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为了解阳澄湖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选取阳澄湖柱状沉积物样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和Hydra-c型全自动测汞仪于2018年2月对阳澄湖15个采样点沉积物柱状样中8种重金属Cr、Ni、Cu、Zn、As、Cd、Pb、Hg进行测定,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在水平及垂向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Cr、Ni、Cu、Zn、As、Cd、Pb、Hg平均含量分别为101.28,68.72,66.54,187.33,15.85,0.45,34.02,0.09mg/kg,是各自背景值的1.34,2.09,2.89,2.88,1.69,4.99,1.54,3.00倍.垂向上重金属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对8种重金属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除As、Ni和Hg外,不同重金属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P<0.05),这说明阳澄湖沉积物重金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源性.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SQG)对阳澄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阳澄湖沉积物中Ni有75%以上的可能性出现生物毒害效应,Cr、Cu、Zn、As则有10%~75%的可能性产生生物毒害效应,而Cd、Pb和Hg造成的生物毒害效应的可能性较小.ERMQ评价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造成生物毒害的风险较大,其余湖区发生重金属生物毒害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制备新型的光催化复合材料,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方法通过水热法和原位生长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AgBr/Ag_2MoO_4@AgVO_3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一系列手段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可见光为光源,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为降解对象,进行光催化活性测试,考察不同复合量的光催化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同时,以铜绿假单胞菌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式菌,进行抗菌试验考察光催化剂的杀菌性能。结果该复合材料通过AgVO_3的(501)晶面、Ag_2MoO_4的(311)面和AgBr的(200)晶面紧密连接。在罗丹明B(RhB)溶液中加入该复合材料,120 min内降解率达到了94.9%,而纯AgVO_3的降解率为7.8%,说明复合后的材料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此外,在光催化杀菌实验中,超过99.99%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均在90 min内被杀死。结论复合后的AgBr/Ag_2MoO_4@AgV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杀菌性能和稳定性,该催化剂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海洋杀菌防污处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电解锰渣因含大量有毒物质而污染生态和环境。该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对锰渣、滑石、工业氧化铝、石英的混合坯块在1 140~1 220℃内进行烧结,研究产物的物相构成、烧结性能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锰渣的主要矿物相为20.9%石英和29%二水硫酸钙。1 210℃以上烧结才能合成堇青石为主晶相的陶瓷,堇青石呈长条状,形貌发育良好。1 140~1 200℃内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样品的吸水率、气孔率快速减少,而密度和强度急剧增大;在1 200℃时具有2.213 g/cm~3的最大密度和70.6 MPa的最高强度;温度超过1 210℃时,样品因严重"过烧"而导致性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4.
单线铁路的天窗开设与运输组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天窗的开设属于运输组织的重要部分.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开设综合维修天窗已成为铁路设备养护维修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综合维修天窗是铁路线路、供电、信号等部门为生产设备大、中修及维修施工作业等在列车运行图中规定的时间段.在运能紧张的单线铁路上,如何安排这个时间段来协调运输与施工之间的矛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单线铁路的运输组织特点,天窗开设方式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及合理"天窗"时间的设置,得出单线铁路在现行运输组织方案下开设180min夜间垂直天窗进行施工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5.
重组荧光假单胞菌BioP8在环境中消长动态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分离培养和PCR鉴定,对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荧光假单胞菌BioP8及其天然受体菌P303在温室自然土壤和田间大白菜根际、叶面的环境生存竞争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自然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总量在108 CFU/g土(湿重)左右,40 d内P303和BioP8群落总量分别能维持在105 CFU/g土(湿重)和104 CFU/g土(湿重)左右,100 d后检测不到残留; 在大白菜根际,可培养细菌总量在1010 CFU/g根(湿重)左右,30 d内P303和BioP8可维持在106 CFU/g根(湿重)和105 CFU/g根(湿重),75 d后检测不到残留; 在大白菜叶面,可培养细菌总量在103~106 CFU/ cm2叶片之间波动,处理后3 d的供试菌菌量迅速由105 CFU/ cm2叶片降至最低(103 CFU/cm2叶片和102 CFU/cm2叶片左右),之后回升并以(104和103)CFU/ cm2叶片维持一段时间(第5-15 d),30 d检测不到残留.P303及其工程菌株在温室自然土壤、田间大白菜根际和叶面的定殖时间至少分别为60 d、50 d和15 d,它们的消长动态相似,在温室自然土壤、田间大白菜根际的定殖能力明显强于叶面,BioP8定殖能力弱于出发菌P303.  相似文献   
26.
基于2009—2019年158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非径向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城市低碳转型的动态评估指数,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产业转型政策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碳生产率不断提升,低碳转型进程加快,但相较全国平均水平依然较低,且区域、类型差异明显;(2)产业转型政策显著推动了城市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低碳转型的动态政策红利持续增强;(3)产业转型政策对资源型、复合型以及集群式城市的低碳治理效果显著,对老工业基地和单一式城市效果欠佳;(4)政府推动下的产业转型政策主要通过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机制助推城市低碳转型,集聚经济机制短期内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27.
采用宏观检查、化学分析、力学分析、金相分析、断口分析等手段对一扶梯桁架开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桁架方管存在裂纹缺陷;扶梯桁架在喷漆前,由于焊接产生的热应力与矫正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应力叠加在一起或焊接产生的热应力过大导致方管从缺陷处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主要介绍在含酸及其相应盐的废液中分离酸和盐的一种方法。将含酸及其相应盐的废液,通过装有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其中的酸受到阻滞,而相应的盐能顺利通过,然后用水洗脱,则流出的是含酸的溶液,使酸和相应的盐得到了分离。经FeSO4-H2SO4和ZnSO4-H2SO4两组废液的试验,均能使酸和金属得到回收。分离后的废水,可达标排放,废液得到了处理。酸阻滞法简单易行,易于投产使用,不受规模大小的限制。  相似文献   
29.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本文从重金属环境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影响、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污染的修复作用、微生物修复方法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治理中的研究概况,并对微生物修复及治理重金属污染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为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通过取样检测、实验分析,论证了养猪场废水中固体悬浮物(SS)含量与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相关关系,讨论了SS对COD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通过测定SS的含量,可以快速确定二沉池出水的COD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