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污水资源化技术发展状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智  阳春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4):18-20,25
污水资源化是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镇污水资源化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讨论了城镇污水资源化的意义、技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实现2008年奥运会绿色交通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而“绿色交通”是“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北京市的交通以及交通环境的现状出发,指出了目前北京交通存在的问题,并为2008年奥运会“绿色交通”的实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综合治理后底泥产生的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的主要自荷。研究双龙湖限制性营养元素——磷在底泥的释放规律,对于修复水体、保持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湖泊内源治理、水环境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试验分析双龙湖不同环境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水动力)对底泥总磷释放的影响;通过底泥正交模拟试验测定分析认为温度、溶解氧、pH值、水动力均是影响双龙湖底泥磷释放的显著因素,显著性排序依次为溶解氧〉温度〉pH值〉水动力。  相似文献   
4.
小康居住区的水环境与水质净化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康居住区水环境的含义,组成,并对居住区水质净化工程中3个热点问题(优质饮水,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建议小康居住区优质饮水供应以小区纯水站净化,管理输送至用户方式为主;不居住区的污水处理应分3种情况区别对待,在居住区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回用,是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氮、磷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控制水体中的氮、磷总量可以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以人造沸石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人造沸石同步去除水中氮、磷的影响。主要工艺为高温碱(NaOH)浸改善沸石结构,高温盐浸(MgCl)负载纳米态氧化镁。结果表明改性的最佳条件为:两阶段的烘干温度45℃;NaOH溶2+3-液浓度0.5 mol/L;MgCl溶液的浓度1 mol/L。对NH-N和PO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到83.76%和74.24%。对人造沸石2 4 4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其烧失量达40.6%。最后,对吸附饱和的人造沸石进行脱附实验,脱附剂的选择为NaCl、KCl以及+3-两者的混合液。NaCl对NH4+-N和PO43-都有较为明显的脱附效果,脱附率分别可达84.54%和59.35%。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含沙量大,库区蓄水后,泥沙沉降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探讨含沙水体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丰富和深化富营养化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理论,在适宜硅藻生长的光照、水温、营养盐等条件下,通过泥沙对不同初始浓度硅藻的生长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泥沙含量对硅藻生长有利。含沙量分别为0.0和0.2kg/m^3的两种初始硅藻浓度水样中,叶绿素a浓度峰值都远远高于试验初始硅藻叶绿素a量,明显高于该组其它4个含沙水样。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开发了污泥一体化强化渗滤浓缩自然干化与消化新工艺反应器,并进行了城市水厂污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0.8 kg VSS/(m3·d)、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8.3 d、污泥停留时间为120 d的条件下,污泥有机物去除率可达到44.4%,排泥含水率达到79.1%,污泥消化与浓缩过程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渗滤液须抽回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月 19日 ,日本地震专家熊泽峰夫在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庄灿涛研究员陪同下来我局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报告会由杨军副局长主持 ,我局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加了熊泽先生的学术报告会。熊泽峰夫介绍了其首创的ACROSS系统 ,即AccuaratelycontrolledRoutineoperatedseismicsourcesystem (精密可控常时观测震源系统 )。ACROSS是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用于勘探和监视地下构造和物理状态。这种新技术用精确控制的弹性波和 /或电磁波发射信号 ,通过在发射器和接收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南海高温高压含CO2气井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指导现场管柱材料选择.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釜腐蚀实验仪器对井筒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不同材料腐蚀速率进行实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腐蚀实验后试样腐蚀形貌进行分析,评价不同井筒环境下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结果 150℃条件下,材料腐蚀速率随分压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流量分配比对多级A/O工艺去除有机物及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级A/O工艺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分配比对系统去除有机物、硝化反硝化能力以及去除TN的影响。通过对水质指标沿程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分配比(4∶3∶3,5∶3∶2,6∶3∶1)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及硝化效率影响不大,出水COD、氨氮分别均在30 mg/L、1 mg/L以下。但反硝化效果受流量分配比的影响较大,在流量比为5∶3∶2时,有效利用原水中碳源进行反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在流量比为5∶3∶2的情况下,TN出水为5.7 mg/L去除率为82.9%,优于流量分配比为6∶3∶1和4∶3∶3时的脱氮效果。总体而言,分段进水工艺在对碳源的有效利用及能耗节省方面优于单点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