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若尔盖水源涵养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是全国50个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域之一,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该区涵盖四川省境内的黄河流域区,面积约1.6×104km2,区内分布有涵水能力极强的沼泽土和泥炭土,对调节黄河径流时空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土壤饱和蓄水量指标评价了本区的水源涵养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李子口小流域为例,研究川中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调查发现该流域农业生产用肥以农家肥为主,耕地类型以早地为主,畜禽养殖以散养为主,该流域水质各项指标状况较好,但是总氮严重超标。分析认为,肥料施用结构和用量的不合理、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耕作作物以小麦蔬菜等旱作植物为主、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是造成李子口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采动应力变化对含瓦斯突出煤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RLW-500G煤岩三轴蠕变-渗流试验系统,对新景矿含瓦斯突出煤进行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下的常规三轴和分段变速加载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2种应力路径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均可分为压密、线弹性、塑性变形、应力跌落和残余应力5个阶段;随着围压的升高或者瓦斯压力的降低,煤体在2种应力路径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大;相较于常规三轴,煤体在分段变速加载路径下的强度普遍增大,峰值轴向应变、峰值环向应变绝对值和峰值体积应变绝对值也普遍增大,失稳破坏瞬间应力跌落和能量释放更加剧烈。Mohr-Coulomb强度准则仍然适用于分段变速加载条件下的含瓦斯突出煤,该研究对于认识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DEM数据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形起伏度特征分析,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总体上是南西高,北东低。5km×5km单元地形起伏度〉1000m的区域面积占27.98%。0.5km×0.5km单元〉100m的区域面积占50.63%。在8.0级主震和6.4级余震震中之间典型区段剖面0.5km间隔分析中,南西段起伏度大于北东段,南西段起伏度〉200m区段占全段14.84%,北东段仅占6.64%。地震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程度的差异与地形起伏度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重合,具有高起伏度的南西段生态系统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88.55%,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占新增总面积的70.99%。地震灾区地形起伏度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致灾关联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相似文献   
16.
汉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LUCC驱动因子众多、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的特点,以汉江上游流域LUCC模拟为例,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与元胞自动机(CA)的模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CA ANN耦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汉江上游流域2020s年代的LUCC变化情景。结果表明:2020s汉江黄家港站上游流域水田、旱地、灌木林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与区域交通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趋势相符;除建设用地增幅变化较大之外,1980s~2000s与2000s~2020s两个时期其余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率都比较相近,表明CA ANN耦合模型能够刻画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转换规律,在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复杂非线性动态演变情景的模拟预测方面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应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汉江上游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1980s年代、2000s年代及预测的2020s年代LUCC情景下,汉江上游流域年平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LUCC对径流量年内影响较汛期显著,多年平均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浅析相关因子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空气负离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旅游资源,其保健功能迎合了人们追求生态健康的旅游心理.论文着重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对若干因子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森林旅游地有关保健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吸附法、膜法等处理方法。其中生物法已成为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在生物法中,常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BR法集水  相似文献   
19.
不同合成条件对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3种Zn~(2+)/Al~(.+)金属浓度比的ZnCl_2和AlCl_3溶液,在两个不同pH值条件下,利用水热-共沉淀法对生物陶粒基质进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覆膜改性.将生成的不同类型ZnAl-LDHs覆膜改性基质与原始生物陶粒基质分别填充于实验柱中,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对改性前后的7种基质进行磷素净化效果、等温吸附实验和解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11的ZnAl-LDHs改性方式对磷素净化效果具有更为明显的提升功能;其中ZnAl-LDHs(pH=11,1∶1)改性生物陶粒基质相比于原始基质,对TP、TDP、SRP平均去除率的增幅超过70%,其最大理论吸附量达到原始生物陶粒的3倍.合成ZnAl-LDHs时的pH值和Zn~(2+)/Al~(3+)金属浓度比对改性生物陶粒的结构形态与覆膜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合成时的pH值是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合理调控制备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时的pH值及Zn~(2+)/Al~(3+)金属浓度比,可以达到有效提高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水动力条件对嘉陵江重庆主城段藻类生长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龙天渝  蒙国湖  吴磊  张翔  郭蔚华 《环境科学》2010,31(7):1498-1503
为研究水动力条件对嘉陵江重庆主城段藻类生长繁殖和富营养化的影响,通过对现有藻类生长率计算式中的流速影响函数进行改进,引入表征藻类生长最佳流速与流速范围的参数,构建了二维非稳态藻类生长动力学模型,并用实测数据以及现有的实验成果对其参数进行率定与优化.针对三峡水库水华高发时段的气候条件和研究河段现有的营养盐状况,就不同水位下的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数值仿真、对可能发生水华的位置和范围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对于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流速在0.04m·s-1左右最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