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研究了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进水氨氮浓度为200 mg·L-1、溶解氧为0.2~0.4 mg·L-1条件下,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去除负荷(以TN计)可达到0.2...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Anammox菌在氨氮、硝氮及乙酸条件下的富集特性,采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系统中的生物填料作为MBBR的载体直接启动并运行.结果表明,在NH4+-N、NO3--N及乙酸为基质的培养条件下,Anammox菌可在部分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协同作用下快速富集.经过130d的富集培养,MBBR处理负荷(以N计)达到920.79mg/(m2·d),Anammox活性(以NH4+-N计)达到3 018.19mg/(m2·d).高通量结果显示,经富集培养后,Ca.Brocadia占比从0.89%增至27.80%,为Anammox菌的主导菌属;Thauera占比从0.01%增至6.75%,Flavobacterium占比从0.29%增至11.72%,为部分反硝化菌的主导菌属.  相似文献   
23.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惠娟  彭党聪  刘文博  姚倩  卓杨 《环境科学》2017,38(4):1640-1646
甲烷和氧化亚氮是两种重要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释放源.因此,为探究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释放现状和变化规律,通过浮流式表面集气罩对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和第四污水处理厂(A/A/O工艺)生物处理过程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情况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释放情况,并以第四污水处理厂为例研究溶解氧、温度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每m3进水释放甲烷1181 mg(以CH4计)、氧化亚氮36.20 mg(以N2O计),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每m3进水释放甲烷209 mg(以CH4计)、氧化亚氮54.64 mg(以N2O计).温度、曝气方式、溶解氧浓度、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和最大产甲烷活性是甲烷和氧化亚氮释放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
城市污水中硝化菌群落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西安市第二和第三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硝化菌群落结构与性能进行调查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进水中氨氧化菌(AOB)优势菌为Nitrosomonas europaea/Nitrosococcus mobilis lineage;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优势菌均为Nitrospira,次优势菌为Nitrobacter,且与Nitrococcus、Nitrospina并存.二污及三污进水中硝化菌个数占总细菌数(AOB+NOB)/EUB的平均个数百分比分别为(5.35±2.1)%和(6.0±2.8)%;在曝气2~16h后,活性基本恢复,最大氨氧化速率分别为(0.32±0.12)mg·(L·h)-1和(0.43±0.17)mg·(L·h)-1,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为(0.71±0.18)mg·(L·h)-1和(0.58±0.27)mg·(L·h)-1.因此,城市污水中含有活性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有自然的连续接种作用,根据进水及活性污泥中硝化活性可以估算出城市污水中AOB与NOB对活性污泥的连续接种强度分别为0.08~0.09 g·(g·d)-1和0.11~0.24 g·(g·d)-1.  相似文献   
25.
ANAMMOX的快速启动及EPS在ANAMMOX颗粒污泥中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讨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快速启动过程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的空间分布,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ASBR)接种活性污泥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时,NH_4~+-N、NO_2~--N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TN去除率为89.87%±0.43%,总氮(TN)去除负荷达到1.7kg·(m~3·d)~(-1).NH_4~+-N与NO_2~--N的消耗量和NO_3~--N生成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1.32±0.08)∶(0.24±0.03).反应器运行中,出水pH和NO_3~--N浓度可作为反应性能的指标,快速判断反应器运行情况.蛋白质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的主要组分,蛋白质(PN)和多糖(PS)的含量分别为(59.61±5.64)mg·g~(-1)、(12.21±2.04)mg·g~(-1),PN/PS为4.88±1.39.β-D-呋喃葡萄糖和死细胞集中分布在颗粒污泥最外层;活细胞、蛋白质、脂类、α-呋喃葡萄糖和α-甘露糖遍布整个颗粒污泥,但主要集中在外侧.蛋白质和脂类构成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骨架,厌氧氨氧化菌分布在蛋白质和脂类中间.  相似文献   
26.
F/M对ASBR中基质的吸收、储存和利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F/M(COD/VSS)下以葡萄糖为基质时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的微生物代谢规律.结果表明,在序批操作条件下,水解产酸菌对葡萄糖的代谢存在2条并列的途径,即直接代谢为VFA和首先转化为胞内储存物糖原,然后糖原再被转化为VFA.前者约占进水COD的34%~38%,而后者则高达41%~46%.F/M越高,糖原的储存量越大,当F/M分别为0.27、 0.20和0.14时,单位质量污泥糖原的最大储存量分别为116.8、 81.1和62.4 mg/g.糖原的储存减缓了VFA的积累,为ASBR反应器的高效和正常运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7.
通过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生物膜,采用NH4+-N+NO2--N (SMBBR-1)和NH4+-N+NO3--N+HAc (SMBBR-2)两种进水基质启动厌氧氨氧化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SMBBR),研究不同基质条件下反应器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两反应器在运行100 d后均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在进水负荷分别为0.83和0.32 kg·m-3·d-1(以N计)的条件下,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1.82%±1.20%和66.35%±4.79%.活性测定结果显示,SMBBR-1和SMBBR-2中Anammox活性分别达到6448.32和1980.32 mg·m-2·d-1,表明Anammox菌被成功富集.高通量结果显示,SMBBR-1和SMBBR-2中启动成功后的Anammox菌由Ca.BrocadiaCa.Jettenia组成,其中,Ca.Brocadia占比分别为11.02%和7.57%,Ca.Jettenia占比分别为2.07%和0.56%.除Anammox菌外,SMBBR-2中还包括Thauera(2.84%)和Flavobacterium菌(0.66%),其为部分反硝化菌的主导菌属.本研究表明,虽然两种不同基质的启动办法各有利弊,但其均能实现厌氧氨氧化SMBBR的启动,可为主流系统内的Anammox菌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
试验研究了生物紊动床的水力特性及硝化效能。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紊动床从整体上表现为完全混合型流态特征。在温度T =2 5℃ ,HRT =5h ,容积负荷Nv在 0 .32 4~ 1 .994kgN/m3·d的范围内 ,氨氮去除率均能保持在 95 %以上。  相似文献   
29.
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宝鸡市市区雨水径流的水质进行测定,对其污染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城市雨水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为研究及治理雨水径流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
营养限制对厌氧序批操作反应器的影响及其恢复重建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序批操作反应器(ASBR)中营养物浓度限制对基质吸收和储存的影响及其恢复重建过程。结果表明,营养物限制条件下,发酵细菌表现为过量吸收基质并储存为糖原,形成隐性增殖以维持其细胞的正常结构和代谢功能;而甲烷菌由于无储存能力,其表现为活性逐渐降低。短期营养限制条件下(1个周期),基质中无磷时,储存量增加29%;基质中无氮时,储存量增加90%;基质中既无氮也无磷时,储存量增加26%。长期(31个周期)营养限制(基质中氮磷含量减小50%)下,胞内储存糖原量可高达正常状态下的4.8倍,但甲烷活性减少为正常状态下的17.78%。营养物限制对发酵细菌影响较小,对甲烷菌影响较大。将氮磷浓度恢复正常后,反应器的产甲烷能力恢复较快,出水COD经31周期后恢复正常,而胞内糖原在85周期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