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为了获得高效、低能耗的藻污染控制方法,通过煅烧-沉淀法制备出b-N-TiO2/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TEM、XRD、XPS、UV-Vi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整体形貌、表面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b-N-TiO2均匀分布在Ag3PO4表面,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响应,并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②b-N-TiO2/Ag3PO4(0.2T/A)复合光催化材料降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胞中叶绿素a(Chla)的效果最好,其拟一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分别比纯Ag3PO4和b-N-TiO2高2.73和7.72倍,经过8 h可见光催化后,对Chla的降解率为98.1%,且重复利用3次后降解率仍可达85.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稳定性.③固定化b-N-TiO2/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对实际地表水中的藻细胞和藻毒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因此,b-N-TiO2/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在未来有害藻类污染的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2.
农业气象灾害对江苏淮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拉朗日插值法推算江苏省淮北地区冬小麦在无农业气象灾害条件下从1960-2000年41年的期望产量,并用用S软件建立气象灾害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对指导淮北地区有针对性地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降低其对冬小麦产量的 影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组合火焰型”焦炉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组合火焰型"焦炉对大气环境的实际影响,通过实测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对其排放规律及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浓度特征规律为,筛焦处>备煤处>焦炉烟囱>装煤处>推焦处;SO2、NOx有组织排放浓度特征规律为,焦炉烟囱>推焦处>装煤处;BaP有组织排放浓度特征规律为,装煤处>推焦处>焦炉烟囱;装煤处、推焦处以BaP污染为主,焦炉顶以NOx污染为主。受装煤、出焦的双重影响,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由塔南向塔北浓度逐渐降低,BaP、BSM在装煤塔两侧浓度水平相当。在生产负荷大于90%的情况下,所测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达标且优于传统型焦炉,在BaP、BSM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4.
为探讨生物质材料吸附重金属过程中溶出物的溶出规律及成分,以苎麻麻骨为材料,在实验室模拟其吸附Cd2+废水条件下,考察溶出时间、温度、pH、苎麻麻骨粒径及ρ(Cd2+)对苎麻麻骨水溶物DOC溶出量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溶出物成分进行鉴定,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技术对溶出物溶出前后苎麻麻骨表面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在弱酸性(pH为5)条件下,苎麻麻骨DOC溶出量高于65.90 mg/L. 各因素对DOC溶出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以粒径及温度的影响最大,随着粒径由1 mm增至20 mm,DOC溶出量由78.37 mg/L迅速降至60.14 mg/L,降低了18.23 mg/L;升温可促进苎麻麻骨DOC溶出量的增加,随着温度由5 ℃升至55 ℃,DOC溶出量增加了13.63 mg/L. 提取液pH、溶出时间、ρ(Cd2+)对DOC溶出量的增加量分别为5.08、4.60、3.11 mg/L. 溶出物溶出前后苎麻麻骨表面无显著变化,但溶出后的苎麻麻骨表面易溶于水的官能团数量显著减少. 溶出物中鉴定出9类物质(共19种化合物),以酮类和酯类居多,表明苎麻麻骨表面不带电.   相似文献   
145.
长江湖北段表层土中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旭  卢双  裴晋  姚宏  于晓华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2):4531-4536
应用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GC-MS)对湖北省长江流域岸边表层土壤样品中25种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长江湖北段11个国控断面对应土壤中∑25PAHs及∑7 carc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利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及因子分析法对表层土壤中的PAHs来源进行了解析,采用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对PAH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25PAHs的含量为34.81~2939.07 ng·g-1,均值为463.16 ng·g-1,以4~6环为主.与其他地区土壤PAHs含量相比,研究地区土壤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污染主要来源为石油、煤及草木等的不完全燃烧.根据荷兰土壤标准,采用毒性当量因子分析得出11种TEQBa P为3.02~2559.72 ng·g-1,73%的采样点大于参考值(33 ng·g-1),说明湖北地区长江流域周围土壤普遍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6.
定义了原子的价点价值δi,由δ1^Y构建了新的分子结构信息价连接性拓扑指数mX^Y(m=0,1,2,…,n),并计算了13种含氮杂环化合物的mX^Y(m=0,1,2,3)值,发现mX…Y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水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和对发光菌、大型蚤的毒性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其他的指数相比较,新指数结构选择性和相关性好,且新方法还具有计算值简单,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并对-lgEC50=α2 b2^0X^Y b3^1X^Y模型采用Jackknife法予以检验,具有总体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7.
为探究不同外热功率(220,170,120,70 W)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采用动压变温实验舱作为燃爆实验舱,并利用量热仪和ISO-9705烟气分析仪监测特征参数,对荷电状态(SOC)为100%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进行高温热失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外热功率条件下,锂离子电池进入热失控的过程呈现出相似的趋势,但是各阶段的特性却存在差异。池体表面中心温度、HRR,THR和耗氧量均随外热功率的降低而降低。高外热功率下燃爆响应时间点明显提前,池体温度更高,220 W外热功率下,燃爆响时间点为176 s,池体温度为720.6 ℃,比70 W时提前366 s,高210.03 ℃,可见高外热功率时,电池热危害性更高。热解烟气CO的峰值体积百分比浓度随着外热功率的降低而升高,而CxHy的峰值质量百分比浓度降低,,CO2的峰值体积百分比浓度降低。在70 W外热功率时,CO峰值体积百分比浓度高达0.322%,220 W时CO峰值体积百分比浓度仅为0.165%,说明低外热功率时,电池毒危害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8.
为探究加载速率对软煤样Ⅰ型断裂韧性的影响,对取自云南老厂的煤样开展压入硬度实验及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断裂韧性实验,分析加载速率及割理角度对软煤样断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老厂煤岩压入硬度分布在51.84~125.03 MPa之间,按压入硬度划分属于软岩类别;实验岩样Ⅰ型断裂韧性分布在0.009 9~0.208 2 MPa·mm0.5之间,平均值为0.096 5 MPa·mm0.5;在0.2~1.1 mm/min的位移加载速率范围内,实验软煤岩Ⅰ型断裂韧性值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割理角度对软煤岩Ⅰ型断裂韧性有较大影响,Ⅰ型断裂韧性与割理角度的关系呈现为负线性相关性。低加载速率条件下,软煤岩表现为韧性断裂,高加载速率条件下,软煤岩表现为脆性断裂,加载速率的变化导致软煤岩断裂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9.
沸石芦苇床除氮中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对沸石芦苇床去除农田回归水和农村生活污水组成的混合污水中的氮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0.6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冬季和春季分别为38.9%和58.2%,93.11%和78.84%,10.01%和48.99%,38.81%和98.45%.春季运行效果明显好于冬季.在相同条件下,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去除率比砾石芦苇床分别高28%、67%、35%.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离子交换,微生物的哪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沸石芦苇床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0.
厌氧条件下有机氯代烃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土柱实验,对3种弱还原条件下氯乙烷和氯乙烯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硝酸盐和氧化锰存在条件下,1,2-二氯乙烷(1,2-DCA)和一氯乙烯(VC)可发生氧化降解,其中,1,2-DCA转化速率在反硝化和锰还原过程中分别为1.18/h和0.54/h,VC转化速率分别为0.29/h和0.15/h.在Fe(OH)3存在条件下,VC无明显降解,1,2-DCA的降解亦受到抑制.其它有机氯代烃,如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及二氯乙烯异构体等,在3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均未发生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