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4C-生物碱在模拟水环境中暴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室内模拟微生境研究了“C-盐酸脱廷胡索碱在好氧、厌氧水环境中的行为;对水、绿藻、溞及底泥中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并用TLC分离出了水体及底泥中的转化产物,结果表明,该生物碱进入水环境后向底泥相转移是其主要迁移途径,最终在底泥上的残留量占85%以上,光及底泥微生物对该生物碱的转化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2.
黄河兰州段悬浮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黄河兰州段水体天然颗粒、人工贫有机质颗粒、伊利石、高岭土、针铁矿作为模拟悬浮颗粒物,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菲在不同成分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黄河中上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各种成分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能力与机理。研究认为,菲在天然颗粒物及粘土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S”形,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粒径相同的不同类型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粘土矿物>人工贫有机质颗粒>针铁矿>天然颗粒物。对于低有机质含量的兰州黄河颗粒物而言,NOM对菲吸附的贡献较低;溶剂化作用可被用来解释菲在天然颗粒及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13.
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s)对PAHs 和壬基酚类的静态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徐建  钟霞  戴树桂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6,15(3):475-480
半透膜采样装置(SPMDs)是一种被动采样装置,它能模拟有机污染物穿过生物膜从水相到生物有机相的分配平衡过程,使得结果能显示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它能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所得的是污染物被SPMD富集后的时间权重浓度。本实验测定了温度为18℃时标准SPMD对7种PAHs和3种NPnEO(n=0~2)的静态富集过程,通过测定污染物达到平衡时在SPMD内的浓度和在水相中浓度的比值,求解了各自的SPMD/水分配平衡常数KSPMD。表明了有机污染物在SPMD和水相之间达到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是随着其Kow值的增高而逐渐增长的,还与其各自的分子极性有关,并且几种达到富集平衡的PAHs在SPMD内的浓度也是随着其Kow值的增高而逐渐变大。比较KSPMD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可以发现,对于PAHs而言,其实测值都高于理论值,而NPnEO都是实测值低于其理论值。但是KSPMD实测值和理论值随污染物Kow值变化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14.
天津市南排污河下游酚的自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酚在南排污河下游的自净规律。绘制了自净曲线,计算了自净百分率和自净速率常数,并讨论了温度、河水流速及浊度对自净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酚的自净和COD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5.
水体pH和曝气方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藻类在不同pH和曝气条件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使用天然湖水,一组试验每天调节pH,使其分别保持在8.0、8.5、9.0和9.5;另一组试验是设定不同的曝气方式,分别为不曝气、完全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定期测定水体叶绿素a和藻类组成.pH试验结果显示,在pH 8.0~9.5范围内,pH 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 9.5下生长最差,人为改变pH使其远离8.5能够抑制藻类生长.曝气试验结果显示,曝气不能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昼间曝气甚至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6.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17.
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s,MCs)为富营养化淡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从毒理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及化学等方面对MCs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本文综述了关于MCs在产生机理,毒理效应,分离检测方法和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8.
 运用全甲基化β-环糊精毛细管气相色谱手性柱,首次测定了我国天然水体中手性污染物α-六六六的对映体浓度比值〔ER=(+)α-六六六/(-)α-六六六〕。初春和初夏季节天津新港港湾海水中α-六六六的ER值为0.91~0.80,证实了该水体微生物对α-六六六的降解存在着对映体选择性,(+)α-六六六被优先降解。海河河口水在以上两季节中,α-六六六的ER值均近似为1,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能是附近有经常排放外消旋体α-六六六的污染源。另外还测定了以上两水体中α、β、γ、δ-六六六的浓度,两水体中的六六六含量分别符合我国I类海洋水质标准(GB3097-82)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  相似文献   
119.
2,4-二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3个不同地点采集的混合土壤中,分离到2株可利用2,4二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DCP1和DCP2.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了菌株DCP1降解2,4二氯酚的影响因素和降解过程以及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菌株DCP1可降解2,4二氯酚,并有氯离子、邻氯酚和醌积累;经检测该菌株中有一条迁移速率比pUC18小的质粒.  相似文献   
120.
两种无机盐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方法研究了2种无机盐所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以景观鱼池水为试验水体,通过分别添加不同数量的NaCl和Na2SO4,各自设定4个盐度梯度,分别为3、6、9 g·L-1和12 g·L-1,考察藻类生长的变化情况.2种无机盐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时期内较低盐度(不高于3 g·L-1)对藻类的生长略有促进,而过高的盐度(不低于6 g·L-1)对藻类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比两种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发现Na2SO4形成的盐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盐度升高对试验水体中藻类的优势种影响不明显,高盐度胁迫使优势种端尖月牙藻(Selenastrum westii)的集群状态和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