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氧化沟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脱氮除磷系统,其沟宽和流速均相等,这使得缺氧段和微孔曝气段因水流连续性均有相同的不沉降水平流速,造成曝气区流速高,推进能耗大。基于节能理念,为验证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对中试变速氧化沟进行实际流速测定,结果表明,变速氧化沟在沟宽0.4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15 m/s;在沟宽1.2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07 m/s,上述2种沟宽实际流速比值与其对应的理论流速比3∶1相比较小,但该结论验证了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另外,对沟内易沉降点不同水深处沉降比和SS分布进行测定,未出现较大的差值,结合长期工艺表面观察未发现泥水分离和泥块上浮现象。  相似文献   
62.
2014年12月—2015年6月连续监测西安市13个主要城市景观水体,并对其富营养化现状及成因作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的测定值分别为1.13 mg/m~3~675 mg/m~3、0.012 mg/L~3.12 mg/L、0.271 mg/L~25.6 mg/L和0.17 m~1.77 m。通过对比补水水源和水质关系得知,以自来水为补水水源的水体营养物含量最低,天然地表水次之,再生水最高。用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的营养状态,约68%的景观水体呈现富营养状态,景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5个主要成因依次为:营养物指标、部分理化指标、有机物指标、水体感官性状指标、微量元素指标。  相似文献   
63.
采用部分反硝化活性污泥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处理低碳氮比废水(C/TN=1.63),考察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系统(IFAS)进行部分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D/A)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耦合后两相中功能菌活性与菌群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系统耦合运行期间,出水TN为(5.07±0.2)mg/L,去除率为(90.7±0.1)%,厌氧氨氧化途径对TN去除的贡献率高达(86.61±3.4)%;固着相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贡献率为100%,悬浮相上,μ(NO3--N)占比为99.32%,μ(NO2--N)占比为99.22%;与耦合前相比,悬浮相中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由(0.43±0.05)μmol/(mgprotein·min)增加至(0.49±0.09)μmol/(mgprotein·min),亚硝酸盐转化率明显升高[(70±2.2)%~(90.01±2.3)%];IlluminaMiSeq结果显示,固着相上的优势菌属为Candidatus_Brocadia,且耦合前后丰度无明显变化(33.61%~33.43%),悬浮相上反硝化菌属Prosthecobacter,Ferruginiba...  相似文献   
64.
NO2^-浓度对反硝化聚磷颗粒污泥缺氧吸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NO3-诱导的反硝化聚磷颗粒污泥为对象,研究了NO2-浓度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过程中,当NO2-≤6.0 mg/L时,反硝化聚磷颗粒污泥可利用NO2-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聚磷,消耗单位N的最大聚磷量为3.45 mg;NO2-≥10.0 mg/L时,对颗粒污泥反硝化聚磷产生较强抑制,消耗单位N的聚磷量仅为1.00 mg;NO2-对反硝化聚磷的抑制主要与HNO2有关,HNO2对颗粒污泥反硝化聚磷的抑制阈值为0.000 8 mg/L.  相似文献   
65.
不同填充率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产泥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填充率下(10%~70%)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生物膜特征和处理效果,以及填充率与污泥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填料上生物膜厚度逐渐减少,反应器中附着微生物浓度逐渐增加;污泥产率因填充率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一个反应器内污泥产率随填充率的增加而减少;在进水COD为400 mg/L、NH+4-N为4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条件下,不同填充率下COD去除率均可达到94%以上,NH+4-N去除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66.
阐述了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入流中7个含碳有机物、4个含氮物质、碱度等四大类13种组分的分析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测定了西安市北石桥、电子村两个排放口的城市污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Ss)采用间歇实验法、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X5)采用测定BOD5间接计算法既操作简单又准确可靠,能为利用活性污泥1号模型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模拟及管理提供入流组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7.
污水厂升级改造仍是目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桂林七里店污水厂的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将七里店污水厂微孔曝气氧化沟的一个A/O运行模式改造为2个分段A/O供氧模式,改变进水点,提高氧化沟内梯度脱氮环境,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调整为1∶1.2,氧化沟出水口DO浓度到0.5 mg/L以上,二沉池中NO-3-N平均浓度达到7.2 mg/L,氧化沟到二沉池出水口阶段NH+4-N和PO3-4-P的平均释放量由改造前的3.85和1.69mg/L降低到-0.1和-0.2 mg/L的无释放状态。同时也表明,二沉池中NO-3-N浓度适当可抑制沉淀池中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68.
硝态氮为惟一氮源时异养微生物增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BR研究了缺氧条件下硝态氮为惟一氮源时异养微生物的增长特性。结果表明,异养微生物能利用硝态氮作为氮源进行增殖。当进水COD浓度为1 400 mg/L,硝态氮浓度为280 mg/L时,COD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和99%;污泥中微生物的含氮量为8.8%,低于常规利用氨氮作为氮源的微生物;在实验条件下活性污泥的产率系数为0.30 g VSS/g COD。反硝化菌可利用硝态氮作为氮源进行细胞合成对含硝氮的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由于无需投加氨氮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污泥产率低,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69.
活性污泥1号模型含碳组分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活性污泥 1号模型中含碳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测定了西安市北石桥、电子村 2个排放口的城市污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可生物降解COD(SS)采用间歇实验法、慢速可生物降解COD(XS)采用测定BOD5间接计算法既操作简单又准确可靠,能为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模拟及管理提供含碳组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0.
在讨论生物膜反硝化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生物反硝化特性.在NO-3-N负荷为0.32 kg/(m3·d)条件下,MBBR系统达稳态时的平均生物膜量为33.7 mg/g,生物膜厚为100μm左右;生物膜的COD降解速率为166.5 mg/(g·h),硝氮降解速率为32.1 mg/(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