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绿麦隆、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敏苓  戴树桂  张平 《生态环境》2006,15(3):525-528
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农药绿麦隆、阿特拉津对蚯蚓的单一和复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表明,绿麦隆与阿特拉津单独存在时,均对赤子爱胜蚓产生毒性。阿特拉津对蚯蚓的毒性大于绿麦隆,绿麦隆和阿特拉津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9.64和43.33mg·L-1。复合毒性实验表明,绿麦隆与30mg·L-1和40mg·L-1的阿特拉津复合,其48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16.03和48.14mg·L-1。绿麦隆和阿特拉津的复合污染对蚯蚓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2.
利用脱氧核糖氧化法考察了飞灰颗粒物,包括5种燃煤飞灰及一种燃木飞灰,生物氧化能力以及外加螯合剂的影响。结果证实,不同来源飞灰颗粒物氧化剂产生能力不同,且燃煤飞灰产生方式不同,催化氧化剂产生能力亦不同。  相似文献   
93.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58  
对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种非高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附过程很快.表面活性剂浓度接近或大于临界胶团浓度后,吸附等温线为线性.温度升高会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盐度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影响不显著,但可略微增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实验结果对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赵文岩  韩萌  戴树桂 《环境化学》2005,24(4):467-470
用疏水性离子液体1-甲基-3-己基咪唑六氟磷酸作为溶剂,液液萃取水中典型污染物多环芳烃,用1ml离子液体萃取50ml含萘、1-甲基萘、2-氯萘、菲、芘、(?)各40μg·1-1的水样,其回收率为:82.2%-101.2%,相对标准偏差(n=4)为2.4%-3.5%,方法的检出限在0.05-0.43μg·1-1范围之间,水样中有机溶剂、盐的含量及pH值对萃取回收率有一定的影响.用该方法测定了卫津河水样上述污染物的含量,并与传统的二氯甲烷萃取相对比,表明离子液体在水样中多环芳烃的富集方面可以取代传统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95.
厌氧-好氧处理磺胺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好氧复合反应器处理磺胺废水,在厌氧TOC负荷约1.2kg/(m3·d),好氧TOC负荷约0.6kg/(m3·d)的运行条件下,TOC厌氧去除率可达50%以上,TOC总去除率可达85%以上厌氧过程有约30%SO42-被去除,无CH4产生,这表明TOC的厌氧去除为硫酸盐还原条件下的缺氧降解.  相似文献   
96.
建立了天然水中一甲基锡(MMT)、二甲基锡(DMT)、三甲基锡(TMT)、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等烷基锡化合物同时测定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烷基锡化合物衍生为相应氢化物,经液氮低温捕集、色谱分离后由电热石英炉原子吸收检测。对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绝对检出限为0.81~2.30ngSnn,相当于分析0.4L水时2.0~5.8ngSn/L。各烷基锡6ngSn的相对标准偏差,一般不超过9.2%,采用新的措施可以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本文还给出了海河河口水样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7.
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的测定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采样,氢火焰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测定典型室内环境中苯系物的浓度;考察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对一些典型装饰材料及日用化学品进行模拟挥发研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物中多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模拟实验方法,研究苯系物的汇效应,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并对吸附 解析速率常数进行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98.
应用反相高效液体色谱分析水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具有致癌性。由于它们在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上相似,并以痕量水平存在于环境中,分析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已有不少分析技术被采用,最有效的分析手段是色谱法,其中反相高效液体色谱法(reversed-phase HPLC)最有前途,应用广泛。 应用反相高效液体色谱法分析PAHs,  相似文献   
99.
苦草与铜绿微囊藻的相互化感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排除细菌作用和营养竞争的实验室条件下,对苦草和铜绿微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和分开培养,探讨了苦草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草的存在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铜绿微囊藻对苦草生长的抑制,必须与藻对苦草的遮光作用相结合才能完成.藻的丙二醛(MDA)积累和藻叶绿素a含量降低表明,苦草释放的化感物质可能造成了铜绿微囊藻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多,影响了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藻细胞死亡.铜绿微囊藻则是通过减弱光照和减少苦草叶绿素a含量,导致苦草生物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藻类生物测试标准方法研究了不同NO2--N初始浓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相对BG11(NO2--N初始浓度为0)培养基,低初始NO2--N浓度(1,10mg/L)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长良好;高NO2--N初始浓度(20,30,40mg/L)条件下藻生长缓慢甚至停滞. NO2--N初始浓度由10mg/L到30mg/L,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增加趋势;在NO2--N初始浓度分别为20~30mg/L和20~40mg/L时,叶绿素a(Chl-a)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随NO2--N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在初始NO2--N浓度0,1,10,20,30mg/L条件下硝酸还原酶(NR)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铜绿微囊藻在NO2--N初始浓度10,20,30mg/L条件下能维持一定的生长,主要由于藻叶绿素含量的增加,NiR活性和防止细胞过氧化的酶CAT活性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