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永领  刘梦园 《灾害学》2020,(4):157-162
应急资源供给是否满足应急需求直接决定着应急管理绩效。从应急资源保障度视角设计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模型,首先对灾害的应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每项应对任务所需要的应急资源,并以此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应急资源供给对应急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依据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准则;最后将序关系分析和模糊集对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算例表明,基于应急资源保障度的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能从应急资源需求-供给视角科学评判应急管理绩效水平,既避免因了应急资源供给不足而导致应急失灵,又避免了因应急资源供给过多而导致过度应急,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河流有机碳的输送特征对区域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有机碳的输送特征与区域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气候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异、气候的异常和波动等都对河流有机碳的输送通量和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指出降水的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河流有机碳输送通量和性质的季节性变化,不同的气候格局下河流有机碳的输送特征有较大差别,气候异常或气候波动往往使河流有机碳的输送通量和性质产生异常或波动,气候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河流有机碳输送通量和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多主体参与的煤矿应急救援协同能力评价对优化煤矿应急救援协同联动机制,提高多主体协同救援速度和效率的意义,从决策、组织、过程和资源4个方面构建了应急救援协同能力一级评价指标体系,并细化为17个二级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应急救援协同能力逐级评价方法.首先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4个一级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应急管理阶段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灾害应对水平的重要手段。应急能力评估指标的构建不能偏颇,应该反映应急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应急管理阶段为基础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对以及灾后重建3个一级指标系统和11个二级指标系统,该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应急能力评价和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政府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政府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估对于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质量、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物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应急物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性的政府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估目标;指出需要评估的应急物资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实物和合同方式储备的应急物资;界定了应急物资的保障时间;以应急物资的储备特征为基础,建立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模型,并举例说明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永领  游温娇 《灾害学》2014,(1):109-114
城市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高的地区,评估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对于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18个区县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了45个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了16个独立性强的重要指标作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上海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区域特征,为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是应急资源储备和调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基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阶段、主要应对环节以及应急资源类型,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按照逐层递进的方式将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分为4个层次,即大类、类、亚类和细目。第一层次包括3大类,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物资、基础保障资源和恢复重建资源;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应急资源类别,应急资源类别构成了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二层次,其中应急处置资源包含4类,基础保障资源包含6类,恢复重建资源包含3类;对应急资源类别进一步划分为亚类,应急资源亚类构成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三层次;第四层次为应急资源需求细目。  相似文献   
18.
以应急管理周期为基础,从防灾、准备、应对和恢复4个方面构建了社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社区应急能力评价方法,并以某社区为例进行应急能力评估,指出了该社区应急能力需要提高和加强的地方,为提高社区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急物资分类,在分析应急物资储备特征的基础上,界定了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的内涵.遵循系统性、简洁性、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问卷设计—问卷调研—交谈调研—汇总凝练”4个步骤,建立了应急生产能力储备企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法构建了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企业选择模型.同时,以给定企业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指导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企业的选择决策.  相似文献   
20.
黄河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DOC输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领  王明仕  董玉龙 《环境科学》2015,36(4):1249-1255
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黄河中游的三门峡、小浪底和花园口3个水文站进行每月1次的周期性采样观测以及在调水调沙期间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溶解有机碳(DOC)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正常调度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含量分别为1.97~2.71 mg·L-1、1.87~2.76 mg·L-1和2.07~2.93 mg·L-1,并且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含量分别为2.14~3.32 mg·L-1、2.21~2.84 mg·L-1和2.11~2.84 mg·L-1,并且水库排沙阶段的DOC含量明显高于水库泄水阶段的DOC含量.无论是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还是在调水调沙期间,DOC含量与TSS含量及流量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DOC含量与水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1月~次年3月三门峡站和小浪底站的DOC输送量比较接近,4~7月三门峡的DOC输送量明显低于小浪底站,而8~10月三门峡站的DOC输送量又明显高于小浪底站,表明小浪底水库在8~10月大量拦蓄DOC,而在4~7月又将拦蓄下来的DOC排出水库.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DOC年输送量分别为8.6×1010、9.0×1010和9.7×1010g,其中三门峡站9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22.0%,小浪底站6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7.6%,花园口站7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6.7%.在2012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输送量占全年DOC输送量的比例分别为14.7%和13.8%,而三门峡站DOC输送量仅占全年DOC输送量的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