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外加葡萄糖对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研究了外加葡萄糖对洱海沉积物中DOM(溶解性有机质)释放和转化的影响以及DOM的光谱特征变化. 培养试验设4个处理(C1、C2、C3、C4),ρ(葡萄糖)分别为0、50、100和200mg/L. 结果表明:①洱海沉积物DOM出现了6种荧光峰,分别代表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并且荧光峰位置在1~8d呈“蓝移”现象,8~17d呈“红移”现象. ②紫外区与可见区类富里酸(峰A和峰M)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其中C4处理的峰A荧光强度小于C1处理;在培养初期C4处理的峰M荧光强度小于C1处理,培养后期则相反. 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上覆水中类蛋白荧光强度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均出现在培养后第8天,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类蛋白荧光强度均表现为C4处理>C1处理. 外加葡萄糖可促进洱海沉积物DOM转化,使部分微生物难利用的DOM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等类蛋白物质.   相似文献   
22.
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资源化利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质地、营养物成分及其含量,对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资源化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粒径级配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受沉积作用明显,分选性好,属于砂壤土和壤土,可以用做土建工程材料;底泥沉积物中所含污染物成分分析结果表示,虽然底泥沉积物受上覆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氮、磷和有机养分含量相对较大,但仍属于中等肥力土壤,且伴随着较大含量的重金属积累,可能会在资源化利用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不适宜用做农田施肥,可在一定保护措施条件下用做土壤质地改良、建立湖滨带和堆放处置等.  相似文献   
23.
pH对洱海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pH条件下(pH=2、4、6、8、10、12)培养洱海沉积物,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培养前后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富里酸荧光峰在pH(2—8)发生"红移",pH(8—12)时发生"蓝移",紫外区类富里酸(A峰)荧光强度可见区类富里酸(C峰)荧光强度,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受pH影响不大,这与其结构复杂且不易降解有关.②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酪氨酸物质受pH影响较大,可见光区类酪氨酸(B1峰)荧光强度紫外区类酪氨酸(B2峰)荧光强度,这与其结构不稳定、易降解及其酚羟基解离pH范围有关.③培养后,洱海沉积物DOM可见区与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强度比培养前分别降低了34.1%、32.2%,可见区与紫外区类酪氨酸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升高了57.06%、86.65%,即洱海沉积物DOM在培养后部分类富里酸物质逐渐降解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类酪氨酸物质,且在偏碱性(pH=8)环境条件下转化最为明显,沉积物DOM组成结构的转化对湖泊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
乌梁素海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沉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禹  史小红  张生  郝若男  孙标  赵胜男 《环境科学》2022,43(3):1463-1471
沉降是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在湖泊中的主要迁移过程.为探究乌梁素海中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的沉降规律,基于微塑料和悬浮微粒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设计微塑料捕获器和沉降试验方法,定量描述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在乌梁素海的沉降过程.结果表明,各类型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沉降通量随风速变快而增大,其中形状为纤维状,各种尺寸(0...  相似文献   
25.
水中溶解氧(DO)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它的饱和程度与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和水温有密切关系;影响其含量的因素主要有:曝气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废弃物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6.
基于容量迭加法的乌梁素海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承载力的计算一般建立在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而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涉及污染物降解系数。由于乌梁素海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呈相间分布,时有共生,分布面积也各有差异,并伴生着多种藻类,因此该湖的降解系数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容量迭加的方法避开了降解系数确定的问题,其物理意义明确,容易操作。应用容量迭加的方法对乌梁素海2006年5~10月的COD、TN和TP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从结果可以看出,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和水生植物量决定了湖区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直接影响其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乌梁素海5~10月的水质承载力CCPZ,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计算求得CCPZ=1.115>1.0(当CCPZ=1.0时,湖泊实际承载的社会发展与允许值平衡),说明集水流域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湖泊所允许的水环境承载力,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从污染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湖区水环境的压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样分析了内蒙古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Cd、Hg和A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河套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背景值为参照,采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7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各采样点的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As和Pb的空间变异性较大;以2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顺序相近,Hg和As为对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同时表明,以河套地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参照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8.
基于SOM模型的乌梁素海夏季水质状况聚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泊富营养化的预防与治理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是湖泊治理的基础,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对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并与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相似度较高,均能反映实际情况.最后综合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得出能够客观、清晰地反映乌梁素海水环境现状的分类结果.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合理、科学的依据.SOM网络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只需将相关数据提供给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身训练、学习、竞争,最后输出相应的分类数目及对应的分类结果.研究表明,SOM网络是分析水环境状况的一种快捷、简便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9.
污染水体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文  张生  李畅游  张俊  韩璞璞 《环境化学》2011,30(10):1718-1724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以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沉积物为试验材料,模拟了在零外源污染状态下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特征,揭示了沉积物中TN、TP的释放规律和过程,量化了营养盐的释放速率.试验结果显示,在无扰动的静态水力条件下,沉积物中营养盐在向上覆水体的释放过程中,伴随着解吸-平衡的动态过程,其中TP的释放量是调控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30.
乌梁素海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张生  李畅游  詹勇  王爽  计亚丽 《环境化学》2011,30(9):1678-1679
乌梁素海,地理坐标为40°36′—41°03′N,108°43′—108°57′E,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湖区呈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形态,南北长50 km,东西宽20 km,水域平均水深为1.5 m左右,最大水深2.5 m左右,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现有水域面积285.38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