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汤浦水库是一座专用性大型饮水水源,目前水质状况为中营养,为改善水库水质,应用生态的方法开展水生植物生长除氮试验研究,即在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但是由于在大水域内种植水生植物水位多变,水深大,风浪较大,沉水植物难以生长,漂浮植物容易逃逸,一般性的水面水生植物种植最后存活率只有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武汉市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数据,对武汉市、主城区、远城区的土地利用程度重心、经济发展重心迁移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重心迁移上,武汉市远城区相对于主城区重心迁移距离更大,迁移方向更为杂乱;(2)在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上,主城区较为和谐,江汉区为高度协调型,硚口区和青山区为经济发展略微滞后型,其他主城区为土地发展略微滞后。远城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程度基本处于不协调的状态,除了汉南区属于经济滞后型,其他均为土地发展滞后型。  相似文献   
13.
湿法脱硫废水化学处理工程实践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湿法脱硫废水化学处理工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优化处理措施.针对污泥和Ca(OH)2输送管道容易堵塞,实际运行中不需污泥回流出水仍能达标以及加药量与设计耗药量相差悬殊等疑难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优化管路设计以减少管道堵塞;以废水中固有的高浓度悬浮物(CaSO4等)为晶核,促进过饱和石膏溶液结晶,无需污泥回流;改进相关絮凝沉淀药剂的投加工艺,减少药剂使用量,节约处理成本.本研究为湿法脱硫废水化学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处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峡谷隧道开挖中掌子面大范围塌方及支护失效问题,分析现场水平层状围岩失稳特征,基于3DEC离散元软件探究掌子面失稳机理,提出塌腔处治及支护整体优化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塌方主要表现为顺层滑移、挤压离层、局部掉块。开挖后拱顶沿水平层理面发生离层,导致掌子面分层垮落,层间错动掉块。围岩拱顶块体呈斜向下45°变形发展,掌子面中部和底部呈平行隧道轴向变形发展,根据塑性区和剪切滑移区扩展范围,最终形成宽5 m、高4 m的塌腔,掌子面前方岩体受影响深度3~4 m。对易塌方段提出台阶法开挖等控制措施,现场监测洞周位移收敛量不超过5 cm,整体优化后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更准确地预测管道受盾构开挖引起的竖向位移,对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管道位移传递矩阵法进行修正,考虑泥水压力和注浆压力2个关键参数对管道位移的影响,并提出1种基于沉降监测数据的地层损失率的反演计算方法。同时,利用数值仿真软件FLAC3D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管土变形规律,并与修正后的传递矩阵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地层损失率反演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得到较为准确和合理的地层损失率,使用该地层损失率计算地表沉降时与数值软件结果吻合度较高。修正后的传递矩阵法保留原计算方式的便捷性,同时考虑泥水压力和注浆压力等实际因素,与现场实测值更加贴近,准确度更高。管道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管土相对刚度进行宏观定性描述,该参数可以反映出不同材质、壁厚、直径等条件下管道受盾构开挖影响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可为盾构下穿既有管线的管线沉降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泥水盾构废弃泥浆固液分离性能,提高泥浆固液分离效率,采用化学絮凝的方法对建筑废弃泥浆快速泥水分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开展了不同种类聚丙烯酰胺(PAM)作用下废弃泥浆絮凝沉降试验、颗粒级配试验及浊度试验研究,考察了药剂种类(APAM、NPAM、CPAM)、分子量及用量对废弃泥浆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APAM和NPAM对废弃泥浆固液分离效果显著,CPAM对废弃泥浆并无明显絮凝作用;对于APAM而言,当其分子量分别为1200万,1600万和1800万时,废浆絮凝效果最佳时的添加量分别为0.35g/L、0.3g/L和0.25g/L;对于NPAM而言,当其分子量分别为1200万,1600万和1800万时,废浆絮凝效果最佳时的添加量分别为0.3g/L、0.3g/L和0.25g/L,且在最佳添加量的情况下,底泥体积、底泥含水率和上清液浊最小,泥浆粒径参数D50最大;APAM与废弃泥浆颗粒之间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吸附架桥连接”,NPAM与废弃泥浆颗粒之间的作用方式主要是“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连接”。  相似文献   
17.
曾德芳  方勇  袁继祖 《化工环保》2006,26(4):329-332
以累托石和虾蟹壳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污泥脱水絮凝剂。研究了该絮凝剂的制备工艺条件,探讨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该絮凝剂的最佳配方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改性累托石质量比1:6,将其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絮凝剂工作液,处理污泥的最佳加入量为1mL/L,最佳沉降时间为20min。与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相比,污泥脱水率提高了5.47%,污泥沉降时间缩短了33.33%,吨污泥单耗絮凝剂成本下降了4%,且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合理调度多卫星信道可提高卫星网络信道利用率,为此研究多卫星信道最优调度改进算法。基于多终端和多业务优先级的信道调度算法根据信道优先级表合理分配信道、通过分析业务数据类型调度信道,但忽略了多卫星突发流问题。采用基于突发流的星载光交换信道调度算法对此改进,改进算法调度规则如下:突发数据包与信道按照优先级高低依次对应,高优先级突发包可占用任意级别信道,低优先级突发包仅在出现突发流时可选择高优先级信道,否则选择低优先级信道;同时计算突发数据包丢包率,保证调度优化效果。仿真实验显示:改进最优调度算法降低了多卫星信道调度突发延时、多信道数据项平均访问时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