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张贤 《安全》2007,28(1):61-62
统计月(10月21日~12月20日),北京市共发生火灾988起,死4人,伤27人,直接财产损失8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数据全面下降,其中火灾起数减少1千余起,下降1倍左右,死亡人数减少13人,下降3倍多,受伤人数减少5人,下降15.6%,直接损失减少90余万元,下降近1倍.……  相似文献   
13.
消防知识专题讲座 第4讲电气火灾与电气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向明  叶增禄  张贤 《安全》2000,21(4):36-41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变暖形势的不断加剧以及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类迫切需要一种能满足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经济模式,代替以高能耗高污染为特点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又一次革命浪潮。低碳产业不仅是低碳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90%直接发生在产业部门,巨大的能源消费总量,加上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管理势必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LMDI分解法和Tapio脱钩指标分析了1996年到2015年间中国区域产业增长和CO_2排放的脱钩弹性和脱钩努力程度。结果表明:(1)各区域的产业碳排放都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位于北部沿海的河北和山东。从排放结构来看,制造业在1996年所占比重最大,但部分地区的交通碳排放在2015年超过制造业,成为最大的碳排放源。(2)从全国层面看,"九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呈现弱脱钩,"十五"时期呈现为扩张链接状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十二五"时期,西北地区呈现出扩张负脱钩。(3)各地区都做出了脱钩努力,其中,北京做出的脱钩努力最大,青海和宁夏做出的脱钩努力最小。从各脱钩努力指标来看,能源强度的贡献比较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基本没有显著效果,甚至阻碍了部分地区脱钩的实现;人口规模一直未做出脱钩努力,尤其是在发达的人口密集区。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依然是未来我国实现脱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与技术路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归根结底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尚存在不足,科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提前部署。我国碳中和技术发展需要为保障我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科技支撑。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技术发展路径。"十四五"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相关脱碳、零碳、负排放技术发展的全局性部署,加快开展研发示范。为了更好地推动面向碳中和愿景的科技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与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发布2年(2016—201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企业调研、专家研判、培训宣教、访谈测试等方法评估了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结果表明:《指南》实施2年来,在国际标准、科学文献和国际研讨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中国CCUS环境风险研究热情,推动和规范了中国CCUS示范项目建设,提高了企业和环境管理者对CCUS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的认知,提高了中国对于CCUS技术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指南》、加强其内容与应用成果宣传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1996年以来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同时,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各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居民生活直接用能存在差异。本文探讨2000-2011年间城镇化进程对各区域居民生活直接用能的影响规律。根据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居民生活直接用能变化分解为人口增长效应、城镇化率增加效应、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变化效应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变化效应。着重分析了东、中、西部区域城镇化率增加对区域生活直接用能总量变化、各类型能源品种变化的贡献及边际贡献。结果发现:12000-2011年间,城镇化进程对东、中、西部和东北区域居民生活直接用能的贡献分别为4.2%,20.6%,4.1%,-0.01%,人口结构的变动对中部居民直接用能的拉动作用明显;2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各区域间生活直接用能贡献差别不大,其中,对东部区域增量贡献最小;3与其他区域不同,中部区域城镇化进程对煤炭消费有增量贡献;东、中部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油品消费增量的贡献是西部区域的3-4倍;东部区域城镇化进程对电力消费增量的贡献接近0;4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东部地区油品消费增量贡献分别是中西部区域的1.9和2.3倍;对天然气和热力消费增量贡献的情况类似,均是西部区域最高,是东部和中部1.4-2.6倍。研究结论对城镇化进程下开展区域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贤 《安全》2006,27(1):52-54
2005年,北京市火情基本平稳,本年度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全年共发生火灾8498起,死50人,伤114人,直接财产损失10280847元.与2004年相比,火灾次数增加416起,上升5.1%;死人减少9人,下降15.3%;伤人减少13人,下降10.3%;直接损失减少1979378元,下降16.1%.全年共出动抢险救援2636起,2853队次、3297车次,23079名消防官兵参与了抢险救援工作,共抢救各类事故伤者140人、死者103人.  相似文献   
19.
张贤 《安全》2006,27(3):48-49
这一时期,本市共发生火灾1870起,死3人,伤10人,直接财产损失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增加233起,上升14.2%,死人减少3人,伤人减少10人,分别下降1倍,直接损失增加52万元,上升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