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8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3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151篇 |
综合类 | 753篇 |
基础理论 | 144篇 |
污染及防治 | 139篇 |
评价与监测 | 61篇 |
社会与环境 | 69篇 |
灾害及防治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通过分析影响单个飞行事件噪声的各种因素,构建了BP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自适应遗传算法优选出参与集成的个体神经网络,提出了预测单个飞行事件噪声的神经网络集成预测模型.为了有效保证差异性,设置不同隐藏神经元个数和Bagging算法来构建和训练单个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单个飞行事件噪声的神经网络集成预测模型相对单个BP神经网络模型泛化能力更强,稳定性能更好.本文方法在测试集上误差在3dB以内的平均比率为96.9%,比单个网络高6.8%. 相似文献
282.
283.
光解法处理有机汞污水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自由基捕捉剂亚硝基叔丁烷(MNP),2,3,5,6-四甲基亚硝基苯(ND)及苯亚甲基叔丁基氮氧化物(PBN)与ES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二苯基汞(DPM)在胶束中光解产生的活泼自由基。结果表明:(1)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体系中,DPM光解产生苯基自由、基并可被MNP捕获;(2)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某些有机溶剂RH中,DPM光解不仅产生自由基C_6H_5,并且随溶剂不同,C_6H_5可夺取溶剂RH上的活泼氢而产生次级自由基R,它们均能被ND或PBN捕获。 相似文献
284.
以我国华东地区典型单季稻水稻田(江苏宜兴)的原柱状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土柱观测试验,研究不同灌溉管理模式(长期淹水CF、间隙灌溉Ⅱ、控制灌溉CI)和氮肥施用(不施氮CK、尿素Urea和控释肥CRF)耦合措施对水稻生长期内CH4和N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优选典型单季稻田减排增效的水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两种节水灌溉方式(CI和Ⅱ)均显著影响稻田土壤CH4和N2O排放量及二者的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排放强度(GHGI),与CF相比,Ⅱ和CI均显著提高了 N2O排放量(P<0.05),降低了 CH4排放量(P<0.05),进而二者的GWP和GHGI分别显著降低28.9%~71.4%和14.3%~70.4%(P<0.05);两种节水灌溉模式相比,CI较Ⅱ模式呈现较好的CH4减排优势,排放总量降低了 57.7%~91.8%,而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CI对GWP和GHGI的减排效应略优于Ⅱ模式2.0%~56.2%.施用氮肥(Urea和CRF)均显著促进N2O排放18.4%~2547.8%(P<0.05),其中CRF处理N2O排放量均略高于Urea处理32.7%~78.6%,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H4排放总量对施氮处理的响应随水分管理模式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而言,施用CRF较Urea对稻田土壤GWP和GHGI均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分析表明,2018年CF模式的Urea处理和Ⅱ模式的Urea、CRF处理中N2O排放通量与田面水NH4+-N浓度分别呈现显著(P<0.05)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二者在2019年CI模式的CK和CRF处理中呈现相反规律;2018年CI模式下CK、CRF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田面水NO3--N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节水灌溉和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均呈显著影响(P<0.05),与CF相比,两种节水灌溉模式(Ⅱ、CI)水稻产量均下降了 14.7%~37.7%;CRF处理较Urea处理略提高水稻产量2.5%~7.4%(P<0.05).综合考虑稻田土壤GWP、GHGI和水稻产量,节水模式与控释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减排增产的耦合效应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5.
286.
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对西北大开发的关键性难题与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倾向的讨论,认为大开发的实施需要在系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在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我国西北乃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持续干旱的发展规律,对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的分析表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化将长期存在,生态将继续退化,这种趋势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为活动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应该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用水格局,发展节水经济,科学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保证必须的生态用水,大力发展生态植被。指出在分析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时过于强调人为活动而忽视自然因素作用的倾向,讨论了水库兴修、灌溉、土地利用与改良、深层水利用、水环境脆弱性等水资源-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87.
288.
嘉兴市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扩散器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能满足设计初始稀释度并降低工程费用,结合嘉兴市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利用Jetlag3模型确定了其扩散器长度。计算结果表明,八团(0-1500)扩散器长度取200-250m,场前(0+000)和场前(0+1400)扩散器长度取250-300m,能满足近区初始稀释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9.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活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监测管理的建议,旨在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开创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90.
河岸带地下水和河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明显的补排关系,洪水事件是影响河岸带地下水水质波动的重要水文过程. 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河岸带地下水营养元素指标(特别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野外定位观测,深入分析了河岸带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其与洪水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河岸滩区的农业开发存在明显的氮、磷下渗流失风险. 临近河岸的农耕旱作区,是河流与人工湿地之间一个特殊的氮污染物控制单元,对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氮迁移隔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人工湿地,农家粪作为底肥加入可能是磷下渗流失的重要源头,进入地下水中的磷顺着水力坡度还发生着显著的横向迁移,尤其在调水期横向迁移更加明显. 河岸滩区的开发类型及其耕作制度对地下水的硝氮含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鱼塘区,常年的土壤厌氧环境加重了氮的下渗迁移和积累;在荷塘区,春夏季节,土壤淹没呈厌氧环境,氮迁移和硝化作用显著,在秋冬季节,土壤呈好氧环境,氮硝化作用显著发生,全年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距离河岸50~200 m之间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强烈,是一个高效的微生物氮净化单元. 人工湿地施用的农家粪是有机物流失的重要源头,河岸滩区土壤质地呈沙性,渗透能力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在此区进行农业活动,尤其是人工湿地开发中大量施用肥料,容易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因灌溉而导致的下渗流失,进而污染地下水与河水,较由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流失显得更为突出. 距离河道50~200 m的范围是重要的污染净化单元,为典型的滩区地下水-河流的水陆交错带. 该区域的合理保护,对于保护河流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