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11篇 |
综合类 | 132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张雷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7,(2)
测定天然水和饮用水里酚类,通过多孔阴离子一交换树脂的处理,用丙酮洗提,然后由气相色谱法测定.本文介绍的方法,是在测定酚时,可防止酚的氯化、氧化作用和其它反应而引起的损失.一般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物质不引起干扰;保留在树脂中的中性有机物可用甲醇洗涤去除.此法对于酚、酚基和氯代酚类可精确测定到PPb到PPm浓度范围.对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里痕量的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经多方面的改进得到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2.
153.
为进一步保护成渝地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围绕成渝地区河流水质污染特征,剖析了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成渝地区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成渝地区水环境质量呈逐步改善趋势,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小河流,特别是跨界河流水质超标频度较高;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2—6月,说明区域水质主要受点源污染和初期雨水冲刷的面源污染物集中入河的共同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与高强度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流量不足,城镇人口集聚导致的生活污染压力大,农业面源治理难度大导致的长期高污染负荷,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造成的跨界河流污染防治难度大,是造成成渝地区中小河流水质污染突出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中小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厂网齐抓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多管齐下提升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平,流域统筹推进水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4.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从正面探讨我国40多年来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效应。主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增长要素决定着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矿业开发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和发展加速了国家“核心-边缘”二元结构的演进进程;矿业开发对多数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当地资源基础(数量、质量和种类):富则强,贫则弱;矿业开发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贡献往往大于资源开发本身,这对发展中地区加强对外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部要素赋值中,4个正相关变量(能源消费、原材料加工工业固定资产、货运量和每千人医院床位拥有量)代表了我国工业化初期的区域发展的基本过程:即社会生产经济结构的转变极大地刺激了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长,迫于此种压力,矿业开发活动得到大力加强,由此引发的全国统一运输网的建立有力地推动区域发展,所有上述变化最终为区域社会经济进入全面“起飞”提供了更多的机遇①。 相似文献
155.
中国是山地大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基于我国西南地区三省一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的31个地级市2004—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①西南地区综合城镇化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二者差距逐渐缩小,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 ②在空间格局上,都市圈内城市属于高承载、高发展、中度耦合协调度地区,但重庆市、昆明市以及一些工业型城市由于人口和财富在城市高度集聚,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低于西南地区平均值;以高山大川为界的省际交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分割”,城镇化发育不足,属于高承载、低发展、低度耦合协调度地区. 研究显示,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日趋紧密,应推进以人为本的绿色城镇化道路,使两大系统处于良好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56.
湘江衡阳段重金属在水体、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ICP-MS研究湘江衡阳段上覆水、悬浮颗粒物、表层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是Cd,上覆水中Cd的平均含量为0.26μg·L-1,高于美国水质基准的持续基准浓度CCC(USEPA2009),已经对部分水生生物表现出潜在的毒性效应;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Cd的富集含量较高,分别为42.03μg·g-1和29.62μg·g-1,达到加拿大淡水沉积物保护准则最初影响水平TEL的70倍和50倍,其中,从沉积物中取得的孔隙水中Cd平均含量为3.8μg·L-1,该值是CCC的15倍甚至高于最大基准浓度(CMC),已经对部分水生生物表现出实际的急性毒性效应.湘江衡阳段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下游污染较上游严重,在衡阳水口山地区等污染企业密集区,重金属含量较高,表明人类活动输入已经成为湘江重金属的重要来源.研究结果还表明,悬浮颗粒物及沉积物相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赋存介质,对重金属污染的迁移、沉积、转化及生物富集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7.
随着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解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选取大宁河2011-2015年水体水质[水温、pH、SD(透明度)、ρ(DO)、ρ(CODMn)、ρ(TN)、ρ(TP)]与水生态[藻密度、ρ(Chla)]9个主要指标,构建了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综合健康指数法对其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5年,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亚健康状态,有50.89%的监测样本处于亚健康状态,枯水期健康状态好于丰水期.大宁河各监测断面CHI(综合健康指数)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为丰水期低于枯水期;年际变化特征为从2011-2015年CH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健康状态呈先转好后转差的变化趋势,大宁河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空间变化特征为丰水期和枯水期CHI最低值主要位于中下游的白水河、龙门和菜子坝断面,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影响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为营养盐指标[ρ(TN)、ρ(TP)]和有机物指标[ρ(CODMn)].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浅层地下水温度在4~10℃,特别是冬季,温度低于10℃,低温环境影响污染物的传质过程,导致常规的曝气-抽提(AS)修复效果差。基于此,作者以苯系物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乙苯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建立热空气强化AS修复二维箱体模拟装置,探究温度对于含水层乙苯去除过程中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含水层温度随着曝气温度提高,中上层温度场呈现“U”型分布,曝气后的乙苯浓度分布近区域“U”字形,这与曝气影响区域呈现的流型和热传递的传热机制是对应的。经过3 d修复,60℃相同时间内乙苯去除率较30℃提高2倍,乙苯去除效率为87.73%,乙苯浓度低于地下水Ⅳ类标准值0.6 mg/L。结果表明热空气温度通过传导影响地下水层温度,进而影响污染物和污染物饱和分压变化,提高挥发去除效率,提高修复效果。文章可为中国北方地区低温浅层土地下水苯系物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