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4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21.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4,自引:8,他引:64  
以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湖泊内物质循环为基础,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体系、指标和综合健康指数,评价指标包含外部指标、环境要素状态指标和生态指标,并以滇池为例进行评价.1988年、1994年和2001年,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从0 847下降到0 814和0 787,这说明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下降,且已处在一种稳定的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22.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的目标不仅是通过消除污染物降低生态风险,还期望通过脱盐技术实现水回用,处理过程中盐分的形成及其减量对于技术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物脱氮不同路径盐分形成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研究对象,以电导率作为盐分削减的指标,以NH~+_4-N、NO~-_2-N、NO~-_3-N、SCN~-作为考察的污染物,把总氮去除作为目的,从电子供体种类/比例、碳源、碱和磷盐的投加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等主要因素对传统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3种工艺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模拟焦化废水原位减盐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以目标去除进水中200 mg·L~(-1)NO~-_2-N/NO~-_3-N为基准,3种脱氮路径盐分削减能力顺序为:厌氧氨氧化(41.97%)短程反硝化(26.12%)传统反硝化(11.16%);②在最优工况条件(NO~-_2-N/NH~+_4-N=1.33,c(NaHCO_3)=100 mg·L~(-1),HRT=18 h)下,厌氧氨氧化的减盐率、NO~-_2-N和NH~+_4-N的降解率均达到最佳,分别为41.97%、100%和99.38%;③相比较于单一的SCN~-或者苯酚,SCN~-与苯酚共同作为电子供体的脱氮减盐效果更佳;④SCN~-∶苯酚的电子供体比例为1∶3,HRT=38 h时,短程反硝化与传统反硝化脱氮减盐效果同时达到最优,其中短程反硝化的减盐率、NO~-_2-N及SCN~-的降解率分别为26.12%、82.95%、100%,传统反硝化的减盐率、NO~-_3-N及SCN~-的降解率分别为11.16%、100%、100%.研究工作可为寻求废水处理优化的脱盐路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23.
基于自主开发蒸发波导诊断分析模型,开展了蒸发波导高度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发现在几乎所有层结条件下,海面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波导高度变化的最敏感因子,其次是海面气温、海表面水温和海面风速,气压变化影响可忽略不计。若使蒸发波导高度诊断分析均方差小于或接近于蒸发波导高度10%,则在稳定层结下要求气温和海表面水温误差不大于0.2℃、相对湿度误差不大于1%、海面风速误差不大于0.5m/s,在不稳定和中性层结下要求气温和海表面水温误差不大于0.5℃、相对湿度误差不大于3%、低风速时风速误差不大于0.5m/s、高风速时风速误差不大于1.0m/s。  相似文献   
224.
消息     
该书详述了江西九瑞地区城门山等铜矿床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模式和成矿机理。认为该区铜矿床可分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种成因类型,即与海底喷气活动有关的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和与浅成、超浅成侵人体有关的矽卡岩型及斑岩型矿床,并根据所建立的喷气沉积矿床成因模式和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填图,总结出新的找矿  相似文献   
225.
海南岛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及存在威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物量范围为71.24~727.24 g/m2,平均为410.26 g/m2;海草密度范围为4 131.20~550.40株/m2,平均为1 753.39株/m2。海南岛海草主要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渔业活动、非法渔业等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226.
入海河口形成的冲积沙岛滩涂因陆海水沙变异而出现快速冲淤已成为当前河口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崇明岛为我国最大的入海河口冲积沙岛,其滩涂给上海提供极其重要的空间资源,但因流域和河口高强度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滩涂出现新的变化状态。据此,通过长达30多年的环岛实测地形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摸清崇明岛滩涂资源变化过程及主控要素。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崇明岛各段滩涂冲淤过程复杂多变,冲淤交替频繁;但总体上北部、南部和东滩滩涂面积均为正增长,分别增加170 km2、8 km2和51 km2。(2)促淤圈围工程导致北支泥沙量增多加速河槽萎缩淤积,是北部滩涂增长的主因。(3)新桥水道北移且有所淤浅导致南部滩涂面积淤涨,而东滩快速围垦及岸堤向海推进引起东滩滩涂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227.
戴国华  刘新会 《环境化学》2011,30(1):224-230
沉积物-水界面是自然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方面差异性最显著的环境边界,界面及附近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如吸附和解吸、迁移和转化、扩散和掩埋以及生物扰动等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途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及内分泌干扰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在沉积物-水界面的...  相似文献   
228.
本文用高分辨双晶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煤、植物叶、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硫的化学状态。同时参照有关方法,设计了较为适用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谱线分离程序。部分样品测定结果与其它方法做了对照比较,其结果基本相近。证明本法是一种样品预处理简便、测定快速而又可靠的化学状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29.
气候变化引起的土壤碳源和氮源输入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动态有潜在的重要影响.了解不同团聚体和化学成分的碳、氮组分对碳源和氮源输入的响应,对进一步揭示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土壤碳、氮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土壤不同碳、氮组分及其计量比对土壤碳源和氮源输入变化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基于在温带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样地建立的长期(8年)地上凋落物处理和氮添加实验,测定和分析了土壤不同团聚体碳、氮组分、可溶性碳、氮组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等指标.结果表明:长期叶凋落物加倍和混合凋落物加倍(含枝、叶和球果)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可溶性碳、活性碳及大团聚体(250~2000 μm)和微团聚体(53~250 μm)碳、氮组分的含量;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氮及活性碳组分的相对和绝对含量;但土壤黏粉粒(2~53 μm和<2 μm)碳、氮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各碳、氮组分比值在不同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地上叶凋落物加倍和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显著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芳香性.这些结果表明,高质量和数量凋落物的输入及氮添加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土壤不同碳、氮组分的含量,但并没有显著改变各碳、氮组分的比值.  相似文献   
230.
军用包装箱材料自然环境老化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性聚苯乙烯试样在拉萨和漠河户外暴露试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改性聚苯乙烯材料表面老化机制。测试结果表明,漠河站试样表现出背阳面比朝阳面光老化程度高;而拉萨站试样户外暴露两年后样品表面氧原子占到47.21%,根据结合能大小可将Cls峰的C分解成C-C(285.0eV)、C~0((286.6&#177;0.2)eV)和O—C—O((289.0&#177;0.2)eV),其中C—O和0=C—O所占比例分别为26.62%和5.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