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04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川中丘陵区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水田和水旱轮作稻田进行全生长季CH4排放观测。结果表明,水旱轮作稻田和冬水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峰值都出现在水稻生长中期,且都有1个典型的排放峰。分析讨论了温度、水稻生物量、耕作制度以及水稻栽培方式等因素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发现川中丘陵水稻生长季节5cm深处地温与稻田CH4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稻植株生长对CH4排放有重要作用;水旱轮作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冬水田低54.1%~65.1%;冬水田水稻采用强化栽培方式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减少CH4排放。  相似文献   
123.
川中丘陵区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水田和水旱轮作稻田进行全生长季CH4排放观测。结果表明,水旱轮作稻田和冬水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峰值都出现在水稻生长中期,且都有1个典型的排放峰。分析讨论了温度、水稻生物量、耕作制度以及水稻栽培方式等因素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发现川中丘陵水稻生长季节5cm深处地温与稻田CH4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稻植株生长对CH4排放有重要作用;水旱轮作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冬水田低54.1%~65.1%;冬水田水稻采用强化栽培方式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减少CH4排放。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太湖的两种优势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进行室内腐解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Illuminar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植物腐解过程中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的产生情况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去除率在2、10和30 d时均高于芦苇组。马来眼子菜组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在第2天低于芦苇组,在第10天和第30天高于芦苇组。马来眼子菜组的CDOM相对浓度和其相对分子量在第2天高于芦苇组,在第10天和第30天低于芦苇组。初始水体中微生物分属34门、156纲,30天后,马来眼子菜和芦苇腐解液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均降低了,分别分属23门和19门,以及95属和78属。两种植物在降解过程中,水体中降解难降解有机质类微生物逐渐占主要部分,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瘤胃微生物(Ruminococcaceae),此类微生物在芦苇降解组水体中的含量更多。  相似文献   
125.
武陵山区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对耕地种植和撂荒等土地利用活动影响深刻.基于武陵山区的酉阳、武隆和沿河3个区县551份实地调查问卷数据,运用Tobit分析法和Logistic分析法,分析农户兼业程度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并进一步按农户生计类型和非农收入占比将农户分为4种类型,探讨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撂荒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兼业农户占到了总农户的75.14%;(2)山区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各类农户中撂荒户占比均在40%以上,其中I兼户最高,Ⅱ兼户次之;(3)农户兼业会加剧耕地尤其是旱地的撂荒,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撂荒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农户兼业对水田撂荒的影响不显著;(4)兼业带来的非农收入的增加对农户的耕地撂荒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非农收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农户兼业程度的增加,耕地撂荒扩展的速度越快;(5)兼业也改变了其他因素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使得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来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  相似文献   
126.
在夏季对上海郊区一典型的中、小河流河网水质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1)河流水体普遍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荷 ,其CODcr、总磷、总氮等指标均数倍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V类水最大允许值 ,水体正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位于集镇居民区和养殖场附近河流的污染更为严重。 (2 )受富营养化和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河流水质还存在分层现象 ,尤其是水流滞缓、水深不足两米的小河流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底层水氨氮 ,TRP(总反应态磷 )和SRP(溶解反应态磷 )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 ;而表层水的 pH和DO高于底层水 ;同时 ,由于底层水处于厌氧的环境下 ,NO- 3-N、NO- 2 -N含量低于表层水。 (3)由于长期受纳污水、污物 ,中、小河流底泥有很高的氮磷累积 ,凯氏氮平均达 3.5 2 6 (N ,mg) / g ;总磷平均达 2 0 5 2 .2 5 0 (P ,mg) /kg。集镇居民区河流底泥总磷含量高达 5 813.838(P ,mg) /kg ;养殖场附近河流底泥凯氏氮高达 5 .96 4 (N ,mg) / g。底泥孔隙水中的NO- 3-N、NO- 2 -N含量很低 ;NH+4的含量是河流底层水的 3~ 2 4倍 ;SRP的含量约是河流底层水的 2~ 16倍。由于底泥有机污染重 ,耗氧量大 ,处于厌氧的环境 ,其交换态Fe2 +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27.
采用盆栽实验,在土壤中施用不同用量的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质量比分别为0.125%、0.250%、0.500%和1.000%)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改良;研究了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对大豆植株累积与分配Cu、Ca、As和Cd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抑制了大豆植株的生长,较高浓度的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刺激了大豆植株的生长。(2)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提高了大豆籽粒的生物量。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施用量为1.000%时,大豆籽粒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25.000%。(3)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提高了大豆植株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施用量为0.125%时,大豆植株As总量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47.059%;HNO3改性荔枝木生物炭施用量为0.250%时,大豆植株Cu和Cd总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25....  相似文献   
128.
人群拥挤事故与避灾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彬  江见鲸 《灾害学》1996,11(4):89-93
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人群集中在一起是常见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大量的人群集中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但有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常会造成较大的人员死伤。本交通过对本世纪的若干起人群拥挤事故的调查,分析了该类事故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9.
综述了铬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指出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固化法中水泥固化和药剂稳定化两种处理技术,提出开发重金属螯合剂是今后铬渣稳定化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0.
防洪整治工程对白暨豚和江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大洪水后,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水利部门正在规划一系列长江中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根据工程规划方案,结合白暨豚和江豚群目前的现状,综合分析了部分规划中的防洪工程对白暨豚九江豚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期间的影响,二是工程结束后对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影响,经分析认为,有些工程,如洲湾裁弯取直工程、鄱阳湖建闸控制工程将对白暨豚和江豚产生巨大不利影响,建议在近期内不考虑实施,另一些工程如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从白暨肜和江豚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