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01.
针对BTEX降解混菌间协同耦合作用不明的问题,以稳定的BTEX降解混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从混菌中分离得到的8株BTEX降解单菌,将对BTEX有降解效果和没有降解效果的单菌分别组合,采用摇瓶实验研究不同体系对BTEX的降解效果,试图找到单菌在BTEX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并探寻菌间的协同耦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B2、B4、B6单菌主要的作用是降解BTEX,并且B2菌可以解除B4菌和B6菌混合后对X降解的抑制,并提高了B、T和E的降解速率;B1、B3、B5、B7和B8单菌无BTEX降解功能,B1、B3和B5菌可能利用B、T和E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单菌没有降解能力,但在混菌中依然存在,推测单菌可以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并从48 h开始降解B、T和E;B7、B8两株菌互相协同,共同完成对BTEX的降解。由优势菌群和非优势菌群组成的混合系统,促使有些没有降解功能的菌株混合后具有降解功能,还导致有些菌株混合后降解率和降解速率降低,对降解BTEX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拮抗作用。混菌48 h对BTEX的总降解率为91.6%,说明一个稳定存在的天然混合群落,其内部菌种经过长期的优胜劣汰,保持了很高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202.
采用柱淋溶实验模拟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迁移特征,研究了淋溶液pH、电导率(EC)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了重金属在淋溶前后的总量和形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3次淋溶中,淋溶液pH迅速下降,土样中的部分酸性物质被快速溶出,在第3次淋溶之后,淋溶液pH缓慢上升;淋溶初期淋溶液EC大幅度、迅速降低,此后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EC缓慢降低;Fe、Mn、Cu、As、Cd均能从土样中溶出进入淋溶液,其中Fe、Mn、Cu、As的溶出主要在淋溶初期,而Cd除了在初期有所溶出外,在淋溶后期还存在二次溶出释放阶段;淋溶后土样中绝大部分重金属总量均有所下降,各重金属的解吸率为Cd>As>Fe>Cu>Mn>Zn,其中以Cd、As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Zn基本未溶出;淋溶前后土样中重金属的活性态(弱酸提取态(BCR-1)、可还原态(BCR-2)、可氧化态(BCR-3))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Fe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变化很小,Mn、As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上升,而Cu、Cd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下降;随着淋溶的进行,土壤中各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3.
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对某些重金属(如Cd、Pb等)的生物有效性具有强烈影响,因此沉积物中的AVS已成为水环境中重金属研究和质量评价的热点.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对实验中的吸收液、N2流量、反应酸量、水浴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对比研究且作出了优化选择,并利用优化方法分析了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沉积物中AVS的含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4.
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丙辉  秦延文  孟伟  张雷  万峻 《环境科学》2007,28(3):494-499
通过对渤海湾表层海水生源要素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渤海湾生源要素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以及富营养化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海水处于较为严重的氮污染状态.北塘口、大沽口是渤海湾无机氮、磷的2大污染源.DIN、DIP的历史演变趋势与人海径流量息息相关,尤其是大沽口近岸海域,DIN、DIP与人海年径流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显示了渤海湾无机氮、磷污染的陆源输入性.受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持续增长的影响,1985~2003年期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85年的"氮限制"状态转变为"磷限制"状态,这将对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5.
目的 通过实验室模拟不同环境条件的降雨试验,研究金属材料表面的积冰行为。方法 基于数值仿真分析,选择适合积冰的放置方法,针对金属材料开展降雨环境模拟试验。以水温、环境温度、试件温度、喷淋高度、试件厚度为基本参数,分析实验室模拟降雨环境下不同金属材料表面的积冰程度。结果 仿真分析可以得到理想状态的理论分析结果。当水温为5℃,环境温度为–1.5、–3℃时,在高度3、4 m喷淋30 min后,除10 mm厚度7075铝合金外,被试材料积冰均难以达到6 mm。当水温不变,环境温度为–6℃时,在高度3、4 m喷淋30 min后,部分被试材料达到6 mm积冰。当试验环境温度不变而水温降低时,水温与积冰呈较明显的递增趋势。在其他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为–9℃时,所有被试材料积冰均达到6 mm以上。结论 调整各项试验环境参数可控制金属材料表面的积冰程度。在相同水温、喷淋高度和材料厚度的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积冰增加,4 m喷淋高度的积冰优于3 m喷淋高度。可将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数据相融合,使用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方向预测,利用环境模拟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6.
采用内循环微电解技术对某焦化厂生化混凝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国家提标标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pH、反应时间、曝气量和铁炭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影响COD去除率的主控因子,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内循环微电解处理焦化污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考察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优运行参数为:pH 2.3、曝气量0.13 m~3·h~(-1)和铁炭比1:1。最优运行参数下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7.77%和93.75%,当进水COD低于180 mg·L~(-1)时,出水COD能够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直排标准。  相似文献   
207.
为揭示饱和无黏性土层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孔压发展模式及其受土层条件的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冲击荷载加载台装置,开展了不同土层条件层状饱和土冲击试验,对动孔压发展特征及土体沉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无粘性饱和土体动孔压发展呈明显两阶段,即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阶段,其中稳态响应阶段动孔压发展又经历缓慢下降及快速下降两过程。单层土情形下,饱和砂土在冲击荷载后动孔压发生骤增,随着粒径的增大,动孔压峰值越大,但其消散用时则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双层土情形下,动孔压稳态响应阶段因上下土层渗透系数变化,在其下层土动孔压下降过程产生明显变化;当含有相对弱透水夹层时,受弱透水层影响,各测点动孔压下降段几乎在同一时刻均出现明显转折平台,使其下降的速率明显变小,且该现象弱透水层以上土体较其下部土体更为显著;含夹层时,试验过程出现明显非均匀分布的“水膜”,最大厚度可达2 cm 左右。同时,每次冲击荷载下均伴随明显的土体沉降,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土层沉降变化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