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对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16种多环芳烃过程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并计算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后计算出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据分析,在引起不确定度的诸多因素中,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其次是测量重复性和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2.
采用混凝-Fenton氧化联合技术,对可生化性差的含有丙烯酸的化工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OD为150000~160000mg/L的高浓度丙烯酸废水,经过混凝和Fenton氧化的联合处理,废水COD的去除率可高达80%左右,但出于实际生产运用中成本、运行难度和污泥量的考虑,选择其混凝最佳反应条件为:10%PAC投加量为5%,1‰PAM投加量为0.25%,pH为9,反应时间1h;Fenton最佳反应条件:初始pH为3,[Fe^2+]/[H2O2]的摩尔比为0.05,H2O2与废水的体积比为2%左右,反应时间3h,沉降1h。在这个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60%左右,而且可生化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3.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以下简称PSB)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一大类能以光作为能源,以CO2和有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碳源,以有机物、氢气或硫化物为供氢体而营养繁殖的原核生物的总称;除蓝细菌外都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PSB分布广泛(见表1),类型多样,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PSB可分为六个类群,27个属(见表2).其中的红色非硫细菌由于其分解利用有机物能力强、营养丰富,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表1 各种环境下PSB数量(n(PSB)/g-1)Tab…  相似文献   
114.
采用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装置,针对 B O D 容积负荷在0 .05 ~0 .46 kg/m3 d - 1 左右的常规浓度和低浓度的城市生活污水,设置进水流量不同的工况,最终使这两种城市生活污水 C O D Cr 的去除率均达到80 % 以上, B O D5 的去除率均达到90 % 以上,出水 N H3 N 达标.此外,在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工况上加上一个回流装置,可使总 N 的去除率从10 % 提高至50 % 左右  相似文献   
115.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作为干旱区的典型省区,其气候条件、水分等自然因素决定了该省区是以内陆河流域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本文论述了该省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发展绿洲灌溉农业的生态变化,并陈述了生态变化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为特征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6.
土壤呼吸是土壤有机碳分解的主要生物化学过程,可反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及有效养分供给水平,可用于评价土壤微生物活力状况.通过设置8个养分处理,对黑土进行41 d的室内好气培养,考查了黑土微生物活力对不同养分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单加N或P以及NP组合均不能提高黑土微生物活力;单加葡萄糖能够使土壤呼吸释放的CO2累积量达到对照的10倍以上,使黑土微生物活力显著提高.在可利用碳底物充足的条件下,N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黑土微生物活力,土壤呼吸释放出的CO2累积量达到对照的13倍以上,显著促进土壤有机质中无机养分的释放,CN交互作用显著;在C和N养分都充足的条件下,P的加入才能够对黑土微生物产生激发效应.不同养分状况下,黑土微生物活力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表现为,CNP(C N P)处理土壤呼吸强度在第3 d达到最高值,CN (C N)处理在第5天达到最高值,单加C和CP (C P)处理,在15 d左右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7.
设计小尺寸实验平台,研究不同通风管道风速对乳胶泡沫材料燃烧特性的影响。在不同风速条件下进行实验,获得材料表面温度分布、质量损失速率、火焰高度和火蔓延速率等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管道风速为0,1.5,3,4.5,6 m/s时,平均火焰蔓延速率分别为0.24,0.20,0.23,0.25,0.24 cm/s,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分别为2.80,2.26,2.65,3.18,3.63 g/s。在有风条件下,随着风速的增加,火焰燃烧过程变得更加剧烈,最大质量损失率变大。实验样品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始生长、完全燃烧和熄灭。最大火焰高度发生在燃烧过程的第2阶段,不同管道风速下的最大火焰高度分别为96.39,72.83,90.68,94.96,95.32 cm。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事故发生时楼梯宽度对多层建筑疏散效率的影响,结合多层建筑楼梯疏散特点,建立多层建筑楼梯疏散模型。基于多层建筑疏散过程,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分析多层建筑行人疏散方式,构建楼梯疏散汇流模型;计算各楼层行人汇流时间以及楼梯汇流疏散效率;以某多层教学楼为仿真案例,构建不同楼梯宽度组合疏散场景,仿真多层建筑物疏散过程,获取各楼层汇流时间及楼梯疏散效率。结果表明:楼层平台汇流持续时间与楼层所在位置正相关,楼层所在位置越高,汇流持续时间越长;低楼层楼梯宽度增加有利于优化中间楼层行人汇流作用,提高多层建筑疏散效率,而高楼层楼梯宽度增加则会加剧中间楼层行人汇流对疏散的不利影响,降低多层建筑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19.
从漠视环境污染到建设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治理的共赢,公众对于环境生态问题的认知转变代表了国家生态文明程度的提升。将公众认知概括为两种:(1)清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个体无法因其社会贡献获得满意的经济回报,作为公共物品数量的接受者而导致政府是整治环境污染副产品的责任者;(2)清洁环境不再只是经济增长的副产品,个体既是环境公共物品的享用者,也是环境治理进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和监督者,由公众联合提供环境公共物品,成为公共物品数量的决定者而导致合作治理是环境污染的一条有效解决之道。进而用个体偏好及效用函数的不同,来表征两种认知状态下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态度与行为差异,在可比场景中推导环境公共物品的治理均衡。结果表明:前一种公众认知状态下,环境治理效果与参与合作的公众相对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公众的环保认识和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往往以环境公共物品数量接受者的身份观望,等待他人推进环境治理进程,政府此时发挥环境公共物品供给责任主体的作用,将有效提升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后一种公众认知状态下,环境治理效果与参与合作的公众绝对规模之间密切相关,一个适中比例的群体规模,就可以实现环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群体规模不是制约环境治理效果的障碍,公众认知状态及环境治理的成本投入才是影响环境治理均衡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加强环保相关科学知识传播,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使绿色发展投入与公众参与能力相契合;创新环境综合整治举措,使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得以健全和完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指明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0.
为合理制定道路交叉口人流分配规则,考虑道路交叉口处人群聚散特点,建立疏散人群分流模型。根据人群疏散过程,构建带容量限制的人群疏散路网;耦合后序路段实时拥挤度和最短剩余路长,计算交又节点处的人流分配概率,分析疏散路段人流传递关系,厘定疏散路网人群移动规则;考虑路段实时拥挤程度,修正路段人流疏散速度,计算疏散路网人流疏散时间,表征分流人群疏散效率;以上海市某中学人群紧急疏散为例,对比分析疏散人群分流模型和传统基于最短路径人群疏散模型的应用效度。结果表明:与基于最短路径人群疏散时相比,在道路交叉口引导疏散人群分流使疏散时间减少13.34%,疏散效率更高,人群时空分布更加均衡,充分发挥了疏散路网的疏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