞水库水力滞留时间较短,利于耐冲刷的功能类群的生长。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水力滞留时间、降雨量和正磷是影响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的重要因子,而竹仙洞水库则是水力滞留时间和降雨量。两座水库的水力滞留时间差异明显,从而造成两座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及演替趋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   
24.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易危物种,是全球唯一生活于高原、最晚被人类识别和记录的鹤种.黑颈鹤迁徙途中需选择适宜的生境作短暂停歇,以补充体能或夜栖,但目前关于其中途停歇地点选择的信息缺乏. 2014年12月10日和2023年3月22日,在四川省九龙县洪坝乡(102°3′14″E,29°13′23″N,海拔2 189 m)、泸定县二郎山森林公园(102°13′44″E,29°49′30″N,海拔1 824 m)各拍摄到一只黑颈鹤.其中洪坝飞往南方越冬地的成体在灌木林中空地停留约50 min,二郎山飞往繁殖地的亚成体在临近318国道和居民点的针阔混交林中停留约41 min.本研究补充了黑颈鹤东部种群迁徙停歇地点的信息,可为当地林草部门开展有效保护提供支撑.(图3参18)  相似文献   
25.
利用白云石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的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梅翔  杨旭  张涛  王欣  严伟  何珣  张怡  周宇翔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3809-3816
为经济有效地从污泥厌氧消化液中回收磷,构建了以白云石提供钙镁源的磷回收方法,探讨了磷回收的工艺条件与效果。通过盐酸酸化厌氧消化液以降低其碳酸盐含量,同时利用白云石溶于冷稀盐酸的特性使其钙镁缓慢释放到酸化的厌氧消化液中形成第一步磷回收体系,考察体系酸化pH、白云石与厌氧消化液的固液比以及反应pH对白云石的钙镁释放和磷回收效果的影响;第一步磷回收后的上清液为第二步厌氧消化液磷回收提供钙镁源,研究投加钙磷摩尔比对磷回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5.0时,在酸化pH为4.0~4.5且酸化溶出时间为10 h以及反应pH为9.0的条件下,第一步磷回收产物以磷酸钙盐沉淀为主,厌氧消化液磷回收率及回收产物含磷率(以P2O5计)分别达到99.43%和38.49%;第一步磷回收后的上清液按一定的钙磷摩尔比投加到酸化后的厌氧消化液中进行第二步磷回收,当投加钙磷摩尔比为0.20时,在反应pH为9.0的条件下,回收产物同时含有磷酸钙盐和磷酸铵镁,厌氧消化液中氮、磷回收率分别达到13.19%和90.90%,回收产物氮、磷含量(以P2O5计)分别为0.26%和39.58%;经XRD、XRF、ICP及SEM等分析表征,2步磷回收的产物以磷酸钙盐和磷酸铵镁为主要成分,杂质少。研究表明,利用白云石为钙镁源,通过分别构建不同的磷回收体系可以分步从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经济有效地回收磷,且磷回收率和回收产物含磷率高。  相似文献   
26.
为提升综合救灾能力,利用情景建模法构建不同的灾害情景;在应急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以最大化应急救援社会价值为目标,并兼顾分配公平,建立应急资源精益配置模型,主要包括储备库选址与规模设置、不同灾害情景下的物资分配方案制定;利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模型,并通过数值案例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有助于实现有限应急资源的社会价值最大化,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能够求得模型的最优解,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提升人道救援效率,降低灾难事故的负面影响,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提取14个人道物流敏捷性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敏捷因子间的5级递阶结构,基于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法(MICMAC),绘制驱动力-依赖度象限图,将敏捷性影响因素分为自治、依赖、联动、独立4个集群。结果表明:恢复能力、反应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人道物流敏捷性的核心能力。提升人道物流敏捷性的关键在于改善恢复能力、物流水平、应急预案等自治要素,同时兼顾灾情评估、需求预测、基础设施等独立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28.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任务与实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未来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本文基于《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分析归纳了我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从环境保护与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与实现路径,重点从构建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治理等4方面介绍环境保护与改善任务与路径,着重分析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开展生态系统评估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与路径,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措施。本文可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后续行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探索了以常见金属铜、锌、铝单质及其氧化物为催化剂,提高超声降解间苯二酚速率的可行性。在超声/零价金属以及超声/金属氧化物同时存在的条件下,以间苯二酚为目标污染物,对间苯二酚的去除效果、溶液pH的变化及金属离子的溶出等进行考察,并对超声波与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协同催化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铜、锌、氧化铜均可以有效地催化间苯二酚的超声降解,其过程均符合假一级动力学反应。各类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能力排序为铜、锌混合物>氧化铜、锌混合物>锌>铜≈氧化铜。当间苯二酚初始浓度为0.05 mmol/L,初始pH=5,超声频率25 kHz,功率为200 W,铜、锌比例为1:1,投量为1 g/L时,US/Cu-Zn去除间苯二酚的速率常数为1.53×10-2min-1,是单独超声作用时的9倍。  相似文献   
30.
核电厂冷源取水海域海洋生物的异常暴发,会导致取水口堵塞,严重影响核电厂的正常运行。本文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室内和野外实验,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在不同温度(29℃、26℃、23℃、20℃和17℃)条件下点篮子鱼对常见优势藻类长石莼(缘管浒苔)(Ulva linza)的摄食作用,野外原位实验研究了点篮子鱼对长石莼和孔石莼(Ulva pertusa)的摄食行为。通过室内实验可以发现,点篮子鱼对长石莼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并且在适合的生存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摄食率越高,在29℃温度组中,平均摄食率高达7.86%;通过野外实验发现,点篮子鱼在实验海域生长良好,对长石莼和孔石莼喜好程度高且摄食积极。综上所述,点篮子鱼对辽东湾核电厂冷源取水海域具有海藻生态防治的潜力,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生态风险评估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为核电厂冷源取水海域的海藻生态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